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2-10-06 01:58:00

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有效性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高效课堂也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的高效性?下面笔者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深入地研读教材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许汉说过:“备课,教师无疑应首先要钻研教材,在钻研教材中挖掘和丰富文本的内蕴和教学元素。”如教学一篇课文前,我们要“细读文本,潜心会文”,先做为普通读者去欣赏文章;然后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学生在读文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这句话学生能理解吗?这种感情学生能体会得到吗?最后,要从文章里跳出来,作为教者,我们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最有效的教学手段。这样多元解读,才能把教材读“厚”。深入才能浅出,居高才能临下。教师只有这样深入地研读文本,心中有教材,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二、准确地定位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之后要达到的“目的地”,教学活动应以教学目标达成为“度”,课堂上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合理地制定并准确的定位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标,才能朝着目标前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1.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的语文课程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对识字、阅读、习作等各方面都有明确要求,针对每个学段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根据编者的意图来确定教学目标

编者编排课文是有目的的,我们要弄清教材编写意图,才能定准教学目标。如《足球史话》这篇课文,编者选编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足球的发展史,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另一方面学习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弄清这一点,结合课标要求我们就可以更具体地确定教学目标,即了解足球的发展史,学习“史话”这种表达方式并能实践运用。

3.根据学生来确定教学目标

“以学定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等。决不可以定得过高或过低,过高的教学目标,课堂无法落实;教学目标过低,没有实在意义,这都会影响课堂的有效性。六年级学生已具备独立识字能力,积累方面已有一定的方法,故此,教学目标中我们可以不再涉及此项内容。

三、科学地进行导学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课堂上所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只为一个目的――引领帮助学生学习。

1.教学活动设计要服务目标

课堂上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作为教者,我们必须明确活动设计的目的所在。然而很多课上,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目标。学生不明确初读的任务,初读结束教者也没有反馈检测,看似细微,其实是教者的目的不明确。如果每一个教学活动设计我们都能认真地去考虑我们的目标,那我们的教学活动就一定会有实效。

2.教学问题设计要精准高效

高效课堂的阵地是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思考及活动。但是如果一节课教师问得太多,太琐碎,看似把问题分解引导,实则割散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被牵着走,没有自主思索的时间,课堂就变成了满堂问,没了精髓。如果问题设计的太宽泛太抽象,学生自主合作便又会流于形式。因此问题设计不能太简单或太难,要符合学生实情,配合教学进度,做到灵活多样。另外,教学中要善于设计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和矛盾性的问题。

3.教学组织形式要点燃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课上要教的有效,关键要看教师能不能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展示欲是学生的天性,顺应学生的天性,满足其好奇心,一定能使我们事半功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让学生质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教师本身的语言魅力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我们就会启动自己。

(2)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上教师要教的有效,就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给他们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他们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他们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他们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他们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那么,学生就会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真正“动”起来。

(3)满足学生的展示欲望。最成功的课堂是让学生尽情表现、体验成功自信的课堂,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成功的学习体验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课堂上我们不可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大舞台进行展示,但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小舞台――小组。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展示交流,使学生在对学、群学中展示欲望得到满足。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作用,恰当进行评价激励,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教无定法,无法之法,是为至法。如果我们的课堂每位教师都能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课标,心中有学生,做到学情清楚,目标明确,过程简约,方法适宜,顺学而导,有的放矢,那么我们的课堂一定能高效。

(作者单位:河南省灵宝市城关镇解放小学)

上一篇:如何让数学情境创设得更有效 下一篇:浅谈农村初中生写作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