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简析

时间:2022-10-06 06:05:03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简析

作者简介:马子霞(1989.02-),女,汉,陕西榆林,内蒙古财经大学研究生,民族经济发展。

摘要:民族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经济发展程度的差距是根本差距。所以,加速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是实现兴国安邦的重大战略。本文通过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发展状况和生产增长率之间的纵向、横向对比,简要分析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和差距原因,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长率

一、发展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总体上有以下趋势:首先,经济发展总体速度加快;其次,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最后,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升级,趋于合理化。

(一)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整体稳步上升

通过图1可知,同全国一样,民族自治地方的地区生产总值也在不断增长,但是增长率却波动极大,2005―2007;2009―2011年两个区间段,增长率都迅速上升,2011―2013年增长速度有显著下滑,这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大有直接关系,但是究其根源,还是民族自治地方依靠丰富的资源进行粗放式的发展,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产业链条,容易受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

(二)民族自治地方三次产业发展现状

从图2,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民族自治地方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降低;第二产业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第三产业比例变化不明显。支撑民族自治地方的主导产业总体来看还是第二产业,一直保持占比40%以上。

2013年国内三次产业所占比例依次为:10.0%、43.9%、46.1%,第三产业首次超越第二产业;民族自治地方2013年三次比例依次为:15.2%、48.2%、36.6%,与全国相比,产业结构比例欠佳,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而且,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比例较大,这就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不确定性;第二产业主要依靠煤炭、石油等资源,以原材料及其初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相对较低。

二、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4年9月份,中央召开了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了深入的分析总结和展望。近年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但是矛盾问题也随之增多。通过前面的分析,对于民族地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八条规定:“上级国家机关依据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努力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通过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民族优惠政策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国家确定的其他方式,增加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资金投入,用于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所以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完善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把政策的驱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真正把党的民族政策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转化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改革。民族自治地方与全国一样,都要深化产业机构和投资体制改革,搞好和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通过市场机制与沿海地区连接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该是第三产业比例最大,但是民族地区整体产业结构不合理。这就要求民族地区发展好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需要民族地区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同时,还要重视利用独特地理风貌和文化特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村镇,发展旅游等特色产业。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首先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加大对地质灾害、草场退化、沙化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治理,落实好生态补偿机制;其次,要优先建设农田水利、农电改造、乡村公路、民房和棚户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2013年,民族自治地方的铁路运营里程达2.52万公里,公路运营里程达102.99万公里。

4.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民族地区农牧民文化素质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主动获取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能力,要求紧扣民生抓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教育投入要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办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搞好双语教育,发展与农村建设相适应的高职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以及种植养殖技能,使传统农民向高素质职业农民转变,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优化升级。(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俊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差距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15-17

[2] 雷振扬.帮助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论述[J],民族研究.2010年第4期 32-35

[3] 冷志明、麻先俊.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研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科学经济社会.2010 年第 5 期

[4] 寇凤梅.史建国.常精彩 财经理论研究2013年02期

上一篇:贵广高铁对广西沿线旅游区域的影响分析及发展... 下一篇:我国优先股制度及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