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伴休克的护理配合抢救措施

时间:2022-10-06 08:19:45

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伴休克的护理配合抢救措施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伴休克的护理配合抢救措施。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伴休克的患者32例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密切的与医生配合。结果 此组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其中显效率为31.25%,有效率为65.6%,无效率为3.1%。结论 对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伴休克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并且密切的观察病情变化,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救治效果,减少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剖宫产;出血;休克;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45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67-0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住院收集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伴休克的患者32例进行分析,其中出血量均大1700ml以上;年龄在23-37岁,平均年龄28.49岁。

1.2 方法 此组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进行止血,治疗和预防休克,做好手术准备等护理措施、及时查找出血原因进行对症处理,快速达到止血效果。待产妇胎儿娩出后,将缩宫素20U静脉推注。密切观察胎盘娩出后及时清理宫腔,以纱垫填塞宫腔到子宫下段,进行子宫按摩;待按摩起效后迅速将子宫切口缝合,从而有利于宫缩。若进行填充止血无效可以结扎子宫动脉上升支,在抢救时并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缩宫素、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欣母沛、凝血酶、立止血等药物。器械护士准备与患者体温相近的生理盐水纱垫或含缩宫素纱垫,协助填塞宫腔至子宫下段及宫颈末端至阴道。若以上方法没有达到止血者,则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或者子宫全切术。注意补充血容量,抢救休克患者时,预防并发症。

1.3 出血量计算 我科采用称重法,待胎儿娩出后,将专用卫生护垫置于产妇臀下,直至术后24小时;及时更换卫生护垫,将有血液的卫生护垫进行称重,减去原卫生护垫的重量,再加血液的比重进行计算(血液的比重约为0.1)[1]。

1.4 结果 此组产妇经急救和有效护理对策后,临床结果见表1。显效是指止血抢救成功未进行子宫切除的病例,有效是指止血抢救成功但进行子宫次全/全切除的病例,无效是指急救为达到临床效果死亡的病例。

2 护理对策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迅速给予患者氧疗,因患者失血过多,血流量减少,使机体缺氧状态得到改善。根据病情可以采用双鼻导管,面罩吸氧,正确给予氧流量。用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氧疗的效果,患者面色、口唇及甲床的紫绀情况是否减轻,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时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时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确保氧和效果。

2.2 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均使用留置针,同时急查血标本:血常规、凝血四项以及血交错等检查并通知化验室紧急备血。将抽血液放置室内,观察血块的凝聚以及收缩的时间,快速确定凝血机制是否正常[2]。遵医嘱迅速的给予抢救药物治疗。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严格执行失血性休克用药原则: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快速补充血容量及时纠正失血性休克。在最初的15-20分钟内快速输入晶体液约1000ml,第一小时至少达到2000ml。迅速输血,当休克症状改善后,及时调整输液速度,防止发生肺水肿,最好行中心静脉压测定(CPV),当CPV15cmH2O说明心脏负担都比较加重,将输液速度减慢。

2.3 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面色,意识、出血量、尿量。由1-2名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病情观察及治疗用药,由一名护士进行记录病情以及抢救用药,输血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准确测量出血量,在胎儿娩出前准确记录羊水量,胎儿娩出后准确记录出血量[3]。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出血是否停止,失血性休克症状有无改善,当心率100mmHg、尿量>30ml/h,红细胞压积>30%时,并且患者的皮肤转为温暖红润,脉搏有力,静脉充盈,时说明休克已得到改善。当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时末梢循环受到障碍,会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四肢湿冷,大汗,注意为患者及时保暖,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在抢救过程中对患者做好心理安慰,已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

2.4 尿液的监测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并进行留置尿管严格观察,定期给予检查尿常规,当患者出现少尿或无尿时,应适当限制液体输入量与输入速度,当出现肉眼血尿时及时留取标本送检,检查尿比重下降及蛋白尿表明肾功能受损。

2.5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监测护理 严密观察注意患者有无高血钾的临床表现。在休克的少尿时期,排钾减少,或者长期使用保钾利尿剂,导致血液中高血钾症,严重时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周身无力、恶心呕吐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遵医嘱给予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4]。

2.6 心理护理 产后大出血的发生往往有许多心理因素存在,而一旦发生产后出血产妇会出现恐惧、害怕的心理反应。因此必须与孕产妇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收集其确切可靠的患者基本信息资料,对孕妇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减轻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在抢救过程中忙而不乱,随时注意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抢救过程中不要忽略对产妇的心理疏导,增加产妇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配合抢救治疗。

3 讨 论

剖宫产术中出血是分娩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可使产妇出现休克状态,常危及产妇的生命,及时抢救以及有效的护理时关键。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能够在第一时间判断大出血并迅速有效地进行抢救是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护士在抢救过程迅、有条不紊、迅速、有效并医护密切配合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因此护士要具备扎实的业务水平和过硬的护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杨玲.浅谈产后出血的监测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6(4):21.

[2] 徐摇嫁,徐霞平,陆秀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抢救的护理配合[J].中国护理杂志,2009,21(50):149.

[3] 张丽梅.浅谈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与预防[J].中国医学创新,2009:17.

[4] 赵素清.1例剖宫产术后羊水栓塞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2):210.

上一篇:食道癌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早期实施肠内营... 下一篇:浅谈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