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成诗 挥墨成虹

时间:2022-10-06 03:31:19

画家傅桂明原籍上海,长于南昌,两方水土的孕育,丰富了他的创作之泉,而他书香世家的传承,又构建起他的艺术之源。傅先生的画作有种无形的力量,是于抽象的艺术表现中的视界冲击,是在静态的纸质媒介上的灵魂驰骋。陶醉在色彩世界里的傅桂明,挥洒他的灵动画笔,书写他的深邃意境,为我们一次次演绎出国画新传奇。

傅桂明的作品大气而不失灵动,早已声名在外。2010年5月其油画作品就被选入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展出并收藏,同时还被法、美、澳等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机构和个人收藏。而由他创作的,仅1厘米大小的微型油画更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油画,并进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为了一睹画家及其创作风采,我们拜访了傅先生。在南昌山人梅湖景区的“山水新传奇”工作室,画家以画会友,乐在其中。谈到兴起,傅先生展开宣纸,信手拈来一段风景。他先将颜料在小碟中调至所需要的色相及浓度,然后将大号软毫浸色,笔锋再换上其他色彩逐层浸染,五六种色彩变化一气呵成,而后泼洒纸面,利用水彩在宣纸上自然流淌渗化的性能,形成画面的大体结构;再利用色彩渗化的形迹和肌理效果,用笔整理、勾画,以补助成完整的作品。淡墨横扫万千意象,小小一幅画里弥漫出绵实的唐人诗意。挥墨点染一江淡水,山痕被风吹成一线绵延,右上角三两扁舟,点出轻盈谧的空间。十足婉约缠绵的诗性,让观画者都恍惚有暑后热浪拂面、习习晚风随身之感。

显然,这种画法往往需要根据色彩落纸后的既成效果灵活地调整画面,需要画家驾驭偶然因素的能力与灵气,画家独运匠心,胸有丘壑,万变而不离其宗。这样的一次展示,不像是人为操控的结果,更像是笔墨纸砚的一次欢欣结合。画面找寻不出画笔的起落,只留下自然的意蕴待人品味。这也难怪多少人都感慨,傅先生的画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难以复刻。作画之人,自在随心,不拘泥形式不受限体裁不注重具象形态,更注重的是心境的达观、性灵的松弛张力。

纸上一分钟,纸下岂止十年功。正是长期对山水自然的体察与感悟,傅桂明才有了如今画家的洒脱、匠人的自信。他的山水国画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蓊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

吴冠中先生曾有言,传统中国画谈经营位置,西方重视构成,其实都是推敲平面的分割问题。欲控制画面上下左右的所有领域,其间必然要在方寸之地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无论以何种形象状貌出现,都不能疏忽纵横的构成、其间的相辅相成。这种纵横手法用多了,就逐步想扬弃物象,抽出纵横的魅力,傅先生的抽象画作正得个中三昧。

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是傅桂明画作的另一大闪亮点。2010年前后,在传统国画构图遣色上,傅桂明又有了一些新的突破。他在国画中采用混合或复合颜料,运用原色、简单色、冷暖对比强烈的色调混合。这恰恰能反映物质的初始性或本原。傅先生的国画用色是形成其独特风格的重要元素,而这些经典国画也正是他心中大千世界的写照,若将他的作品加以提炼,我们可以感觉到某些共通的天地灵气。回顾上世纪的著名画家张大千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自然情趣与画家匠艺结合的方面。傅桂明追逐张大千的足迹,但在对色彩的发掘上,傅桂明又另辟出一条蹊径。对于用色,傅桂明与别的画家不同,他不是简单地将混杂色彩元素堆砌一旁,而是精心提炼,重新组织,转换成为自己所独有的个人风格。

师法前人自然重要,但师法造化更重要,历代有成就的画家都奉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做法。傅桂明在钻研前辈画师技法之时,师古不泥古,能够自出机杼。他深谙前人思想精髓,并能身体力行,不断经营,积极创新,静待一个恰当的时机涅新生,开创自家的一派山水新篇章,国画新传奇。

谈话过程中,傅桂明先生一句“艺术比的就是承受能力”令人动容。

画家作画,和诗人写诗一样,探讨艺术本身,收获内心澄明的喜悦。许多人终其一生,妄求揭示所谓艺术的真谛,在艺术的中心插上标志个人的旗帜。但无论深及海底,攀至高山,还是什么最遥远的星球,这对傅桂明来说都无关紧要,绘画艺术本身带给他的灵感与刺激,那闪光的一瞬,快过蝴蝶振翅,优美过任何诗篇,那才是他的河流、他的山峦,只有在那里,才值得画家插上他的旗帜。

傅桂明

傅桂明,中国当代原创独立艺术家。他的画域十分广阔,其纵横于书法、国画、油画、水彩、瓷艺以及抽象、具象之间,尤其在山水画题材上有重大的突破 ,一改千百年来中国山水画的程式,将西方的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等流派技法引入画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被人誉为继赵无极、群、吴冠中等中西合璧大师之后的国际化艺术家。

傅桂明在用色上大胆异常,具有色彩交响曲之效果,令人观之心潮澎湃。

上一篇:草原豆思根植“牛”动漫 全产业链呼之欲出 下一篇:伊瓦尔小镇 :莱蒙湖畔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