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中西墨彩神游

时间:2022-10-06 08:39:48

出入中西墨彩神游

易至群是一个富有探索精神和现代意识的全才型、学者型画家。他既画国画,也画油画,既擅书法,也喜篆刻,还写得一手好文章。他精研东西方美术史乃至文化史,对历代大家有着自己不同凡俗的判断、取舍,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自己美术创作多方位的探索。他的思路极其开阔,选择方向极具现代意识,将文人画、民间艺术、书法、现代西方艺术等熔于一炉,再加上他自幼喜爱美术,数十年来无论身处国内,还是居于域外,赤子之心未变,昂扬激情依旧,创作了大量高品位、耐咀嚼的画作。徜徉其艺术长廊之中,不独赏心悦日、大快朵颐,且可以获得众多有益的启示。

1938年,易至群出生在湖南邵阳一富裕家庭,父母双方都富有文化艺术修养,外公还是个中国画家,喜画梅兰竹菊,这一切都对易至群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或许正由于艺术起点较高,18岁考入广州美院的易至群师从关山月等名师,22岁毕业后即成为关山月的助教。关山月绘画开阔的眼界、宏大的气势给易至群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曾仔细观摹关山月创作大幅山水画作的全程,对其运思布局、挥毫泼墨的豪气慧心均深有体会。此后十年,他分配至江西,虽处乱世,易至群仍不放弃艺术上的追求,对黄胄等名家之作悉心揣摩,作品也儿度参加全国美展。

进入上世纪80年代,这个被中国一代知识文化人竭力讴歌的80年代,易至群同样也找到了自我!回到湘楚大地、任武汉画院专职画家的他深受当时湖北以周韶华为代表的革新派画家的影响,仰慕周先生画作的气魄、形式感和浓烈的色彩,同时他一头扎进楚文化神奇瑰丽、深闳奔放的世界之中。他遍游荆楚大地,屈子故里,多次对处在长江中游的三楚上古文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考察。 “湖北十年”,易至群在自觉与与不自觉之间形成了他艺术家的基本面日,比如他那种上天入地、行万里路的实干家精神,他那种破万卷书、孜孜以求的学者态度,以及他那种不喜照相写实、更喜夸张变形、注重想象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家立场。

易至群身上还有着湘人的“霸蛮”气息。他无意重复前人的既定图式,随着对屈原《楚辞》不同版本的研读以及对历代有关楚辞美术创作的分析,易至群决心从《九歌》入手,尝试画出真正体现楚文化与屈骚精髓的画作。他以为无论是古代的李公麟、文征明等,还是现代的傅抱石、徐悲鸿等,所作楚辞题材画不仅“楚味”不浓,且都是在连环画式地图解楚辞,易至群为了找到一种与原著宏大结构相称的图式,最后决定综合成单幅画,而这是前人没有采用过的。但要将人物形象众多、内容纷繁复杂的《九歌》统摄在一幅画中,又谈何容易!为此易至群煞费苦心,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终于,“一次在翻阅竹简时偶然受到启发,在白纸上随意涂了儿条幡旗,终使难题顿解。四条黑色为底、朱赤饕餮为图案的幡旗置于画中,不仅使画面具有了较鲜明的楚文化特色,增强了视觉冲击力,而且使画的内部结构产生了力的内聚”。事实证明,《九歌图》在易至群的创作历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屈骚文化”的沉潜、钻研为易至群的艺术世界打开了好儿扇大门:民间艺术、文学、学术等等,就连以意象稠密、叠加变形而著称的西方现代艺术的诸多特质,也与《九歌图》有着精神乃至图式的联接。

《九歌图》外,易至群还有《招魂图》、《楚魂曲》等“屈骚辞意”系列佳作,他于近期完成了《天国神游图卷》更是“十余年米在异国他乡经受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思潮浸润、刺激与启发”后“力求现代视象思维与图式更好地诠释”《离骚》的煌煌巨制,共计六图十八屏,易至群力图达到“将原诗梦幻瑰奇壮丽神活自由空间、炽热深沉浪漫情怀化为表现性墨彩意象造型”。经过儿十年的耽溺、锤炼,易至群的《天国神游图卷》可以说已超越《九歌图》,达到了新的高度。

1991年,易至群来到海南,任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他也曾游历海南各地,并对“巫风犹存”、保留了不少原始艺术特色的黎族歌舞等倍感兴趣,可惜其时他更多地还是沉浸在对楚文化图景的探求中,直到他在国外,怀乡之情浓烈,此前游历海南时琼岛奇花异果的处处花彩、农家爪果的形态芬芳陡然闪现,遂成《奇花异果南国情》等册页。这些册页吸收齐白石、林风眠、古代折技法、现代构成法等精华,色彩浓艳而清丽,形象夸张且真切,是易至群唱给海南宝岛的一首悠长动人的情歌。此外,对海南文史颇有研究的他也画了海瑞、五公等画像和黎苗风情、木棉等海南题材佳作,他称自己会加大海南题材作品的比重。

当然,像易至群这样的画家是不可以用简单的“地域特色”去予以概括的。“书法画”与“世纪巨匠”系列就代表了他远赴国外后美术创作上的新探索。2002年,易至群开始旅居美国,但他并没有远离美术,相反,他以更大的激情去探究艺术。他看遍美国各大博物馆,自忖“艺术观念有所改变”,尤其是对现代艺术的认识。他以为,像毕加索《格尔尼卡》“这种散置儿何形结构中所表达出的精神震撼力,较之那些直接描绘历史上某个战役真实杀戳场面的作品,何止动人百倍,深刻千倍”。

笔者格外看重易至群的“世纪巨匠”系列,因为他依旧强烈地体现出易至群一以贯之的“我注六经”的色彩,不像笔者所见的不少画家此类画作满足于美术史般的大师名家图解式的罗列,易至群干脆以个人爱好,选取出20世纪至今的十多位中西艺术巨匠,构成了一部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艺术史,而且作为一个国画家,他居然画起了油画,且并不是老老实实地作肖像画,还将画家的主要作品经过精心选择,简化处理后,或切割、或增补、或改造、或重叠、或夸张、或穿插、或交织,进行多重组合,置于系列肖像的四周,达到作品与人互相说明深化的效果。不妨列举一下易至群刻画的“世纪巨匠”名录:马蒂斯、柯勒惠芝、毕加索、亨利・摩尔、波洛克、德库宁、米歇尔、黄永玉、黄胄、李可染、栋方志功、潘天寿、僧抱石、林风眠、黄宾虹、齐白石,是不是与通常美术史的“排行榜”有异?像米歇尔、栎方志功等笔者此前所知甚少,黄胄、黄永玉美术史上的地位也并未确定,但是这一切并不妨碍易至群自说自“画”,而且看起来,还颇有些“自圆其说”了。易至群以为“西画工具材料的掌握没有任何障碍,我将硬毛排刷画笔与中国软性羊毫斗笔交叉使用,有如同时使用筷子和刀叉一样得心应手、潇洒自如;在表现技法语言上,我也力求突破,希望创造一种符合自己审美理念的色彩单纯、笔触豪放、总体境界深厚大气的风格”。

实事求是地阱,写过不少画家评论,但易至群是个不太好写的人物,因为其艺术创作的全面性、多元性、探索性及学术性,让人难以措手;不过,笔者感到,易至群又是个十分值得一写的艺术家,他干了不少“疯狂”的事情,而且年逾七旬的他如今还在干!这显然与他的个性、学养、阅历有关,而且笔者觉得,这些“疯狂”举动具有一定的美学史的意义。好在,易至群是一个十分自觉的艺术家,对自己的创作有不少精当诠释,笔者也在此文中引用不少,个人还以为,对易至群作品最好地解读仍是细细地去品味他的题材、面貌多姿多态而奇气异彩一以贯之的画作,你一定会慨叹艺术家对艺术的挚爱与深思可以达到如此的境地,而他建立在中国古典文化传统及世界现代艺术美学基础上,对东方文艺夏兴的殷切期盼,呼唤着同道、尤其后学们共同努力!

上一篇:屯昌,沉香造香技艺 下一篇: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与鸣禽鸣唱行为和听觉信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