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挑细粮吃的软件公司

时间:2022-10-06 09:12:42

专挑细粮吃的软件公司

如今各种企业管理软件充斥,要想在这个地盘上杀出一片天地,实非易事,但胡晓宁的软件2006年销售额已达到600万元。挑肥拣瘦的创业过程,成就了他和他的公司。

2003年胡晓宁在美国拿下了计算机工学硕士学位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份年薪6万美元的工作。但是仅仅在美国公司工作了3个月后,胡晓宁辞职了,他杀到了广州,一个小小的软件公司因他的到来而成立了。

原来,早在胡晓宁回国前,在互联网上结识了一个程序设计员,两个人在网上讨论着各种程序的设计方案的同时,很快都发现国内虽然已经有了各种企业管理软件,但是针对某一行业的精细管理软件极少。在美国生活了5年的胡晓宁发现,越是目的明确的服务,附加值越高,也越受企业欢迎。于是,一个针对行业特性设计管理软件的念头产生了。

借助胡晓宁的留学生身份,一家软件信息服务公司得到了广州留学生优惠政策后正式启动了。

怎么拼市场

虽然从一开始就确定只专于一个行业的企业管理软件,但究竟选择哪个行业呢?胡晓宁心里却没什么谱。他只知道,广东省是制造业大省,到这里来准没错。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查,他把目光集中在了皮革皮包制作企业上。

一是这类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很严格,尤其设计不同款式的打版、原料采购等精细环节,因此对管理软件需求比较大;二是这类企业多数会以成立专卖店的形式进行市场扩张,而网络化管理对这类企业来说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

这是一个多么广阔的市场呀,胡晓宁决定拼一下,拿出自己在美国念书时帮别人设计程序赚到的8万多美元,一门心思扎进了软件的设计制作阶段。

4个月后,一套管理系统终于出炉了,然而当他带着软件去找箱包厂时,却没有人认可,原因是软件的安装需要工厂先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盘点,同时必须要对操作人员进行细致的培训,广东这个分秒必争的地方,没有老板肯如此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

与此同时,广州几家公司都陆续推出了管理软件,一轮争抢客户的战役悄然拉开了序幕。

胡晓宁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但毕竟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压在这个公司中,他也开始乱了方寸。争抢客户,这是当时他脑子中惟一的念头,可是到底该怎么去抢呢?大规模招聘业务人员成了他这一段时间的首选。整整有2个月的时间,胡晓宁的工作就是面试各种应聘人员,给录取的业务员进行培训。早上6点起床,晚上一两点才能睡觉,胡晓宁感觉自己被卷入了一股莫名其妙的漩涡之中。

2004年8月,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走了一条错误的路线,抢市场不是仅仅依靠人来进行的,要抢占市场,就必须要有硬气的产品。一个“借鸡生蛋”的念头逐渐在他心中酝酿成熟了。

2004年9月,胡晓宁敲开了东莞一家箱包厂董事长的大门。之前他了解到,这家厂已经找了专门的策划公司,准备策划做一次创新的招商活动,以加盟店的形式迅速扩大自己产品的销售量。胡晓宁认为这个厂子最适合做自己敲开大门的第一步选择。

但是对方的老板显然对这个软件不太感兴趣,胡晓宁预料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坦白了自己的想法,就是要白送给这家企业一套软件,全部免费安装、调试、培训,并且确保企业流程不受到系统安装的影响。白送的东西,况且又是一个很实用的好东西,没有不要的道理,于是,胡晓宁培训了半年多的安装人员终于有了第一次真实作业的经历。

现在看来,这是极妙的招数,挑选的这家企业在策划公司的策划下,开始大规模地推出广告,并且在加盟条件中注明免费赠送管理软件。由于这家企业请的是当地非常有名的策划公司,没几个月,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就迅速发展成为声名显赫的大厂了。而随着加盟商的日益增多,胡晓宁的软件开始引起业内其他企业的关注。

砸出800万元

2005年,这家箱包厂俨然一个印钞机一般,同时在一年的使用过程中,对胡晓宁的管理软件也越来越满意,特别是这期间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胡晓宁带着研发队伍及时进行调整,让这家老板着实感动。这年夏天,这家企业老板专程到了广州胡晓宁的办公室,要求与胡晓宁一起共同投资这家公司。

此时的胡晓宁也正是头疼的时候,虽然一年后他的公司小有名气了,但业绩却始终寥寥,眼看自己的积蓄、跟家人借的钱都要扔进这个看不到希望的无底洞之中,胡晓宁很是沮丧。

眼下有人愿意出800万元扶持自己的公司,这简直是绝处逢生的好消息,不过那个老板却提出了一个胡晓宁不愿接受的建议:管理软件不局限于箱包企业,要扩大范围。

自己精于一个行业难道真的出了问题?胡晓宁再次沉下心来,对市场上所有的管理软件进行分析和调查,他再次发现自己的决定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说有问题,就是大多数企业对这类管理软件有畏难心理。调查和了解到这些后,胡晓宁与那位老板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长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下一步的操作方案。大概是实在看好这个市场,那个老板最后终于同意给胡晓宁两年的运作时间。

800万元一到账,胡晓宁终于可以稍稍松口气了,他随后组织员工对箱包生产环节再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将每个环节都梳理清晰后,在自己的软件中从功能上得以体现。为了解决广东工厂员工普遍知识层次较低的问题,胡晓宁再次给自己出了难题,他要让自己的软件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傻瓜软件,这个修改的过程是极为繁琐和复杂。然而最终成果出来后,胡晓宁的企业几乎是马上就见到了曙光。

业务员将一套演示图给一家箱包厂老板看,简洁而清晰的设置,让学历不高的老板可以一目了然,一下子就吸引了这家工厂的老板,很快第一套管理软件销售了。

先从小企业开始,将产品按不同需求进行分割销售,也是胡晓宁的办法之一。他发现小企业没有连锁店或加盟店,因此这部分的设置意义不大,于是他充分利用减法,当着小企业主的面,一项项减掉用不上的设置,价格也是相应得到了调整。这种分割销售的方法也很快得到了小企业的认可。

到2006年时,胡晓宁的公司终于开始盈利了。

吃细粮 长不大

2007年,胡晓宁预计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这个数字并不多,他意识到自己的公司很难长大。这实际是大多数软件企业的现状,比如金山、速达都是这样,真正做到用友、金蝶那么大的企业很少。软件行业能赢利的企业占20%,60%亏本,另外20% 持平。

胡晓宁既然把公司的服务对象定位在箱包类生产中小企业,就是看到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不同,后者无论如何都是要进行信息化的,即使管理者不懂;而中小企业都是量力而行,因此对价格斤斤计较,胡晓宁一直坚持不做直销,因为它的产品技术并不复杂,定价最高在20万元左右,不需要设立分公司销售。现在,如果再去开发更高级、更昂贵的适用于大型企业的产品,势必要对原有的经销商造成伤害,而重建一个销售网络,“风险太大”。

胡晓宁所说的中小企业概念,是指200人以内的企业,与他自己的公司相当。所以,他有足够的把握了解它们的需求,对自己的产品也就充满信心。虽然他也在争取提升销售额,但他认为这是一件长期的事,不能一蹴而就。

胡晓宁说,中小企业这个市场在增长,只是慢一些。“不是所有的钱你都能赚的,要做你最擅长的事。”2000年的时候,胡晓宁看到互联网企业一夜成名的神话,也曾为之心动,就在犹豫之间,公司的增长停了下来。“你不一定要大幅度增长,但是一定不能停。”胡晓宁说虽然自己最终没有陷到里面,但是仍然造成了损失。

现在,胡晓宁解决销售增长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服务对象扩大到稍大的公司,二是做这个市场绝对的第一。胡晓宁说:“如果我在这个细分市场上做到最强,外面的人再大也不一定打得进来。他即使要打,也会采取跟我们合作的方式。”

上一篇:精明地计算 优雅着赚钱 下一篇:蒋国勇 海泥洗出新财富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