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一二九师印刷厂

时间:2022-10-06 10:24:22

抗战时期的一二九师印刷厂

1942年夏初,由于日军对我太行根据地频繁“扫荡”,八路军总部决定精简机构,将部分直属单位进行撤并。这样,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印刷厂(简称总部印刷厂,1941年夏组建于山西省辽县麻田附近的蛟沟村)曾一度和太行新华印刷厂合并,但时间很短,只是在领导间进行研究。5、6月间,原八路军一二九师印刷厂的所有人员并人总部印刷厂,工厂扩大到百人以上,机构也随之充实起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工厂初具规模。同年10月,经总部领导决定,该厂正式移交给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管理和领导。随后,经两天行军,行程百余里,工厂转移搬迁到河北省涉县云坪乡的黄岩村和坪上村等地。原和工厂合在一起、由工厂代管的八路军总部司令部作战处测图室的8名干部和其他人员共10余人,也同时调到一二九师。师参谋长李达以这些干部为骨干,成立了一二九师司令部作战科制图股。据说,将原来的“测图”改为“制图”,是师长亲自决定的。为方便工作,制图股和工厂仍然合在一起,由工厂代管。制图股负责绘制地图,印刷厂负责印刷。

1942年10月,一二九师印刷厂进驻云坪乡。这里地处涉县西南山区,地势十分险要,便于战时迂回转移,又是一二九师工作队――先锋剧团刚开辟不久的工作区,农村阶级阵线分明,干部力量强,群众基础好。同时离驻涉县赤岸、王堡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政治部机关也只有30多里,业务联系方便。

当时厂长是张成台(河南省新县人,1908年10月生,1942年反“扫荡”中因指挥有方被八路军总部誉为“智勇双全的青年将领”,1946年7月在陕西镇安黑水河战斗中牺牲,时任中原局干部旅政委),副厂长是潘启哲,下设秘书、政治指导员(赵鸣鹤),职能部门有工务股、采购股、总务股。工务股下设工房,负责人为领班、副领班,有技工、学徒工等。总务股下设医务室、炊事班、饲养班、理发班、会计、保管员、司务长、司号员等。

1942年10月到1943年底,印刷厂主要驻黄岩村。其分布情况是:厂部、排字房驻黄岩;炊事班驻黄岩岩底下;装订房、石印房驻黄岩村的港沟;铅印机房开始驻黄岩山后的蛇盘寺内,后迁至港沟常庆祥屋后的窑洞内。制图股和木刻组10余人驻孔家村后大院,另有两名干部分别住在邢安福(又名邢小三)、孔令金家的土楼上。

制图股第一任股长是张国器,副股长是张惠民;裴元晓、陈辉光、宋扬声、王振彪、范惠才、王忠德等6人为测绘员。裴元晓是山西榆次人,其妻苏珍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孔家村找他,以后,苏珍在武安固镇青阳寺生了个儿子。为永远纪念太行老区的养育之恩,不忘吃糠咽菜的艰苦历程,裴元晓夫妇给儿子取名裴糠。

师长和李达参谋长给制图股的任务是:翻印太行山区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形图;继续完成在八路军总部时已经开始绘制的《最新华北明细图》;绘制以涉县云坪乡黄岩村为中心的两万五千分之一的军用地形图。绘制军用地形图,主要靠毛笔手工作业,在当时环境极端艰险、器材材料极端隘乏的情况下,工作量之大和困难之大可想而知。原来在1942年夏季反“扫荡”作战中,一二九师司令部由合漳、和峪、圪台岩转移至黄岩地域时,师长和李达参谋长深感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不能满足作战指挥使用的需要,便下决心绘制两万五千分之一的军用地形图,并要张国器等人一定要将突出的地形地物在地图上标示出来。1943年后,李达参谋长又给制图股下达一项新任务,即绘制一幅分层设色的《太行军区形势图》。他还创造性地要制图股的同志将两万五千分之一地图上的重要地名、地物等,标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方便了作战指挥,提高了工作效率。因为两万五千分之一的地图太大,不便于作战时携带。另据曾经担任过制图股股长的原后勤部副部长何雨农将军回忆,鉴于当时政府配发的五万分之一地图(另有三十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的地图,均为黑白地图)是分省绘制的,测绘质量极低,印刷技术低劣,漏洞百出,既不美观,又不准确,各省界线互不衔接,残缺不全,空白区域很多,师长曾指示要把晋东南、太行山、晋冀豫接合部的地形搞清楚。李达参谋长派何雨农率领侦察排,配合制图股人员,运用简易测绘法进行实地测量,踏遍于北起娘子关,九里关,南沿摩天岭、东阳关、天井关至漳河畔的太行山广大地区,彻底搞清了该地区的地形、地物、村庄、人口、道路、河流、水源、资源等情况,使原地图更加缜密、完善、准确、美观,出色地完成了测绘任务,受到了师长的表扬。

1944年初到1945年底,工厂大部分移驻坪上村。据时任吴家坡、孔家、坪上、邢家联合村副村长、共产党员邢振江介绍,厂部驻坪上过街堂(亦称“小堂”)官房,副厂长潘启哲住常振兴家,医务室2人住常福新家,指导员赵鸣鹤住崔耀文家(在邢振华家也住过),财会人员住常义庭家,炊事班驻成福田家前院,饲养班驻常立善家,其他单位和人员驻在坪上大庙里(主机房设在大庙大殿下)。为对外保密起见,工厂的对外代号是“太行职业学校”。全厂约八九十人,均穿便衣,配有七八头骡子和个别马匹。当时,工厂的设备非常陈旧简陋,技术力量也很薄弱,原材料来源极端困难。在师首长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和师政治部的正确领导下,全厂职工积极响应“同志们,加油干,给敌人制造原子弹”的口号,克服重重困难,生产逐步走向正规,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前方部队增添了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

当时,工厂印刷的主要产品有:师司令部作战科制图股绘制的各种军用作战明细地图;师长翻译的苏军《步兵合同战术》和他亲笔题字、师政治部编辑的《战场报》及战士文化读本;师政治部“日军反战同盟”编辑的用于对日宣传的《赤旗报》;师政治部美术组创办编辑的《战场画报》;翻印的《论新阶段》、《论持久战》等著作和整风文件;师司令部、政治部机关内部的有关文件;师后勤部编写的《内科学》、《外科学》教材等。1944年11月21日至12月7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行军区在山西省黎城县南委泉共同召开了“太行区第一届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这次大会是对全区作战、生产和文化教育成果的一次大检阅。大会指挥部在村北布展了“光芒万丈的战绩馆”和“灿烂辉煌的生产馆”。李达参谋长(兼太行军区司令员)指示作战科把制图股绘制、印刷厂印刷的《太行军区形势图》、《最新华北明细图》拿到会上参加展览,受到了……二九师邓小平政委(兼北方局书记)、八路军前方总部滕代远参谋长、太行区党委李雪峰书记(兼太行军区政委)、太行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黄镇(兼太行

区党委副书记)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杨秀峰主席、戎伍胜(即戎子和)副主席等与会同志的一致称赞。

1942年秋末,工厂突然接到上级紧急通知:敌人即将“扫荡”,限在两日内将所有物资疏散完毕,待命行动。由于情况紧急,印刷厂决定把重型设备、各种机器和其它零件分散就地埋藏。入夜前,大家将各种物资设备整理好,深夜即迅速采取行动,将重型机器或扛或抬掩埋到山脚下的乱石滩中和半山腰的岩洞里,终于抢在敌人“扫荡”之前将物资设备全部疏散完毕。黄岩村村长冯占廷和常有为,常会文等共产党员,带领民兵主动为工厂警戒放哨。

待敌人退走、情况好转后,印刷厂将在麦垄、田间、岩洞、乱石滩中疏散埋藏的物资设备取回,又迅速地投入了正常生产。即便个别一时找不到的,群众种地时找到后也会立即全部.上交工厂。1986年冬,黄岩村村民冯华廷在盖房子挖地基时,挖出了当年的印刷机铸铁机架(上有四个轮子和一块木板,重约四五百斤),上交县有关部门,当年12月20日,涉县文教局给其颁发奖状一张。当然,工厂的保密工作做得再好。也很难瞒过干部群众的眼睛,何况坪上村大庙里机器昼夜轰鸣,群众不会充耳不闻。但群众心里明白这是对敌斗争的需要,宁肯自己受点损失,也决不会向敌人泄露半点秘密。

初到黄岩村时,印刷厂厂部设在黄岩村港沟常庆祥家,再往上走就是空无人烟的旷野山岭。头几天晚上,工厂的同志突然发现房屋附近有晃动的身影,后来得知是村党支部和治安干部冯振东秘密派出的基于民兵游动哨。他们对工厂的同志说:“你们刚来不久,恐怕有坏人进行破坏,不能不防啊。”军民鱼水深情,由此可见一斑。

1942年至1943年,太行区连续两年大旱,1944年夏又遭蝗灾袭击,加上孙殿英、朱怀冰等军队的骚扰,日军“三光”政策的残酷“扫荡”,天灾人祸,雪上加霜,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多数人家断了炊烟,哪里是“糠菜半年粮”,分明是“年年糠菜粮”!面对此情此景,工厂遂将每人海日口粮减至6两小米,每人每顿只吃一小搪瓷碗小米饭,省下的一小部分口粮,让村里分给缺粮的群众,以解燃眉之急。淘气的孩子们也经常钻到制图股的桌子下面玩,每次出来,制图股的同志都要仔细检查,以防泄密。他们还把不用的废纸,送给孩子们当演算本用。群众感动地说,工厂的同志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

每逢新春佳节,工厂都要邀请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聚在一起吃顿便饭,共庆新年。在坪上,他们还首次教会了群众扭秧歌。正月期间,工厂的同志与云坪乡4个行政村的群众一起,唱“小落子”、踩高跷、闹社火、吹奏“八音会”、演街头戏、召开座谈会,军民联欢,其乐融融。在紧张的生产间隙,工厂的同志还自己动手,在云坪乡龙洞怀开荒种谷子种菜(主要是土豆、南瓜、小豆等),并首次在大庙周围引种了西红柿,基本上解决了伙食自给问题。印刷厂的伙食主要以小米饭为主,有时也吃杂面条。他们将节余的粮食接济给群众,帮助群众生产自救,军民互帮互助,关系十分融洽,工厂曾将一面绣有“军民一家”的锦旗赠送给联合村。为支援村里的民兵支前作战,工厂还借给联合村9支步枪。工厂医务室也。义务为乡亲们看病送药,也从不收费,解决了十里八乡百姓的头疼脑热问题,深得群众的拥护。制图股的张惠民同志一直与孔祥喜、孔和顺老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友谊,解放后他每年都要寄钱来,两位老人每年也要将当地的“三大特产”――花椒、柿饼、核桃寄去,以示回谢。时隔多年,黄岩村的张玉祥老人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工厂的医生李映凯为其子治愈烧伤的情景。涉县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李士华回忆说,1943年春节过后,他返回坪上大王庙上小学(住在教书的叔叔处),不知怎么回事,腋窝下面起了一个核桃大小的包.就到工厂医务室看病,医生在察看了他的腋窝后,给他贴上了膏药,并让他服了点西药,不久便痊愈了。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我军收复了邯郸、长治等城市,工厂接收了一部分印刷器材,物资设备得到补充。同年9、10月间,工厂迁移到武安县城附近的石洞村。晋冀鲁豫军区成立后,印刷厂改为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印刷厂。随着战局的节节胜利,部队建制的发展壮大和变化,印刷厂又去迎接更大的任务,踏上了新的征程。制图股也升级为“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制图科”,该科在完成为刘邓大军南下作战翻印战略地图的任务后,留在华北,改为“华北军区司令部作训处制图利”。1949年3月总部迁入北平后,该科人员又编入军委作战部测绘局,即现在总参测绘局的前身。

(责编 周边)

上一篇:震惊中外的民国第一劫车案 下一篇:高层外宾保卫工作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