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孔子的智慧点燃教师的灵魂

时间:2022-10-06 08:51:23

用孔子的智慧点燃教师的灵魂

教育是人类文明的希望,没有教育便没有文明;教师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工程师。2000多年前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而精深,它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一座文化宝藏,它是植根于传统文明基础上的教育思想的宝库,它经历了中国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不断地变化、发展和完善,时至今日仍对现代教育思想有着很多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所以,研究并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必定对我国当前的教学改革大有裨益,他们的教育智慧在21世纪新课程理念下仍闪耀着光芒。

一、有教无类

孔子的“有教无类”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而没有出身贫富、贵贱之分,其实质就说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而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人为的划分一些我们教师自认为“不可教也”的差生,而忽视了对他们的教育和要求。表现在平时偏爱学优生,而忽视了全体学生,漠视中等生,厌恶乃至放弃所谓的“差生”,造成这样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师的教育思想是一个重要原因。孔子的学生就有各种各样的人,既有在贫民区过着箪食瓢饮困苦生活的颜回,也有身穿蓑衣为父推车的闵子骞、之子仲弓、鄙家子弟子张、衣若悬鹑的子夏、曾为大盗的颜诼聚等人 。而且他对各种学生没有提出划一的学习要求,认为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 学问,中等以下的人就不可教诲以高深的学问,而应注重其他的技能教育。

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如何实现教育平等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思考如何才能使班级的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不仅要打破“差生”不可教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差生”的自信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去战胜一切困难。事实上,这些学生之所以在某些方面落后于人,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教育本身,而不在于学生的先天素质。教师要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因此,我们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尤其要加强对“差生”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在某些特定方面都有所进步,从而有益于学生,有益于社会。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张扬其个性,亮出其闪光点,欣赏其独特性。

二、倡导乐学,培养兴趣

孔子是乐学的积极倡导者。他深知,要博学,必须愉快地学,要学习得好,必须心情舒畅,所以启发学生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他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以“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的态度相比较,一层深入一层,说明乐学的效果最佳。

他认为,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民主教学。这应该是令学生乐学的前提。人是有情感的,师生感情融洽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感情冷漠,不可能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师生感情融洽,师爱生,生敬师,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自然被触发,并进而如同“爱屋及乌”般喜欢上教师的讲授,学习的兴趣浓了,劲头足了,此所谓“亲其师而近其道”也。孔子教学态度谦和、民主、诚恳、友爱,教学气氛轻松愉悦。

对于学困生进步,如果及时给予表扬,将会诱发他们潜在的积极性,萌发上进的生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即使是萌芽状态的、不稳定、不突出的苗头,也要从鼓励角度出发,正面引导,大力宣扬,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一种教育机智,教师应以学生的“闪光”处为主的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这样可以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从而,给学生以更大的自信,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其成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三、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孔子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是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教师要用多视角的眼光看待充满生机活力和个性化的学生,要多角度全方面地评价学生,多给学生掌声和喝彩,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为此,他提倡“因材施教”。

实施因材施教的关键是对学生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孔子就十分注重观察、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情况,熟悉学生的生活,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根本保证,在同一个问题上,对不同的受教者施以不同的教育,这是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精髓,也是这一思想得以落实的保障。它既应该成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也应该是培养学生才能有效的捷径。在此问题上,孔子的教育方法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具体表现在对同一问题的回答能做到因人而异。山东昌乐二中271学校始终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孔子的教育思想启示我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纯真,相信学生可以进步,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公正无私,不厚此薄彼,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认真虚心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以十分真诚的态度与他们友好相处,主动争取彼此间的了解与信任,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孔子对学生那种无隐无私的爱,对学生深沉执着的爱,会自觉地升华为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着我们如燃烧的蜡烛一样,为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而耗尽自己全部的光和热。因此,当代教师要以健康的心态,深邃的思想,善良、真诚、宽容、正直,富有爱心的人格品质的外在表现给学生以启迪、教育、影响,并使之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

上一篇:浅析语文教学中的学生兴趣导向 下一篇:“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