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学生参与度 增强学习有效性

时间:2022-10-06 01:10:23

致力学生参与度 增强学习有效性

摘 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人人参与的氛围无疑是最重要的。而教师的教学技能的高低也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率。只有两者有效结合,才能切实创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有效性;语言精练;相辅相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课改伊始,我们评课的标准是有没有改革的意识,有没有创新,学生是否运用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等。课改进行到现阶段,课堂教学更要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参与度高了,学习的有效性自然而然也就增强了。

一、创设人人参与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增强课堂效率的关键。学习参与度是检验课堂效果的重要标准。那么,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呢?

1.呵护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首先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中注意学习能力强弱搭配、优劣组合;其次,要善于营造学习氛围,达到学生中优秀者积极引领、中等者争先恐后、后进者跃跃欲试的状态;再次,缩减教师“表演”的时间,多给学生时间思考,多给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注意辅导学困生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确保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较好的发展。

2.消除学生学习心理隔阂

人的心理是行为的源泉,人的行为由心理支配,小孩子也不例外。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见多识广,但心理比较脆弱,在学习活动中普遍想法多、话语多、动作多,遇到了学习上的困难,挨了老师的批评,就产生了厌学、怕学与懒学的情绪,对孩子的学习妨碍极大。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多疏导少指责。教师也可在上课之前跟学生聊聊天,说说话,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等。只有师生间的心灵水融了,学生才会乐意听你的课,学习才会更有效。

3.把握最佳时间学习效果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顾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已会的知识滔滔不绝地讲解,半堂课下来,新知识学习还没有进行,待到快要下课的时候发现学习内容还没完成,只得拖堂继续讲,而根本没有给学生认真思考、消化知识的机会,促使学生昏昏欲睡,下课之后什么都不会。心理学家表明,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正确分配时间。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活动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不断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二、历练优质高效的教学技能

1.精心备课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教师应首先把工夫花在精心备课上,备课要备“学生”,善于分析学情,多思考如何让学生主动探究、责疑问难、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2.提炼语言

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介质。教学语言要力求正确、精练、生动、幽默。

(1)语言精练

所谓语言精练,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较少的语句表达丰富的内容。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讲课语言嗦,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可以只讲圆可以用圆规画,而画圆的方法,画圆为什么要定点、定长以及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知识点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和讨论,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语言生动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知识可以凭借生动语言的描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与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

(3)语言幽默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有助于学生去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要注意,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教学语言幽默应蕴含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知识。然而,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那只会给学生以巧舌如簧之感。

3.提问精确

教师要善于把知识点用提问的形式呈现出来。问题太简单,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且还浪费时间;但如果问题太难,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无利于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老师把题目分析得一清二楚,之后再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种提问的必要性暂且不说,只从学生异口同声地喊“是”或“对”即可知其效果:看似学生都会,实则是“花架子”。还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根本不留时间给学生思考,不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一部分优等生会了,让大多数学生却感到困惑和迷惘。提问之后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开动脑筋,进行思考,有利于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4.巧用媒体

教学媒体指的是用于教学活动的声音、图像和实物的介质与工具。本文指的是教师声音之外的教学介质和工具,为贴近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经常将学生生活中的材料和他们身边的事物引入课堂中。数学来源于生活,但生活并不等于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习材料进行数学化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建构科学的数学概念。如,在教学角、直线、长方形、正方形等知识时,由于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并不独立存在,而是物体的一部分,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它(例如,教师发给学生一张长方形的纸,实际上学生拿到的是一个“长方体”),这样就不利于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这时就可以发挥多媒体的功能。教学时,在屏幕上展示一些侧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并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侧面都是长方形,接着运用多媒体的“擦除”功能,将每个物体保留一个侧面,其余各侧面的边线、颜色、图案都擦去。这样,“长方形”的表象就很好地建立在学生的头脑里了,让学生科学地掌握了“长方形”的概念。

提高学生参与度与增强学习有效性貌似两个命题,其实是同一个命题的两个方面。参与度提高了,有效性也就随之增强了。参与度重在解决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有效性重在解决教师的教学技能问题。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只能逐步加深,不能一蹴而就。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东阳市城东街道卢小学)

上一篇:快乐起飞 成功再现 下一篇:浅谈英语非谓语动词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