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时间:2022-10-06 08:54:27

谈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是教学中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形成一种积极的教学氛围,通过触及学生的心理领域,使学生把学习变成内在自主的行为,带动学生的学习活动。

德国有位学者说过:将15g的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法下咽,但将15g的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在享用美味时已将15g的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所吸收。这个比喻形象说明了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这一教学方式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理教师如何进行情境创设是在实践中不断思考的课题。

一、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境创设

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才能焕发生命力,情境创设要把知识的学习融于一个社会情境、生活情境中,密切与社会和生活联系,使学生在认知时有参考,从现实中深刻理解,学到新的知识。研究证明,从身边看到和听到的,或者亲身体验中获得的知识比从书本获得的知识更重要。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如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约水资源、沙漠绿化等,让学生感受到地理资源和知识是关系国家发展和民生的一件大事,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学习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为了考出好成绩,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希望学生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思考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所以,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看到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情境创设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入,为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给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建构了信息化教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计算机、激光视盘等。而通过计算机网络综合各种媒体功能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能有效辅助课堂教学,发挥了独有的优越性,表现有:①其集合了声音、画面、视频、音乐等于一身,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神经,增强了感官认知,把抽象的学习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看得到、听得见,教学增添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多媒体课件利用计算机展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加深了记忆,强化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③教师提前把这节课要讲的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避免了课堂大量的板书时间,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密度,节省出时间来重点讲解,辅导学生学习,提高了课堂时间效率。④实验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恰当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把当前学习的内容与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从而构建起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但是,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不能都得到满足,创设模拟实验情境可以代替其功能。如在地球的自转验证、大气热力环流实验中,可分别采用录像和电脑动画等提供接近真实的实验环境,让学生体会实验的乐趣,并进行分析和研究。⑤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可以搜集与教学有关的地理知识,弥补了书本内容的局限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了思维,丰富了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掌握知识更加全面。如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沿江地带的旅游资源,我搜集了涵盖沿江地带复杂的地貌特征、多样化的气候类型、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的民族风情等内容。为了帮助学生从深层次上认识辐射作用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应用,我为学生提供了两则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实例:其一是关于上海世博会对苏、浙、皖等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其二是武汉城市圈对整个湖北省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情境创设

以往的学习是靠教师在台上讲解,学生在台下听,学习比较被动,没有积极的发言表现,教师也不能获得教学反馈。而合作学习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大家共同探讨问题,学习气氛活跃,学生踊跃表达,学习变得积极主动起来。合作学习相比较个体学习,是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可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弥补个体学习容易产生思维定势的局限。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同,理解不同,互相产生思维的冲击,碰触出灵感的火花,取长补短。在一个学习的集体中,大家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互相配合,学生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帮助,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能自以为是,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融洽的环境氛围中,大家愉快地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时,不能放手不管,要在全班巡视走动,在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哪些知识掌握不到位,理解不正确,获取教学反馈,要及时提醒学生,不做旁观者。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查找自己教学是否有不妥之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中语言讲解的情境创设

语言是教师创设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学效果和地理教师的教学语言有密切关联。传统的直白讲解比较单调枯燥,学生没有听讲的兴趣。教师要用丰富的语言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谜语是暗示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猜谜是为多数学生所喜欢的一项活动,特别是学生所熟知的简单谜语。借用谜语导入可帮助学生记忆,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共鸣。如一位工程师设想建一幢房子,使它四面八方的窗户都朝北,让学生猜一地理位置,学生会自然想到南极,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抑扬顿挫,语调有轻重缓急,能够吸引学生,不能如一杯白开水,听起来淡而无味。古代的诗词言语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如果能运用好,就能创作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感受,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温度差异。

总而言之,有效的情境创设改变了传授知识的单一方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去学习,激活了思维活动,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成一致,形成良性循环。中学地理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灵活把握,创设出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情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责编 潘冰)

上一篇:如何在语文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下一篇: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