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里的9.12

时间:2022-10-06 04:02:14

北京,千年沧桑过后,仍犹如一块能量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世界各地南来北往的人们。2011年9月12日,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中秋夜,这个充满生机的欲望都市再次翻开了生活与现实的一页,翻开了北京一夜的憧憬和怀念……

左手:城市品质生活的理性消费

2006年的一天,28岁的欧阳与爱人踏上了北上的火车,寂寞的广州站台上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和刚满一岁的女儿满眼的惊奇。

事隔五年,如今,家住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某小区的欧阳,已经成为一个拥有美满家庭的全职太太。追忆起那段青葱岁月,欧阳觉得自己当初来北京生活与工作的想法更像是一次冒险,赌注是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幸运的是,他们很快便在京城站稳了脚跟。

9月12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欧阳变得特别忙。大清早起,她就没闲着。先是匆匆地赶往菜市场,精心挑选节日美食。随后,安排预订晚上聚餐的饭店。等一切布置妥当后,欧阳便开始梳理刚上一年级的女儿择校的费用。“搬来后的第二年,女儿去了方庄那边的幼儿园,每个月1000元。还包括舞蹈、唱歌等兴趣班的费用,挺值的。”“今年九月女儿上小学了,交了3400元的学费后,这几天又交了71元的书本费。算下来,上小学应该比上幼儿园会支出一些。”

生活还在继续。“作为在北京的外地人,只要理性消费,追求品质生活也不见得是一句空话。”欧阳不无感概地说。而这一切,都是在2010年欧阳成为一名城镇记账户后发生的变化。从那时起,欧阳渐渐学会了节约,并最终成为家庭理财的“核心”人物:一般来说,家里每月平均支出3500元,主要用在伙食费和孩子的教育费用上;出行、购物大概1000元左右。“我现在负责合理支配老公每月万元的收入,对自己有希望,才能对生活有希望。”

同一天,有着同样果敢和激情,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小林,正在为下一站的幸福征程蓄势待发。

去年五月结婚的小林,如今已是有房有车有着漂亮太太的“80后”一族。其中,小林把过去九年工作的积蓄用在了装修婚房和买爱车上,共计24万元。对于记者“这笔钱是怎样积攒下来的”疑问,市场营销专业出身的小林认为,这主要与自己的理财哲学有关。由于自己和爱人都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其他同龄人相比,小林和爱人的月均收入和支出较为稳定:月均收入万元,月均支出3000~4000元,集中开支在汽车所需的保养和购物、在外用餐上。

值得一提的是,“零存整取”的理财招式,在小林看来最为有效。“这笔看似不起眼的散钱,积少成多后就是巨大的一笔。年底时,我会把这笔钱用在爱人和双方父母的身上。”“这样下来,每月富余的钱,还可以去外省市旅游。”小林说。

对于日益火爆的网上购物,小林表现地颇为理智。“很少网购,相关的信息会在网上查询,比较后去实体店购买。”

右手:农村温馨生活的执着探索

2011年9月12日,浮生若梦间,老刘的个人生活,因爱妻六年前的到来,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老刘,52岁,家住北京市昌平区。由于身患残疾,老刘的家境很是清贫。但“50后”的他,却有着那个年代特有的韧性和执着。“我19岁就去砖厂干活了。物质上固然清贫,但精神生活还是要有的。”“2005年以前,一直伺候家里的老人,为老人尽孝道,心里很踏实。”老刘如是说。

时光如梭。在热心村民的撮合下,六年前的一天,爱情的橄榄枝降临到了老刘身上。同情、赞叹之余,对老刘情况比较了解,多年来一直关心他的村领导,也积极地开始了为老刘争取更多具有“输血”功效的政策。2006年,由于符合农村优抚对象翻建危房的条件,刘家的老宅子由草房变成了砖房;又经村干部的沟通协调,他还成为村动物防疫站的一名防疫员,有了400元的月工资。因没有耕种能力,村里帮他把一亩二分八的耕地流转给种植大户,每年他可获得1500元左右的土地租金收入。此外,老刘还有一笔作为低保户和农村记账户的补贴,一年下来总共约有八千元左右的收入。

“中秋节,花了一百多元,买了酒和水果去老丈人家过的。逢年过节,心意还是要尽到的。”“今年,我的女儿上小学了,用在她身上的支出加大了,仅坐班车上学一项,每月就要130元。成家了,我就要对她们娘俩负责。我和她妈也在想办法,多节省、多挣钱,把这个家过好,过出个劲头来。”老刘感慨道。

也就是在这一天,与老刘相距14公里的另一户昌平区村民老于,终于等到了期盼已久的“再聚首”。“虽说中秋节每年都过,每天也都见到家里人,但心里却还总有过这个传统节日的念想。”老于解释说。

如今,46岁的老于,算的上是一个成功的“60后”。“家里四口人,一对双胞胎儿子都在开发区的企业里上班,大儿子月收入四千多元,小儿子月收入两千多元,我在大队执勤,老伴在水利局做饭,每月都是1500元。”在村领导的带领下,老于所在的村以土地入股年终保底分红的土地流转方式集中管理土地。“去年我家获得4万元的土地流转分红收入。”由于土地符合一次性承包70年的规定,老于去年又从村里获得了16万元的收入。“这笔钱正好让孩子买车了,平时家里的支出主要用在人情交往的份子钱上。”

“我曾经也吃过苦受过累。因为是家里的老大,19岁的我,就得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当时,我主要做一些小生意。1986年,还是让人艳羡的“万元户”时代,我就有五万元的存款。这笔钱不仅娶了媳妇、盖了房,还剩下一万多。”家和万事兴的老于一家,如今正更加努力地追求着属于他们的明天。

掌心:成长天平的支点

音乐人高晓松曾在《青春无悔》中写下了“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这段文字。的确,任何事物、任何个人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

同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北京,历经渐进的城市化进程后,因城市细胞即每个个体的加入,而呈现给世人一个最深刻、最全方位的现代文明社会。从2006年到2010年,普通人的生活也因此进步了太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日收入由48.4元提高到79.7元;农村居民人均每日纯收入由21.5元提高到36.3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36.3元提高到54.6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日支出由15.1元提高到27.7元。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城市的发展过程,剧痛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相关资料和国际相关经验显示,城市化率在30%~60%,属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黄金时期。而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46%左右,这意味着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深化的2011年,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对此,著名学者梁漱溟在《这个世界会好吗》一本书中,指出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无疑为上述挑战指明了方向: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要解决的是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或许,城市高速发展,人类社会高度物化的同时,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才是这个城市,这个社会,乃至整个人类所应该真正思考的。只有守住自己曾经的梦想,守住自己曾经的信仰,才能使每个个体和整个城市找到成长天平的支点……

明天,太阳又照常升起,生活还在继续,北京仍在忙碌……

上一篇:点燃蓝色梦想 下一篇:五大因素掣肘北京小工业企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