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学生“泛娱乐化”习性

时间:2022-10-06 07:49:39

改良学生“泛娱乐化”习性

在传播学经典著作《娱乐至死》里,波兹曼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这在中学生身上尤其明显——他们拿起当天的报纸,首先看的往往是娱乐版,更有的只看娱乐版,对其他版面不予一顾;他们回到家,收看的往往是充斥着娱乐元素的节目,对稍为正儿八经说个事儿的严肃节目避而远之;他们课间谈论的往往是娱乐明星的“八卦”新闻,对偶像事无巨细的熟稔程度让你惊奇;“艳照门”事件甚嚣尘上之时,他们对娱乐事件的关注程度甚至会令你担心……不用再举例了,显而易见,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在毗邻香港的广东,学生对于娱乐新闻、人物的过度关注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与习惯,是为“泛娱乐化”习性。在娱乐文化的浸染下,学生的人文视野较为狭隘,文化底蕴较为浅薄,艺术品位较为低下。

1. 引导学生关注娱乐报道中的健康因素

很多娱乐新闻报道品位不高:或张扬“黄色”文化,目光所及,尽是女明星“漏点”“走光”,语言所述,尽是污言秽语,带有明显的性暗示;或止于记流水账,明星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即使毫无新闻价值,也被当成新闻报道,其实不少已侵犯了明星的隐私;或刻意造假,唯恐天下不乱,于是报道假消息(某某“病危垂死”)、假恋情(某某与某某“一起逛街,地下恋情浮出水面”)、真图片假实情(拍到剧组聚餐,只是截取、刊登图片一角,显示某某与某某“两人共进晚餐”)……学生耳濡目染,就会戴着一副有色眼镜来看待女性,语言粗鄙,视野狭隘,思维单一,对诚信认识模糊。

班主任应让学生认识到以上的危害,引导他们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娱乐新闻,关注娱乐新闻中的健康因素。如在新闻以一种暧昧的口吻品评女明星走香港金像奖红地毯的衣着打扮时,你应关注该颁奖礼颁发了哪些奖项,相应的作品、获奖者是否实至名归;在看到别有用心地描写某女明星更衣被偷拍时的情形的报道时,你应同情受害者,谴责某些没有职业道德的新闻工作者,而不是玩味其中的带“色”文字。这样的引导,会让学生从声色犬马的猎奇中抽身而出,关注新闻事实的生活常态,思考新闻事实中的价值命题,从而品味人生百味,提升思考能力,培养健康人格。

2. 引导学生发现娱乐明星中的成功智慧

很多学生追捧娱乐明星,理由是“他帅呆了”“他酷毙了”“她身材很好”等,还停留在十分肤浅的外形层面。这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因为多如过江之鲫的娱乐人物中,明星能鹤立鸡群,肯定有相当实力,成功背后,蕴含着很多人生进取的智慧,学生对此鲜有关注,如身入宝山,空手而回。

班主任可以设计以“我最喜爱的明星”为主题的班会课,提供平台,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喜爱的娱乐明星。这会促使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明星的成名道路。他们会发现,原来明星并非顶着光环出生,他们努力进取,百折不挠,才有今天在娱乐圈一呼百应的地位。香港明星有不少连中学都没有毕业就出来跑江湖,梁朝伟做过街头报童、杂货店伙计和电器厂推销员,郑则仕做过厨房杂工、珠宝技工,李修贤做过很长时间的铝窗安装工人,这些在社会底层挣扎求存的经历,反成为他们在银幕上塑造千面人物的经验源泉,最终铸造出他们事业的辉煌,可见苦难也是一种财富。被称为“死跑龙套”的周星驰,始终坚持自身的“无厘头”表演风格,从无到有,从无名小卒到天王巨星,从叫座不叫好到票房口碑双丰收,可见要坚持事业个性,才能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刘德华出道二十多年,获奖无数,在音乐、电影上皆成天王,其实他各方面天赋并不很高,能有这个成就,靠的无非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八字,他还被称为香港娱乐圈“劳模”,可见态度决定高度……

学生先前看到的大多是课本上风云人物的成功人生,其中的优秀品质已经是老生常谈,不感兴趣,因此,如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娱乐明星身上的进取因素、成功智慧,将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明星的亲和度将使他们更乐意吸收、内化为精神品质,从而培养健康人格。

3. 引导学生学习娱乐节目中的文化内容

广东是香港娱乐文化“肆虐”的“重灾区”。学生习惯于收看香港娱乐节目,对内地电视台(包括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基本上不关注。香港娱乐节目大致上分两类,一是电视剧,一是游戏节目。这两类娱乐节目并非全部与知识绝缘。九十年代以来,香港自制电视剧有职业化的倾向,学生可以从中学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如《一号皇庭》中的法律知识,《美味情缘》中的烹饪知识,《法政先锋》中的法医知识,《鉴证实录》中证据鉴别的知识,《妙手仁心》中救死扶伤的知识,《刑事侦缉档案》中侦破罪案的知识,《冲上云霄》中飞机航行的知识,《下一站,彩虹》中时装设计的知识。而游戏节目大多是搞笑无聊的,如《超级无敌掌门人》《残酷一叮》等,没有什么知识含量。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能让观众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如黄霑主持的《江山如此多fun》,有中国地理、历史知识,陈启泰主持的《百万富翁》,涉猎甚广的百科知识。郑裕玲主持的《百法百众》,普及了法律维权知识。

4. 引导学生突破娱乐习性中的狭隘视野

学生之所以会过度关注娱乐新闻与娱乐明星,是因为要从中调剂心情,放松情绪,获得快乐。学习确实是需要一张一弛的。但是,如果耗费太多精力在明星的起居饮食、无聊节目的瞎打闹上,最终将得不偿失。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很关键的一点:调剂心情,放松情绪,获得快乐,可以和获得知识、陶冶性情、开阔视野,同时进行。

学生回到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打开电视看娱乐节目。要强迫他们在家不看电视是事倍功半的。而要做到事半功倍,就要改变学生的收视习惯,置换收看的节目清单。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就在同一部电视机里,有很多既有娱乐性更有知识性的节目,如:《百家讲坛》,专家学者讲授,内容覆盖学术各个领域,而且深入浅出,有悬念,兜包袱,可追看程度堪比电视剧;《锵锵三人行》,名嘴云集,话题新鲜,妙语连珠;《开卷八分钟》,主持人梁文道让你见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妙趣横生;《一虎一席谈》,激烈的辩论现场,让你关注社会热点,提升思辨水平;《面对面》,社会各界的风云人物,敞开心扉,开诚布公,让你直接感受其心灵的颤动,领略其人生的智慧,等等。

如果仅仅对学生宣扬这些节目如何精彩,作用不大。教师要想方设法,保证学生能平心静气地看上节目至少一眼——节目的精彩编排,相信能让他们欲罢不能地看下去,养成“惯性收视”。我曾在班会课中选播过《一虎一席谈》的一期节目,主题是“80后竞争环境是不是越来越严酷”,并要求学生结合嘉宾观点、谈话内容等略作评论。学生反映热烈,并且在课后还纷纷询问该节目的播出时间。班主任也要提供学生以方便,明确告诉他们什么节目在哪个台哪一天什么时段播放,如果时间上不合适就上网搜索,一般在哪个网站容易找到,等等。

这一招,叫做“良币驱逐劣币”。学生在电视、报刊、网络上花费的时间是比较恒定的,在看不好的内容上花的时间多了,看好的内容上花的时间就少了,反之亦然,二者是此消彼涨的。“取法其上”,学生才能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娱乐氛围中突围而出,“海阔从鱼跃,天高任鸟飞”,培养出健康人格。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四海皆秋气,一室难为春”,即便是“改革”而不是“革命”,实践起来也是很艰巨的任务。总之,我们要多想点子,打好这场必将持久的战役。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狮山校区)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政治课堂教学探析 下一篇:换个角度复习有机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