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明创新能力的调查与比较的研究

时间:2022-10-06 06:45:33

学生发明创新能力的调查与比较的研究

【摘 要】探索并完善发明创新教育理论体系,对比发明、创新教育实践前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变化,探索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方法与形式,研究提升创新能力的具体办法,促进我校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发明教育 创新能力 提高 对比

2006年初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总书记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要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培育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校提出开展《学生发明、创新能力的调查与比较的研究》,探索在发明、创新教育实践的前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变化,探索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方法与形式,研究提升创新能力的具体办法,促进我校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研究过程相关情况

实验研究对象以我校全校学生为主,全校2013级全体学生为重点实验对象,对我校2013级全体学生的发明、创新能力进行实验前后对比调查分析研究,然后利用“轻松发明”课程开展教学活动(含知识产权教育活动);全校通过“名校杯”系列科技活动来调动全校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活动,特别邀请中科院陈贺能教授和四川创新名师刘勇老师到我校为师生开展科普及创新教育讲座,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活动,在活动中获奖、收获成功、快乐成长。

二、调查问卷分析

在实验初期对本校2013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调查问卷,然后开展“轻松发明”创新教育课程教学活动,在研究末期对该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调查问卷。最后进行分析研究。

我们在2008年9月与2009年9月,用同一评价内容、方法、标准,对2013级学生在二年级和三年级时的创新能力分别进行前测和后测,前测试卷有10题,每题3个选项,评价标准是:如果选3多,说明此学生创新意识不错;选2多,说明创新意识一般;如果选1多,则说明创新意识不足。后测试卷15题,每题3个选项,如果15题中有12个题和标准符合,说明该生有相当强的创造性意识;有8个符合标准,说明该生创造能力不足;介于两者之间说明该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一般,测试结果如表1、表2所示。

通过调查说明,从总体上看,在短短的一年内,这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和变化。

三、研究成果分析

1.成果之一:学生的创新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

最明显的提高体现在兴趣上。科学课教师每年都会接三年级的“新生”,三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科学课,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往往需要老师从多样化的课程安排、丰富的科技活动人手。自从开设了轻松发明课以后,提起孩子们对科学课的兴趣就不用那么大费周折了。2013级同学在二年级的时候,老师们给孩子们介绍了发明方法,孩子们在课堂上展开想象,设计出很多有创意的作品,例如带放大镜的体温计、太阳能日光灯、吸盘桌子、能预报天气的门等,我们把每个孩子的作品收集起来,在三年级开学的第一节课里,我们把每个班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当老师念到这些孩子的名字时,他们脸上那3L'晾又喜的表情告诉我们,他们对科学课已经有些喜欢和好奇了。

2.成果之二:改变人们对“创新能力”的看法

过去,人们把创新看成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认为只有像爱迪生这样的大发明家才能称得上有创新能力。小学生没有创新能力或是能力很弱。开设创意发明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必要甚至没有用处。老师们对小学开设创意发明课程也持有怀疑的态度,他们普遍认为在教育实践上,教师是很难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项活动落到实处的。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对“创新能力”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我们通过查询了解到大多数教育专家的观点是:所谓创新能力就是顺利进行创新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同时,大部分学者认为:创新在基础教育中的运用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理解,一是对社会而言具有现实意义的创新,是前所未有的;二是相对于全体学生而言的创新。指学生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采用了同年龄的、或者同一教育阶段的其他学生从未采用过的方法、途径:三是相对于学生自己本人的创新,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用自己从未采用过的方法、途径,而这种方法和途径可能是他人早已采用过的。在中小学的实际工作中倡导第二和第三层次,不宜大力提倡第一层次,否则就会出现本末倒置。

通过研究,全校教师对创新教育意义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大家普遍认识到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提高受教育者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根本落脚点。同时老师们也亲身感受到了学生如泉涌般的创新能力,孩子们富有创意的想法常常让老师们自叹不如。惊讶不已。

3.成果之三:充实了创新能力教育的内容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必须以一定教学内容为载体。但仅靠现行科学课教材的内容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局限的。所以,我校在教学中充实了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知识产权课程与轻松发明课程。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在2013级全年级开设《轻松发明课》,利用周五的校本课程时间,让各班班主任至少每月给本班上一节《轻松发明课》。为了让语文老师们敢上发明课,我校副校长李雨霖煞费苦心地给老师们做工作,带领大家集体教研,集体备课,还挤出时间到各班去上“示范课”,给老师们以极大的信心,在他的带动下,发明创意课在各班火起来了。

同时,在教学中开展知识产权教学,分析国内外知识产权重大事件和著名的案例,让学生更具成果意识。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尚德电力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暨知识产权教育活动。学校的轻松发明课程以罗凡华老师的《轻松发明》为教材,给孩子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系统地接受发明思维的训练和知识产权意识。此课程还作为我校的特色课程送教下乡到巫山县南峰小学,在当地师生中产生了强烈反响。目前我校已有四十多个学生的发明作品申请了专利,目前已有二十多件已成功的获得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

四、结论与问题

1.结论

综观我校一年来项目研究的实施与目标达成状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本项目的提出与研究符合时展的需要,因而是十分必要的。

(2)本项目有利于创新教育的落实,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前瞻性,是可行的、有效的。

(3)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提高,我们的研究成果对孩子的发展意义重大。

2.问题

(1)我们的研究从创新教育来说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还没有被广泛推广,还有其他年级的师生没有开展类似的研究活动,还须进一步深入扩大研究范围。

(2)班主任老师执教《轻松发明课》的自主性还有待加强,多学科教师执教创新课程的能力、知识、方法还需要提升和培训。

(3)孩子的创新能力有了提高,但是一些家长还不理解其中的重大意义,建议课堂研究可以让家长参与。

【参考文献】

1.林冬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呼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

2.钟启泉、崔允都、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3.吴明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青海教育,2007(11)

上一篇:基于学生课题研究的教学案例研究 下一篇:光的色散教学仪器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