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打碎之后

时间:2022-10-06 05:53:01

星期天下午,写完作业的儿子无聊地在床上躺着。我建议他下楼去打球,他说懒得动弹,竟找出以前在幼儿园时玩的软胶皮球在房间里“扑腾”起来。

“小心打碎东西。”我嘴上说着,心想:他不愿意下楼打球,在家里活动一下也比在屋里发呆强。于是我也就没再干涉,继续看我的书。

不多久,屋内传出了一声“不出所料”的碎响,我冲过去,发现墙上挂着的电子钟被球打了下来,玻璃碎了一地。此时全家人都想到了接下来该是个怎样的场景,那必将会像皮球打碎钟表那样打碎这个原本安宁的下午。

就在我将要习惯性地“发作”之前,忽然觉得孩子长大了,我处理这样的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应该有所“成长”。

于是,我回身拿出相机,也借这个空挡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一言不发地把“案发现场”拍下来。之所以这么做,是想让儿子记忆深刻一些,下次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我用眼角偷看了一下儿子,发现他更紧张了,满脸通红不知所措。

拍完照,我无奈地笑笑,告诉他:“儿子,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既然已经发生,再多的埋怨也无济于事了,希望今后能记住这次经验,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情。”

我用了“经验”这个词,而没用“教训”。然后,我提议让“责任人”自己把现场清理干净,而这之前,通常都是我一边絮絮叨叨地数落着孩子一边来打扫的。这次我只是提醒他这些碎玻璃非常锋利,要先想好用什么方法、用什么工具来处理,一定要小心避免割破手指!

话一出口,孩子的妈妈、爷爷奶奶都不约而同地舒了一口气。儿子开始小心收拾残局,嘴里还嘟嘟哝哝地给自己找台阶下:“为啥这钟表不用钢化玻璃呀?那样就不容易碎了。”

我说:“那是因为家长一般都不鼓励孩子在屋里打球。”

清理完碎玻璃,儿子就要把破表盘一起扔掉。我说:“你先别扔,你房间没有表了怎么办?”儿子回答得快速而轻巧:“再买一个呗!”

我咬着牙,尽可能和颜悦色地继续问:“那能不能通过你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想出一个补救的方法呢?”

回答依然是轻巧而快速的:“不能!”

我只好找出以前的一只电子钟,那是一次商场购物时的赠品,由于准确度太低而一直弃置未用。儿子看看,然后说:“你认为这两个能合成一个吗?”

我反问道:“你认为呢?”

于是儿子找来工具忙活起来,其间不时地问这个、那个怎么弄。我始终提醒着、鼓励着,但我使劲忍着不去插手,任他反反复复地拆装。一番折腾后,两个钟表总算是合二为一了。

望着重新挂上墙的钟表,我趁热打铁地问儿子,对刚刚发生的这件事有啥感想呢?原想他会对“不听爸爸的劝告”有所悔悟,会对我今天不同以往的、特殊的处理方式表示赞同,哪知道他最后感叹的竟是:“安装一只钟表真是不容易呀!”

这个回答雷得我外焦里嫩。

其实,今天对待儿子的态度,是我从一本教子书上学到的。但我从这件事上也发现,虽然我们做父母的一直努力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在努力营造平等快乐的家教氛围,但似乎每次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心里也总是留有一些遗憾。确实,孩子的教育并非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能通过一两件事就立马让孩子变成我们期望的那样。在我们要求孩子养成好习惯好品质之前,自己更应先具备这些品质。

读一篇好文章,开一次家长会,听一场专题讲座,我们往往都会有所感悟,都会急切地把刚学到的好法子用到孩子身上,可当用过一次之后没有什么效果或效果没那么明显,就会抱怨、放弃。其实,教育孩子不仅需要方法,还需坚持,需要抽丝剥茧般的细腻和精致。

嗯,路还长着呢!

上一篇:离婚后为了权利“再见” 下一篇:与淘气包儿子斗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