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时间:2022-10-06 03:19:59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物理教学要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捕捉德育因素,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德育,从而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应该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德育呢?

一、 转变教育观念,同步提高学生智育和德育水平

传统观念认为物理属于自然科学,而物理教学就是传授学生知识、技能与方法,与德育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物理学的悠久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科学精神以及唯物辩证的思想等,都可以成为我们教育学生德育的有利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物理学独有的德育资源,结合物理教学,将德育渗透到物理教学中。这也正好适应了《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设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其中第三个目标就是属于德育目标。具体来说,新课标对初中物理德育要求包涵:爱国主义情感、崇高的道德品质与严谨的科学态度。物理教师应该在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同时,培养他们德育素质,真正实现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要求,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找准切入点,进行有效渗透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存在于知识材料里,分成显性和隐性两种。其中显性德育内容教师把握起来比较容易,但教材中涉及的不太多;而隐性内容从表面上看与德育无关,但是通过深入分析与挖掘背景就可以体现出强大的德育功效。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掌握教材,紧紧结合教材实际,使知识传授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取得较好成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主要存在如下切入点:

1. 方法论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分成“物”和“理”两部分。其中“物”就是物质,而物质的存在形式可以归纳成实体物质与场两种形态。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从而为学生形成唯物主义认识奠定基础。如教师在讲“质量”这一知识点时,就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自然界中一切都是由物质构成的这个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让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物质从大的天体到小的基本粒子,既包括有形的实体(如桌椅、车辆),也包括无形的场(如万有引力场、电场、磁场)。而“理”是指物质变化与运动要遵守的客观规律。教师要在教学中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去阐述物理规律和现象,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而且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科学世界观。比如在讲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正电与负电”等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理解哲学思想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在讲授运动时,强调运动的绝对性,以及静止的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等。

2. 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不屈不挠等心理品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对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例如初中物理中有很多重要的概念及定律不能很快理解接受,心里会存在疑问,怀疑其客观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做好实验,从而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的研究态度。

另外教师在讲课中可给学生介绍物理学家一些事迹,如牛顿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起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通过这些小故事,能让学生学习牛顿的勤奋刻苦的精神。欧姆在研究欧姆定律时付出十分艰巨的劳动;伽利略为科学真理奉献生命;焦耳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用了三十多年时间,做了四百多次实验,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经历十多年刻苦研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明白物理中很多规律都是经过长期艰苦实验得出来的,其中蕴涵着研究者很多的汗水、心血、挫折和失败,从而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韧的意志品质。

3. 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是德育中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有许多,比如地动仪、指南针、回音壁等,另外,我国古代有关物理科学的著作也有很多,如《天工开物》《梦溪笔谈》等,其理论和实践都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我国现代在关于超导的研究、理论物理中层子理论、原子弹和导弹研究等也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穿插介绍这些相关知识,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他们了解中国的灿烂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第二,向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感人事迹,用他们在艰苦条件下奋发图强的工作精神和强烈的爱国精神来教育感染学生。第三,还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在某些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存在差距,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三、提高教学艺术,做到灵活渗透

不同的教材内容,德育的渗透方法也不一样,教师要根据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的渗透。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影像资料、挂图、幻灯等教学手段,采取物理竞赛、参观访问、探究实验、故事展播等教学形式来增强物理教学中德育的可接受性与趣味性。同时,教师还要力求新颖,不能有些素材几年、十几年不变,要老话新提、与时俱进。

四、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把握“分寸”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时,要切忌不能过多地涉及哲学名词,把物理课上成政治课,要注意从细微处入手,一句话、一道习题、一个实验,都可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如在讲电场和磁场时,只要说明它们是一种特殊物质,而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看得见摸得着,而有的则看不见摸不着,这样寥寥数语就说明了“世界物质性”的这一哲学的基本思想。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需要深入挖掘和随时捕捉,是教育艺术的体现,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因此,教师只有做好德育渗透,物理教学才能成为完整的物理教育。

上一篇:浅谈小学美术在教学中的误区与方向 下一篇:如何教授中学英语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