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县本教寺院经济初探

时间:2022-10-06 01:59:34

松潘县本教寺院经济初探

【摘 要】寺院经济研究,是宗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寺院经济备受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但大多集中在对较知名寺院的研究之中,松潘寺院研究的较少。苯教在松潘藏区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传入松潘地区较早的教派。文章在对松潘地区本教寺院经济的历史和现状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认为松潘县本教寺院经济目前存在“慢”、“乱”、“低”等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松潘;藏区;本教;寺院经济

一、松潘县本教寺院概况

松潘县位于四川西北部,是藏彝文化走廊中多民族汇集地区,居住着藏、羌、回、汉等民族72309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43.34%,境内藏族绝大多数信仰大乘觉悟道雍仲本教为主,还有少量的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的藏传佛教。本教不同于藏传佛教的教派区别,佛本之争时,藏传佛教历史上很重要的阶段。过去强大的本教阻碍着佛教的传入,如今佛教吸收了一些本教文化的元素,但完整的本教文化只有在藏彝文化走廊保留了下来。松潘就是本教文化相对完整的区域。松潘拥有政府批准开放的四大教派(即本波教、宁玛派、萨迦派和格鲁派)寺院19座,其中本教寺院13座、宁玛派寺院2座、萨迦派寺院1座、格鲁派寺院3座。[1]各寺院建筑风格都不同,形成了松潘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总的来看是松潘寺院以雍仲本教为主(资料来源:阿坝藏传佛教寺院汇编)。

二、松潘县本教寺院经济现状

在初唐至中唐时期,大批崇奉苯教的吐蕃官兵、巫师进入松州,把当时吐蕃社会普遍流行的苯教带到松潘,[2]从此苯教在松潘传播。松潘苯教寺院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演进。

(一)当前松潘本教寺院经济性质

当前,松潘本教寺院经济性质,同其他寺院经济一样,是松潘县域经济的一种补充。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实现了“以寺养寺”。在现阶段,松潘本教寺院对外开放,寺院经济得到一定发展的同时,还促进了本教文化的发展。这对寺院本身、对当地信众、甚至对松潘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松潘县本教寺院经济现状分析

1.“慢”。目前,松潘藏传佛教寺院基本处在维持僧尼专事修行的阶段。寺院建设、维修都需要帮助,更没有余力,像其他地方佛教寺院一样,发挥社会财富分配的“蓄水池”作用,回流社会,赈灾济荒、捐资助学、从事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等等。目前。松潘寺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慢慢的开始对外开放,在九寨沟、黄龙这条黄金旅游线上的各寺院,已经是国内外游客游玩,观赏的地方。但是,松潘的寺院开放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寺院经济发展速度仍然较慢。

2.“乱”。在经营过程中的出现乱现象。松潘本教寺院对外开放,主要经营方式是寺院旅游。但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属于自发开放。所以摊位设置不规范、牌匾悬挂位置不当、寺内环境卫生差、经营中存在欺诈行为等,破坏了本教的神秘气氛。

3.“低”。即松潘县本教寺院僧侣及周围群众文化程度低。寺院是藏族人才荟萃之地,但由于藏区商品经济的极不发达和藏传佛教寺院培养人才的单一 (寺院培养的人才多长于佛学、历史、文学、医学、美术、历算等) ,懂商贾之道者极少,目前各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才颇感缺乏。目前多数寺院尚处于起步学习的阶段。

(三)导致松潘县寺院经济现状原因分析

1.宗教政治化色彩影响。在现实社会中,宗教应该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书本文化、伦理文化、习俗文化和物质文化等不同面目存在,并发挥其社会功能。但目前松潘独特的寺院文化没有在寺院经济中充分发挥作用,首先是那些企图利用宗教、利用宗教文化达到一定社会政治目的人,组织起来,以宗教的名义为他的政治辩护和服务,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其次,我国的宗教政策等在社会主义社会的起步阶段,还不是很完善,在对待宗教性事件时,也与政治多少有些关系。再次是因为中国处在文化大繁荣的初始阶段,更好更深的寺院文化内涵没有充分挖掘。

2.寺院产权模糊。目前,寺院由掌权人代表,寺院的产权非常模糊。在寺院市场化进程中,存在掌权人的风险。寺院在社会所有制的前提下,谁占据谁支配,无不是谋求利益最大化,在佛教意愿和利益缺乏保障的前提下势必遭到侵犯,伤害到寺院利益。例如近年来对寺院开发,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寺院经济发展,但宗教的神秘性也被破坏。为了符合寺院为旅游经济服务,政府和那些商业推手大量培植符合其要求的“方丈”、“高僧”,造成了佛教发展的危机。在2000年前后,呷米寺、元坝寺、川主寺、山巴寺分别承包给商人,开发旅游也带来很多问题。

3.周围的经济社会条件因素制约。松潘县19座藏传佛教寺院,在藏区分布均匀。也正是因为这样,松潘各寺院发展水平和各乡镇发展水平一样,存在着较大差距。处在九寨沟、黄龙这条旅游线上的各乡镇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在这些乡镇的寺院开放度较高,发展水平也较好。特别是川主寺一带佛教寺院,在当地政府引导下对外开放,基本达到了“以寺养寺”的目标。但其他乡镇,特别是燕云、红土、上八寨、下八寨等几个乡的寺院,由于区位限制,环境气候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水平低。寺院收入来源主要靠念经、群众上功德和薪金,收入来源单一,和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有直接关系。由于松潘藏区经济发展较内地本身发展迟缓,所以寺院收入会较少。在调查中发现,松潘大部分寺院都是当地一个村或几个村供养,其他附近村的信仰者只是偶尔到寺院朝拜,上的功德也不会太多。这种现状给当地老百姓和政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又由于寺院的支出比较固定,僧人的供养、念经香油花费、寺院维修等花费也较大。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中物价的上涨,要改变寺院入不敷出的境况还有难度。

三、松潘县本教寺院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宗教去政治化色彩,突出文化特性。宗教去政治化,并不是说国家放弃了对宗教的干预或利用寺院经济的发展,而是要充分利用好寺院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资本。就历史的整个进程而言,政教分离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它仅仅表明宗教不再能干预政治、法律和教育等事务,不允许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让宗教成为教徒个人的私事。

(二)地方政府和寺院协作解决寺院产权问题,促进寺院旅游经济发展。松潘本教寺院经济有发展的基础。宗教文化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松潘县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其中保存较好本教文化就是其中之一。近几年,松潘的旅游业发展较好,相关部门和服务行业都有了相应发展,所以本教寺院旅游经济的发展有了较好的基础。宗教产品有广阔的市场,宗教文化体验、宗教法事活动、知识传习都是可以深度开发的内容。松潘县本教寺院旅游经济要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很重要,旅游设施、环寺卫生设施等。

(三)对寺院僧侣和当地老百姓进行教育培训,解放劳动力的同时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僧侣和当地群众的素质,既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寺院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他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同步。寺院僧侣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我国的素质教育阶段,应该把僧侣也纳入在内。而寺院周围群众的素质对寺院的影响也很大。因此,提高僧侣和当地群众素质是解决藏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当地政府和寺院都要重视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海清.阿坝州藏传佛教开放寺院资料汇编[Z].2011.

[2]李家瑞.关于本教的几个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6(4).

上一篇:提高文化软实力与建设文化强国 下一篇:信贷资产证券化趋势及其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