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连云港沿海开发五周年的规划回顾与思考

时间:2022-10-06 08:30:30

关于连云港沿海开发五周年的规划回顾与思考

[摘 要]江苏沿海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五年以来,连云港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深入推进沿海开发,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通过对近五年规划工作的回顾,进一步分析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思考与建议。

[关 键 词] 沿海开发;连云港。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Since the Jiangsu coastal development rose to national strategy for five years, Lianyungang actively seize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astal reg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a new level. Through the review of nearly five years of city planning work,further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ity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Key words] Coastal development, Lianyungang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连云港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五年来,连云港深入推进沿海开发,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本文通过对近五年规划工作的回顾,进一步分析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思考与建议。

1发展概况

连云港南连长三角经济圈,北接山东半岛城市群,东与日韩隔海相望,西依大陆桥经济带,处在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枢纽位置。沿海开发机遇聚焦连云港后,进一步提升了连云港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五年来,城市港口、产业、城市深度融合发展,沿海开发不断取得新成效、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从2009年的941.13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785.42亿元,增长89.7%;港口年货物吞吐量从1.14亿吨,增长到2.02亿吨,集装箱运量从303.18万标箱,增长到548.77万标箱,分别增长76.3%增长81%。

2规划进展和成效

在沿海规划落实工作中,坚持规划先行快行,快速构建完善规划体系,着力提供高效规划服务,为推进沿海开发夯实科学的规划支撑。

2.1迅速完成总规修编,构筑城市发展框架

《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于2009年5月获省政府批复。城市总规明确了国际性的海滨城市、现代化的港口工业城市、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枢纽城市的城市总体定位。城市规模为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40平方公里以内,人口总规模控制在200万人以内。规划构筑起以连云新城为核心,融合东部、新海、徐圩和赣榆的“一心三极”都市发展区空间结构(参见图1:都市发展区空间结构图)。

图1:都市发展区空间结构图

2.2做优做细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按照城市组团发展的思路,明确了我市沿海开发“三新一老四组团”的突破重点,着力完善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形态。“三新”,即连云新城、新海新区、高新区南部拓展区。“一老”,即老城改造。“四组团”,即花果山大道城市主轴功能带、徐圩新区城市功能配套区、滨河组团、国际商务中心组团。先后组织编制了《连云新城规划优化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滨河新城控规》、《北固山周边片区城市设计》、《新海连创智街区城市设计》等近50项成果。目前,城市设计覆盖建成区达到75%以上。

2.3坚持彰显特色,加快滨海城市拓展

为进一步强化城市空间特色,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开展了《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编制,在认真研究城市绿地系统、空间景观规划、重点城市设计等规划基础上,整合各类特色空间资源,提出了“山迎海上城.城拥东方港” 的城市空间基本特色。近年来,集中优势资源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先后开工建设了BRT主支环线项目、海滨大道项目、环山大道等项目,新海城区互连东进,赣榆城区向主城区靠拢,城市主轴花果山大道建成通车,新海新区、连云新城开发稳步推进,海滨城市形象日益提升。

2.5提升港口功能布局。

连云港港作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沿海开发的重要引擎。在城市规划中明确了“一体两翼”的组合大港发展格局,将形成由海湾内的连云港主体港和赣榆港区、徐圩港区和灌河港区共同组成的总体港区格局,功能上以集装箱运输和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商贸流通功能和临港工业发展并重,同时客运与货运相结合。主体港功能主要为集装箱运输,散杂货等,其它货种运输功能主要分布在其它港区。近年来全市积极推进30万吨级航道、两翼港区等一大批港口重点项目建设。

3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分析

3.1规划建设统筹不到位,各类城市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通过后,全市掀起全面开发的热潮,各开发建设主体为寻求快速发展、迅速扩张,存在重复建设、布局散乱的现象,造成土地、岸线、交通等城市核心发展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盐田利用、岸线分配、港口功能、交通设施等城市建设资源缺乏统筹协调,各工业园区在产业定位方面存在同质化竞争的情况。

3.2重大产业项目未取得突破,还需进一步加大争取。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利用沿海地区较好的区位和资源条件,合理布局石化、钢铁等临港产业,依托沿海深水港口,在江苏沿海地区规划布局石化项目,引导沿江及内陆地区产业向连云港转移。我市有适合钢铁、石化产业发展的区位和资源条件,由于缺乏产能指标,连云港精品钢铁基地项目进展缓慢。连云港炼化一体化项目2003年11月获得项目“路条”,但开工时间还不明确。

3.3工业产业项目关联度低,产业集群不够壮大

近年来连云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产值均过百亿元。在新医药产业,有恒瑞、豪森、康缘等,已初具规模;在新能源产业,以中复风电叶片、国电设备、重山塔架为代表的风电装备产业已经形成。然而新医药产业链条非常短,对本地经济拉动效应不明显,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带动的产业面很窄,而且产业链也不长,这就制约着关联产业的聚集、产业集群的形成。

3.4粗放式供地,项目开工率不足

近年我市进入跨越发展时期,由于经济的快速推进,导致部分地区工业用地粗放式发展,尤其是土地资源相对充裕的园区,个别项目用地达上千亩,一次性供给的土地出让方式,使得用地不集约,土地利用率不高;同时,部分园区还存在项目开工率不高的现象,部分出让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并未投入使用,影响了其他项目的入驻以及整个园区的开发建设。

3.5综合交通优势不够凸显,还需进一步加快推进。

从长三角乃至全国来看,连云港市区域通设施建设仍显滞后。例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比例偏低,公路客货运站场设施规模小、结构松散,铁路网络属于末梢、客运不足。特别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陇海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进一步强化陆桥铁路大通道能力,但目前徐连客运专线尚未纳入国家建设规划,而且陇海兰新沿线地区只有连云港至徐州段尚未纳入建设日程。此外,建设连云港大型机场也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4规划思考

4.1科学谋篇布局,做好功能规划。

科学规划是科学开发的第一要素。在沿海开发的目标定位上,应深刻认识到江苏的沿海开发是全国沿海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连云港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理位置,找准自己的特色优势、功能定位,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缩小南北经济差距,建设新的经济高地。 特别是今年7月赣榆县区划调整后,主城区的规模扩大一倍,需认真思考如何整合了各类优势资源,放大了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力。在发展思路上可考虑依托大市区资源,以大港口牵引大产业,加快临港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结构,拉动城市的扩张与功能完善,建构海州湾经济发展带。

4.2完善重大基础设施,放大发展优势。

一是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加快推进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争取徐圩、赣榆口岸正式开放,增强港口综合服务功能。二是健全综合交通体系。推进连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和港口支线建设,争取徐连客专纳入“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构建区域物流运输框架体系,以港口物流为主体,推进物流园基地建设。应努力形成沿海开发的连云港特色与竞争优势,重点争取炼化等一批重特大基础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构建沿海南北呼应的产业布局,加强与上海的对接,积极协调上海航运中心与江苏沿海港口之间的关系。

4.3减少同质竞争,重构产业布局。

江苏沿海开发将大力建设以新能源、海洋特色产业、现代物流业、临港大型石化产业为重点的沿海产业带,加速形成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地区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和博弈,应依据对自身的客观分析和定位,因地制宜形成了有特色的产业体系。连云港应重点发展电力、石化、冶金、造船、造纸等重大基础工业和海洋资源加工业,目前市内各工业园区产业趋同的趋势仍然比较明显,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才能形成错位竞争、各具特色、相互弥补、共同提高的良性发展格局。

4.4建设开发开放载体,强化外向联系。

一是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暨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积极申报自由贸易港区,整合保税物流、出口加工、贸易服务等功能。加强东中西区域合作,鼓励以区中区、园中园形式共建共用示范区。提升出海通道功能,着力发展海铁联运,大力推进面向中西部地区的无水港和物流场站建设。同时应统筹思考沿海开发与“一带一路”、东中西合作的关系,通过沿海开发可为“一带一路”提供便捷高效的出海通道,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水平,东中西区域合作开放的共享平台能够打造一个高端要素集聚、自由高效便捷、平等规范竞争的法制与营商环境,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融入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促进沿海区域的开发建设。

[参考文献]

[1]连云港市规划局,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连云港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连云港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R]

[2] 在高速增长中寻求健康发展――江苏城市化的理性选择,徐海贤[1] 邹军[2],城市规划.2007,31(3). 35-39

[3]卢丹梅、徐东辉,港口城市发展趋势与规划对策[J],华中建筑,2008,26(7);97-102

上一篇:浅谈无权占有人占有保护请求权的问题 下一篇:风机\组合式空调机组电气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