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原则

时间:2022-10-06 03:42:41

论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原则

【摘 要】作者分析了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当前现状,论述了当前业主的生活规律,以及景观设计的几个原则,只有围绕着实用这一基本的要求,才能设计出景观园林的最佳作品。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园林;设计

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就是居住。现代化城市的生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淡化。住宅区作为人们生存和依托的空间,既承担着培养人们对基本生存空间情感的精神功能,又肩负着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功能。因此,不仅要有供情感交流沟通的精神生活空间环境,更应有丰富多彩的完善的物质生活支持系统。

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实质就是对住宅区户外空间环境的设计。《交往与空间》这门书中指出“尽管物质环境的构成对社会交往的质量、内容和强度没有直接影响,但规划人员能影响人们相遇以及观察和倾听他人的机遇”。由此可见住宅区景观设计对于提高住宅区活力的重要性。

完美的户外景观空间不只是场地中除去建筑后留下的部分,建筑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图底关系是可以互换的,由它围合成建筑物的向心秩序,在当中创造出能够满足人的功能和意图的空间。因此,景观设计师在规划阶段就应当参与到建筑的设计中,在建筑和道路都未确定的情况下,对住宅区进行整体布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产业迅猛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优秀住宅区,充分考虑了当前居民对住宅区环境的需要,在增大绿地面积、利用地形和公共活动空间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着眼于功与利的建设思想,也使得我国住宅区景观设计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 住宅小区景观建设现状分析

缺乏系统性的住宅区作为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它成为了城市物质系统基本的单元,也成为了城市整体结构有机的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方面,它是整个社会生活网络的重要节点。但是现在有很多住宅区景观设计缺少这种系统性的概念,城市里的各居住小区独成一体,相对封闭。

欧陆风格化的房地产商在居住区的开发过程中,为了能够吸引到买家,多数会走入盲目崇拜和浮夸的误区。所谓“欧陆风格”就是最为典型的现象。不论是住宅、建筑小品还是植物造景上都采用柱式、喷泉、草坪等典型的西方设计元素,以求得“高品位”。这种风格作为一种住宅形式,往往忽略业主对户外环境的实用性要求。从长远上看,这种文化的错位是难以赢得居民心理认同感的。

设计公式化,许多住宅小区都是先铲平基地再建造,抹掉一切原有的景观资源。因此,住宅小区的人工痕迹非常明显。尽管有些住宅区的建筑设计在挖掘传统文化、体现地方风格和特色等方面都做了尝试,但对环境设计的特色重视还是不够,缺少对原有城市文脉的响应,难以唤回人们对曾经熟悉的空间环境的回忆。

2 住宅区业主的生活规律

老年业主活动的最大特点是重修身养性,他们所喜爱的活动有太极剑、打太极拳、打牌、晒太阳、下棋和看书读报等。中青年业主多是上班一族,清晨和中午的户外活动较少,只有到了傍晚时才会明显增多,清晨以锻炼身体为主,傍晚则以歇息活动为主。而少年儿童的活动具有连续性、移动性和亲自然性的特点,没有什么明显的持续性和时间性。

业主的活动内容 :自发性活动,则包括呼吸新鲜空气、散步、打牌、养鸟、驻足观望有趣的事情,以及坐着休息等,对于这类活动而言,只有在场所具有吸引力、外部条件适宜时才会发生。这些活动多数依赖于外部的物质环境质量,良好的景观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必要性的活动,包括那些不由自主的活动,如购物、等车、等人等。其很少受到物质环境的影响,每天在各种条件下都要进行,相对来说与外部环境景观的好坏关系不大。

社会性的活动,是指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包括相互打招呼、儿童游戏、各类公共活动、交谈以及最广泛的社会活动。人们在同一空间中流连、徜徉,就会自然而然的引发各种社会性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改善自发性活动的条件和公共空间中必要性活动,就会间接地促成社会性的活动。

业主的行为心理:根据马斯洛对于人的需求分类可知,人的心理需求主要有归属和爱的需求、安全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这些心理需求在人的居住行为心理上的集中表现为要求住宅区要具有认知性、安全感与社区归属感。同时,也要求景观环境优美、邻里关系和睦,社区的互动交往活跃。

3 现代住宅区的量观设计

总体原则:生态优化的原则:通过积极应用新的技术、开发新的产品,充分合理的利用和营造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住宅区及其周围的小气候,综合考虑并建立一套完善的交通与停车系统、饮水、供水系统、供热、取暖系统和垃圾收集处理系统。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舒适性的原则:住宅区景观设计的舒适性着重体现在视觉和心理上的感受,让居民体验到安逸、轻松的居住生活。要避免业主视域内各种有害因素的干扰,如烟气、灰尘、混乱和过分引人注目的广告招牌,以及快速移动的各种交通行为等。

美观的原则:住宅区的室外环境应与其周围的环境有机地结合,使建筑群体空间的组合、道路系统的布置、绿化种植配置的方式、建筑景观小品的装饰给人以美观、明快、亲切之感并富于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传承地域文化的原则:我国地域广阔,不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风俗习惯、气候,以及文脉上都有着一定的差别。住宅区的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这种差别,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有特色的住宅区环境景观。其中,注重住宅区内具有场所感的景观开发将是传承地域文化的有效手段。

用户参与的原则:用户参与是指影响住宅区室外景观空间生命力的一大因素,业主的积极参与,能反映使用者潜在及外在的各种行为意识,防止和限制某些不良行为的发生。业主参与还有助于全体业主对住宅区财富的公平共享,包括共享服务、共享设施和共享景象。

安全性的原则:住宅区内合理的划分空间领域有助于安全防卫和调节邻里社会关系。良好的住宅区景观设计,应当结合居民的室外行为规律,将室外空间的可参与性、可防卫性、公共性结合起来,使的住宅区室外景观环境成为居民交流方便、乐于参与、安全的公共场所。

住宅区景观设计

住宅区景观环境效果的好坏,主要标志是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呼应程度,即住宅区业主与设计师的住宅区室外环境相吻合的积极参与活动。正是这种积极参与的活动使得环境的存在有了意义,这种参与活动通过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达到完善的境界。

住宅区景观整体特色:从整体上确立住宅区景观特色是设计的基础,更是其它各要素设计参照的基质。凯文•林奇曾说“设计者有义务去组织一个整体,使它们有序列的为人所感知,各个局部只有在一个整体的脉络中方能使人更易理解”。同时,住宅区景观整体特色不能背离与整体城市环境的和谐,要注重与整体城市风貌的协调。在每一个特定规划的层次,都要注意兼顾左右,承上启下,把整体的和谐与个性表达统一起来。景观设计师参与规划阶段是创作具有当地历史文脉特征的居住环境的重要前提。

住宅区景观个性特色: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通过问询方式找出真实环境与心理形象之间的联系。他得出的结论是:人们对自己所使用的城市环境的感觉是通过

一系列的认知形象建立的。城市的形象不只是由客观的物质形象,物质标准来判定,而且是由主观感受来判定。他总结出了简单找到城市形象的五个要素:道路一边缘一区域一节点一标志。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为了使每个地方都具备明显的感性特征,易于记忆,便于识别,与其它地方不一样,生动而引人注意,就应该注重这些基本要素的组织。如清晰明朗的道路系统、艺术优美的道路线型、精心设计的休憩场地铺装、精心构思的景观小品、突出某种植物的种植形式,设计精美的入口、柱廊、雕塑、围墙、门牌、标志等,都有利于表现住宅区的个性特色。

道路的景观设计:道路是住宅区景观结构的骨架,其布置得方式与业主的日常出行、游憩活动、邻里交往密切相关。曲折变化的道路,形成的一系列连续道路空间,有效地组织着住宅区内的环境景观。因此,应对道路空间的作用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把道路更多的视为一种公共空间,结合我国公共空间的传统特点,将生活空间与道路空间统一为一个整体,将道路空间活化。

绿地植物的配置:首先,要尽可能的保留场地环境中当地植物和原有的植被,并加以合理利用。尤其是那些年代久远的大树,容易形成居住区特色景观,给居民以心理认同感和视觉认知感。在植物的配置上要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既要做到乔、灌、地被、草的结合,又要注意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慢生树种与速生树种的合理搭配;既要适地适树,又要考虑绿化景观的效果,做到线形和季相双重变化。

景观小品的设计:景观小品具有装饰、点缀和美化景观作用,如座椅、儿童游乐设施、花架、雕塑、指示牌、喷泉、凉亭等。景观小品有点缀空间和划分空间的作用,是将空间细化有效的手段,更是建筑、道路和绿地之间的重要补充。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往往是通过景观小品的布置,使景观空间更加人性化。

4 结语

住宅区环境景观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景观设计师作为住宅区室外环境的设计者,应不断的寻求人与外部空间环境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意义和方法。用景观的语言,通过改善住宅区室外的物质环境,促进住宅区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使更多的业主有不同程度的参与性和心理上的认同感,使住宅区作为人类生活的载体,成为真正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理想家园。

上一篇:谈雷竹造林的技术管理 下一篇:浙江乌岩岭部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保护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