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AHP评价方法研究

时间:2022-10-06 07:04:48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AHP评价方法研究

摘 要:建立了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把目标问题层次化,建立一个共分为4层的分析结构模型,从目标层到最底层的各个指标对内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分析。结合专家组的意见,运用两两比较法,根据给出的相对重要性比例标度,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情况得出判断矩阵,然后就得到各层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可以相对准确的反映出客观情况。AHP不仅整理和综合人们主观判断的客观方法,还使评价结果更加直观化、数量化,而且还实现了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评价和判断。

关键词:AHP;评价指标体系;高校;经济责任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000-00

0前 言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高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所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及科学发展情况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1]。在实践过程中,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2],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如果只是简单的罗列、分配或者是根据主观臆想判断赋予其权重值,不但没有形成系统的架构,而且使判断结果随意性大,缺乏科学依据。因此,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在审计过程中是一个多层次,多决策变量的复杂决策问题。对该决策问题作出十分正确的判断是十分困难的,必须采用适当的决策判断方法。层次分析法能解将决策框架中对多目标的定性分析、逻辑分判断、模糊问题的识别转化为可以进行定量计算与分析,常用于复杂的问题。

1 层次分析法应用简介

1.1 层次分析法简介[1]

层次分析法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的发展可以追溯到70年代初期。1971年,美国匹兹堡大学数学教授T. L. Saaty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应急计划”中,充分注意到当时社会的特点及很多决策科学方法的需要,开始寻求一种能综合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保证模型的系统性、合理性,又能让决策人员充分运用经验与判断能力。

1.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AHP法总的说来就是对每组因素中的因素项两两对比,构造判断矩阵,然后计算其特征向量和特征根。如果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满足要求,则特征向量即为所有属性的权值向量,否则需要调整判断矩阵元素。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深入分析所面临的问题之后,将问题所包含的因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用框图形式说明层次的递阶结构与因素的从属关系。当某个层次包含较多因素((>9)时,可将该层次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子层次。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判断矩阵元素的值反映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胜的认识,其数值一般由该领域的专家按照经验判断而得。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经规一化后即为该矩阵因素相对于上一层中某因素的排序向量。再通过特征根导出一致性比率,判断其一致性。

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相对于最高层的排序权值,该过程由最高层到最低层逐层进行,直到计算出最低层的权值排序向量。最后通过特征根导出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率,判断其一致性[3]。

2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现在以浙江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该责任审计过程进行合理的评价。本文在构建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时,坚持了相关性、可比性。可行性、科学性等几大原则,并根据专家意见、实际情况对各指标体系进行赋值,进行各级层的相对重要程度的确定,建立的递级层次结构为4层,如2.1的图1所示:

2.1 审计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的建立

通过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情况的综合分析,得出对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学校科学发展情况,权利运行公开化,资源配置市场化,操作行为规范化,廉洁从业情况等方面。根据以上内容,建立如图(2-1)所示的评价层次结构。

2.2 判断矩阵的建立

选择对数控改造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参与层次分析判断矩阵的建立。这些专家必须对层次分析法中每一层中的各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作出判断。合理构成判断矩阵上层次分析法的关键所在。对各个要素进行两两比较,依据表1给出相对权重[4]。

2.3 层次单排序

1、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

2、 计算n次方根

3、 对 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的各分量:

则各方案的关于Hi相对重要度为:(W1,W2,…,Wn)

4、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2.4 综合重要度的计算方法及层次总排序

为了得到递阶层次结构中每一层次中所有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相对权重,需要把第三步的计算结果进行适当的组合,并进行总的判断一致性检验。这一步骤是由上而下逐层进行的。最终计算结果得出最低层次元素,即决策方案优先顺序的相对权重和整个递阶层次模型的判断一致性检验[5]。

2.5 一致性检验

矩阵所计算的值仅仅是评价人的估计值,如果在估计时有偏差,会导致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最大特征根也有偏差。这样各个方案相对重要度的可信度也差。如 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若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则λmax=n;否则:λmax≠n,于是有判断指标:

当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时,有CI=0。对于不同阶数的矩阵判断,可以引入平均随机指标RI(可以通过查表获得)。此时矩阵的一致性判断由其比例因子CR决定,CR=CI/RI。如CR

2.6 各层对上一层的的判断矩阵、其指标值及其一致性检验

在建立两两对比矩阵时,根据专家组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赋值,列出其判断矩阵,用matlab 软件计算出它们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这些赋值是否符合满意,是否符合一致性,否则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

对各层的元素进行赋值并计算后,得出来下图的层次总排序,各层指标的权重分配数据汇总,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该专家小组认为,在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操作行为规范化(B4)的权重为0.4409,因此该专家小组认为在评价时首先要看审计对象的操作行为规范情况,其次要看资源配置市场(B3),最后再看该校的科学发展情况(B1)、权利运行公开化程度(B2)和廉洁从业情况(B5),而在操作行为规范化的评价的各个指标中内部管理规范化、预算管理规范化、资金管理政策执行的权重最大,为0,1671,因此该专家小组认为在评价高校领导干部的操作规范情况时,应首先看内部管理规范化、预算管理规范化、资金管理政策执行情况。依次类推,这样就可以用数据定量的评价原本定性的问题。

3 结束语

本文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探讨了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标权重的一般程序,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实践证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层次分析法,可以有效的避免审计结论中的主观性和模糊性的弊端,相对准确的反应出评价对象的客观情况,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客观。

参考文献:。

[1] 刘石林,方伟林编著,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 定又跟.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池州学院学报,2007,第21卷第(6)期,44-49

[3] 吕永波,胡天军,雷黎.系统工程[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4] 王建才,付明.基于云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价值工程 ,2013,(23):290-290,291.

[5] 陈伟,Smieliauskas Wally.联网审计的绩效评价方法:基于RC和AHP的组合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32(8):1768-1776.

[6] 陈艳辉,汤榕.基于层次分析法高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某高校的调查分析为例[J].商,2013,(17):99,93.

上一篇:挖掘文化符号 推动产业发展 下一篇: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理解体育援助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