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新课程理念创新班级管理机制

时间:2022-10-06 10:44:16

树立新课程理念创新班级管理机制

【摘要】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在本质上要奉行“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题的班级管理理念,并创新班级管理方法言传身教、以心换心、适时赏识、张扬个性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实施全新的评价机制方能不断适应新课程实施下的班级管理。

【关键词】创新 新课程理念 管理方法 评价机制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班级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班主任面对的挑战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创新班主任工作思路,强化班级管理的育人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面对新的挑战,班主任要从班级管理理念,班级管理方法及班级管理评价方式等方面予以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

一、创新班级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在本质上奉行“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的人来看待,珍视学生个体的价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体进行管理方面的探究、自我管理与亲历实践能力的培养,呼唤班级管理文化的重新构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树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题的班级管理理念。

二、创新班级管理方法

1、言传身教,品德为先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教诲学生不是演戏,决不能搞“两重品行”。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内外如一的、言行统一的优美品行,才能在学生身上孕育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诲和熏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教师的道德水平在整个育人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有德之人、做社会有利之事。

2、以心换心,培养责任

责任心是学生未来发展,立足社会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形成责任心,锻炼他们承担责任的能力。而负责的言行,需要班主任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实现以心换心的交流,取得孩子的信任,才能为培养责任心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周记等各种方式作为切入点,很多学生会向班主任打开自己的心扉,诉说自己心中不想让外人知道的秘密,并希望得到班主任的理解和帮助。细心答复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并在往后的工作中留心关注,为其排忧解难,学生将会对你信任有加,对你倍加敬爱。这种无声的语言换来的教育效应是许多当众的说教无法比拟的,学生负责言行就会慢慢的形成。

3、抓好常规刚柔相济

学生一日的常规是否规范、文明,影响到良好集体的形成及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主要从小事抓起,抓好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期初,我根据班中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负责人。同时,我每天坚持早到校,深入学生,观察他们的学习活动,与他们交谈,及时了解班级情况及学生的思想动态,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老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有不足,要接纳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班主任在对待有错误的学生时能适时、适度地采用“柔性”的方式来教育他们,不采用当众处罚、批评等手段,这些学生可能会在教师对其的信任和暗示的眼光里感悟教师的用心,找回希望,找回自尊,努力去克服和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的教育效果可能比“处罚”要好得多。

4、适时赏识、张扬个性

充分利用人之共性:荣誉感、成就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赞赏,对于学生来说,将是一个强大的推动感,既肯定了他的成绩,同时也给他指明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特别是当好学生受到挫折或遇到困难时,老师的一句亲切的话语,会给学生巨大的勇气,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做班主任,或许会碰到所谓的“问题生”、“双差生”。其实,后进生身上同样有许多闪光的东西,教师只有用沙里淘金的精神去发现后进生微小的进步,通过教师感情的倾注,运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供个性化的展示舞台,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展示风采,让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从而唤起后进生积极向上的信心,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了多彩的校园生活,在唤醒他们自主意识的同时,使他们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审美和学会了健身,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5、目标激励,加强督促

班级管理中要能根据班级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来激励全班同学的斗志,任何事情没有目标动力就不强,有了适当的目标,就像快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应给班级确定的一个长远目标,一个中期目标,一个近期目标,并且要求每一个学生也要有自己的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并且每一近期目标实现后,都要迅速进行总结,激励,确定下一个近期目标,这样滚动前进,就促进了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实现。要帮助学生实现目标。很多情况下,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让学生确立了目标之后,往往就对其不闻问了,认为已经“毕其功于一役”。而实际上往往随着一段时间的过去,曾经的雄心壮志在渐渐消退,很多同学也渐渐淡忘了自己立下的目标。所以在指导学生确立学期目标之后,还要以阶段性的目标促使学生受到不断的激励,从而逐步实现学期目标。

三、创新班级管理评价方式

1、评价内容要全面

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考试成绩,应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即要看他们学习成绩提高程度,更要看他们平时学习参与程度,学习兴趣浓淡,学习方法是否合理;即要看他们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提高的程度。更要看他们非智力品质如毅力,心理承受能力,认识社会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即要看他们在学校表现状况,更要看他们在学校以外的表面状况,总之,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发展评价。

2、评价的方式要多样

新课程要求班主任在给学生评价时要有自己的评价还要兼顾其他科任教师的评价和家长的评价,即注重教师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的互相评价,学生家长的评价,全面地、积极地、客观地、发展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成为学生人生成长的前进动力。

总之,班主任只有从管理理念上,管理方法上及评价方式上全面创新,方能不断适应新课程实施下的班级管理。

上一篇:浅析如何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下一篇:壮大我国民营经济的思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