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背后的民俗风情

时间:2022-10-06 08:41:25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夏季,也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民间常这样形容小暑:“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小暑开始热,减衣身上轻,抓紧种蔬菜,备足过严冬”“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等等。

民俗渊源

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赐之节。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

民间还有晒书画、衣物等习俗。传说此日出晒后,虫可不蛀。故有“六月六,晒红绿”的习俗。

“六月六晒红绿”的习俗起源于唐代。传说当年唐僧师徒历经千难万险从西天取回的佛经,在回国的途中不幸堕入大海,全部被海水浸湿。后天晴日朗,阳光明媚,他们把经卷晒干。这一天正是六月初六,因这好天气来得十分及时,如同天赐一般,故而得名。

旧时有“六月六,吃炒面”的习俗。这是古时六月伏日吃面的演变。最迟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盛行。《魏氏春秋》上说:三国时,人称“傅粉何郎”的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其“面至白”乃“非傅粉”也。《荆楚岁时记》中载: 名为辟恶。这说明魏晋以后,“六月伏日进汤饼,”六月伏日进汤饼,已明确为的是“辟恶”。

小暑时节,饮食要有节制,应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惯”。另外,“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

过去民间还有“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小暑以后的天气

进入炎热的夏季,美丽的萤火虫也飞出来了,小暑时节正是萤火虫开始活跃的季节。.

“大暑小暑,灌死老鼠”,入伏以后,雷雨天气也越来越多了。俗话说,“伏天的雨豆等旱作物造成不利影响。此外,谚语中亦有锅里的米”伏汛会对蔬菜和棉花、大豆等旱作物造成不利影响。此外,谚语中亦有“小暑南风,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之说,意为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暑时必定无雨,就是说小暑最忌吹南风,否则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要注意防洪防涝。

在江南,农谚说:“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江苏有小暑日忌西南风的说法,农谚“小暑西南风,三车勿动”三车是指油车、轧花车、碾米的风车,意思是小暑前后,西南风和东南风的交汇机会多,主年景不好,农作物歉收,风车、轧车、油车都不动了。

民间传说

在小暑时节里,民间也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六月六”相传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

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一天 “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像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小白龙”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 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让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养生之道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于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小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上一篇:高职高专院校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谈“脂”色变 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