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建设

时间:2022-10-06 01:42:23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建设

摘要:本文在阐述科学发展观与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几点建议。笔者认为,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建立能有效地发挥其核算与考核指标体系对专门的社会责任报告,以及对外公开披露社会责任相关信息的功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体系不仅是对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而且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和运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责任会计

中图分类号:C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2

1972年,罗马俱乐部丹尼斯•米都斯等人发表了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该研究指出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增长、高消费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有限的资源以及地球生态环境之上的。如果人类再这样无止尽地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获取经济的增长,那么人类社会生产的增长最迟将在2100年停止。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增长模式使人与自然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人类社会面临严重困境。

人类始终需要面对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的矛盾,这就涉及到一个发展观的问题。不同的发展观念,对于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企业是导致能短缺、环境污染以及各种社会问题的主要责任者。因此,企业对于社会有着很大的责任。在这里,笔者探讨了我国科学发展观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建设问题,认为开展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对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

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是戴维•F•林诺维斯(David F•Linowes)在1968年率先提出的,他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意味着会计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的应用。随后,阿迈德•贝克奥伊(Ahmed Belkaoui)将社会责任会计定义为:测定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对一般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是防止和处理这些消极因素并加以恢复和补偿的有关事宜。番田嘉一郎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作社会责任并以它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1】

1.社会责任会计产生的条件

社会责任会计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前提条件。首先,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劳动异化、社会诚信下降等。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社会责任会计产生的现实依据。

其次,相关法规的制定也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例如:198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特别会议在内罗毕通过了《内罗毕宣言》,其目标是“处理好生产、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建立符合生态规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制订有远见的总体战略对策来达到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发展经济的目的”。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规在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2】

再次,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与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社会学的兴起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当今社会,生态与环境问题与企业有着极大的关系,这些问题以及影响到了社会的良性运行,因此要求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提高社会效益、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正是在以上前提条件下,社会责任会计就应运而生了。

2.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框架

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和手段,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的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便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其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社会效益。【3】社会责任会计成为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协调企业与社会关系的中介,通过社会责任会计,人们才能更好地对社会责任予以计量和反映。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目标、核算对象和信息披露三个方面。

(1)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

社会责任会计通过计算和记录企业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真实地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损害,向政府及公民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便于了解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的不良影响。社会责任会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整体效益,实现社会净贡献最大化。

(2)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对象。

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内容,又称核算对象,具体指企业的社会责任。从社会责任的属性来看,可以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两部分,即企业的社会贡献――企业承担社会义务时给社会带来的收入和企业的社会成本――企业的行为引起社会资源的消耗。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包括社会交易、社会资产、社会负债、社会损益等方面。

(3)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反映的内容包括企业对员工、生态环境、社会及本地区、消费者的责任等。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揭示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文字表达法,用文字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二是在现有报表中添加新项目或以附注形式反映;三是运用独立报表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如:“污染报告”、“社会责任年报”、“社会收益表”、“社会资产负债表”和“社会效益和成本报告”等。结合我国实情和借鉴财务会计的信息披露方式,社会责任会计可以用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社会责任损益表、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这三张核心报表来加以反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相对系统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指标分析体系。

二、科学发展观与社会责任会计的关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体系,通过会计的专门方法来确认和计量企业经营活动所带来的资源、环境等社会成本及社会效益,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法院、环境保护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等执法监督部门,作为这些部门检查、监督企业执法情况的依据,对确保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发挥应有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200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要求“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标志。【4】科学发展观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更关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等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处处为人民着想;全面发展就是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和对外开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正是社会责任会计的指导思想,是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源泉。

科学发展观不仅包含经济发展的内容,同时还明确指出了发展的全面性,即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和根本观点都有了明确的指示。科学发展观是超越经济意义上的发展观,体现了人对于自身乃至社会的关怀。在企业中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企业要顾全大局,不要只是追求企业的利润而忽视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在企业中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增加社会责任方面的统计变量,以便社会对于企业有更深地理解,同时也便于企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从传统的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传统的发展观只关注经济的增长,这种观点往往忽视了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以牺牲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传统发展观必将被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得以进步的重要条件。从传统会计到社会责任会计,也正是科学发展观取代传统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三、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和几点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联系日益加深。在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利益和全球治理等方面,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形成了广泛的共识。这就意味着我国企业对社会、对全球的环境保护有着很大的责任。作为一个对世界负责的发展中国家,这就要求我国的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会计体系,以便更好地履行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如何建设社会责任体系,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企业内部要深入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全局意识和协调发展观念。这就要求突破传统会计将企业看成是单纯盈利组织,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观念,树立社会责任观念,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对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及因承担社会责任而支付的社会成本进行确认和计量。对企业不仅要考核自身效益,而且还要考核社会效益。

2.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企业要突破传统会计以物力资本为中心的核算体系,将人力资源作为资本,以人力资本为中心,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共享企业剩余,建立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确认和计量,以挖掘人力潜力和人才智能,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同时,还要处处为自己的职工着想,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水平。

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企业要突破传统会计以实物资产为重点的核算方法,适应知识经济企业无形资产为主体的特点,建立和完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全方位的确认和计量,将无形资产作为核算的主要对象。从当前情况看,无论是会计立法还是实践,都距离社会责任会计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要求对传统会计是一大挑战。

四、结束语

社会责任会计从产生至今只有短短的40多年的时间,但其理念对于会计专业、对于企业与社会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还比较淡薄,企业对于自己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总是尽可能的避免,偷税漏税的现象严重,拖欠工人工资,工人的福利待遇太差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关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和实务都有待于加强。

笔者认为,企业之所以没有树立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就是因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没有认真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因此,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建设社会责任会计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参考文献:

[1] 胡素华: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框架研究,会计之友,2008.

[2] 田昆儒、康剑青、宋东亮:中国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研究综述,会计之友2007年第12期上.

[3]李东生、阳秋林:关于社会责任会计涵义综述,会计论坛,2006.

[4] 郭友聪: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变革,复旦大学,2007.

上一篇:从《廿二史札记》看赵翼之考史方法 下一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