央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治理效果

时间:2022-10-06 10:49:35

央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治理效果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2000年-2012年2月的CPI及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月度数据,应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方法,对我国央行货币政策调控通货膨胀的效果进行量化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央行货币政策中的价格型政策工具有效性较高,数量型政策工具有效性较低,对于我国近年来的通货膨胀,采用汇率升值政策是时效性和影响力俱佳的选择。

关键词: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VAR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用消费品价格指数CPI表示通货膨胀率。用央行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名义基准利率NCR代表央行的利率政策;以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代表汇率政策,NEER上升意味着本币升值,下降则说明本币贬值;以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发行量VCI来代表公开市场操作政策;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在某些年份会对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区别对待。本文统一采用央行公布的大型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R代表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政策;用每年银行的国内人民币信贷规模BDC代表央行的信贷规模控制政策。

本文选取了2000-2012年2月的月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原始数据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国研网数据库及国际清算银行。在分析前通过观察数据的曲线图,本文发现以上变量中,CPI、NEER、VCI、BDC的月度数据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特征,因此先对以上4个变量用X12法进行季节调整。

实证检验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为确保VAR模型的稳定性和参数估计的有效性,先检验模型的每个变量的平稳性。本文用ADF方法检验数据的单位根,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的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上,原变量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而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则均为平稳序列,因此它们都属于1阶单整序列,可用其一阶差分项构建VAR模型。

(二)VAR模型的构建与稳定性检验

对DCPI、DNCR、DNEER、DRR、DVCI构建VAR模型,根据AIC标准,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是5,而根据SIC标准,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是1,考虑到货币政策的执行到经济变量发生变化,中间的时间间隔应该是超过1期的,同时参考最大似然值LR,因此笔者选择VAR(5)作为后续分析的基础。模型建立后对其稳定性进行AR根检验,结果显示,VAR模型所有特征方程的根的倒数均小于1,即均位于单位圆内,说明该模型符合稳定性条件。

(三)Granger因果检验

对于平稳的时间序列,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目的并不是证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发现某个变量的前期变化是否能在统计上解释其他变量的变化。在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时,本文着重观察央行的货币政策变量对CPI的格兰杰因果情况,其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若按5%的显著水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R、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NCR和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都是CPI的Granger原因,按10%的显著水平,银行国内信贷规模BDC也是CPI的Granger原因,而央行货币发行量VCI则不是CPI的Granger原因。

(四)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

由于VAR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的模型,因此在分析VAR模型时,往往不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而是分析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或者说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这种分析方法称为脉冲响应函数方法。简而言之,脉冲响应函数刻画的是扰动项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一次性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当前值和未来值的影响。

在此,本文观察了以上的VAR(5)模型中,CPI对央行各政策变量以及自身冲击的响应情况。本文采用Cholesky分解方法得到脉冲响应函数(见图1)。图1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数,纵轴表示因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响应程度,实线为脉冲响应函数的计算值,两侧的虚线为脉冲响应函数值两倍标准差的偏离带。

从图1可知,对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R的1个标准差冲击,CPI在之后的4个月的响应是正向的,响应值在第4个月达到正向峰值(0.249),从第5个月开始,CPI的响应值开始转负,在第9个月达到负向的峰值(-0.038),之后CPI的响应值稳定在-0.01到-0.02之间,从第20个月开始,响应值不再明显。可见,RR上调后CPI还会上涨4个月,对CPI的抑制作用是从第5个月开始显现,第9个月最为明显,该抑制作用具有较长时间的持续性。

给一年期名义贷款基准利率NCR一个标准差冲击之后,CPI从第2个月到第8个月会同向波动,只是响应值越来越小,到第9个月开始转为负值,到第12个月达到负向峰值(-0.043),随后响应值逐渐向0轴靠拢,到第21个月,CPI响应值将不再明显。由此可见,上调NCR对CPI的抑制作用和上调RR的情况较相似,而且该政策的效果时滞性更大,在第9个月开始显现,但其政策效力具有持续性。

给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一个标准差冲击,会让CPI在第2个月明显同向波动(响应值为0.111),随后第3个月则开始反向波动,并在第5个月达到负向的峰值(-0.195),随后响应值呈现震荡式衰减,到第24个月,CPI响应值将不再明显。这说明,人民币的升值对CPI的抑制时效性很强,而且抑制作用较明显,持续性好。

给央行货币发行量VCI一个标准差冲击,会让CPI从第2个月到第8个月呈现同向波动,其响应值在第5个月达到峰值0.062,随后逐渐衰减,从第9个月开始,CPI的响应值开始不再明显。这说明,央行货币发行量的变动能在短期内对CPI造成同向影响,而影响的持续性则不强。

对于银行国内信贷规模BDC的一个标准差冲击,CPI的响应值在第2个月到第11个月都为正数,并在第5个月达到峰值0.078,从第12个月则开始不再明显。这说明,BDC对CPI的影响是同向的,时效性较强,但政策的影响持续性是短期的。

上一篇:二维码再出发 下一篇:民营企业资本结构对治理结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