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工程测量易出现错误及对策

时间:2022-10-06 12:09:36

探讨工程测量易出现错误及对策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建筑理论和建筑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建筑的空间形式方面,高层、超高层以及为美观而设计的各种曲线轮廓建筑物不仅越来越多,且日趋复杂。这种发展趋势,将对建筑施工测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本文对工程测量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最后提出理论性和时间性的应对措施,相信工程测量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以适应我国现代建筑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常见错误;措施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rchitectural theory and perfection of technology, in the aspect of spatial form of construction, high-rise, super high-rise and various profile design for appearance of the building is not only more and more, and more complex. This trend of development, will b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construction survey.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concludes the common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survey,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heory and time, believe in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will be improved and enhanced,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error;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198+.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开始不断地引入许多关于建筑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同时传统的建筑理念和建筑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仅在建筑物的外观形式方面,各类建筑物以高层为宏伟,并且许多建筑师开始转变设计理念为以美观为主。建筑的发展趋势,客观上对建筑工程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就是针对建筑工程测量中出现的常见错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且对此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应对措施,以提高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尽可能地减少误差,为建筑工程的施工提供精确而合理的依据。

1 建筑工程测量概念及其重要性

1.1建筑工程测量的概念

建筑工程测量是指工程建设从规划设计、施工到经营管理各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主要是为规划设计提供完整可靠地形资料。根据其在建筑工程各个阶段的不同任务,建筑工程测量可分为建筑规划设计阶段测量、施工阶段测量和经营管理阶段测量,各个阶段的测量工作都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施工建设和工程质量。

1.2建筑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测量的重要性表现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各阶段的重要性,因此,结合各阶段的测量工作,综合分析就是其重要性的体现。

1.2.1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及其重要。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是为工程建设提供详细地形图。测绘主要地形、地貌,从而为建筑工程设计提供图纸资料,明确占地的范围和周边环境状况等,对建筑工程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为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1.2.2施工阶段测量工作及其重要性。施工阶段测量工作是根据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在建筑工地范围内建立施工控制网,并根据控制点按照设计在实地标出建筑物的轴线位置。它是建筑工程施工与安装的基础和依据,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起着指导的作用。

1.2.3经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及其重要性。经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是为了监控工程建筑物的现状,为保障其安全运营所进行的变形监测。变形监测能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是保障建筑物使用者人身安全的重要工作。

2 工程测量中的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

2.1 测量人员流动性大,仪器管理无序

施工生产的一线生产工人就是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人员,但是由于野外测量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工作时间比较长而且责任比较重大,致使一些测量建筑工程师和一些测量员工作一段时间后找到了合适的机会就进行调离或是转行,例如三亚洞库项目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对该地方进行测量工作已经换了好几批人,甚至测量过程中还出现无人测量的现状,导致整个三亚洞库项目的测量工作没有按时完成。

2.2 测量仪器的操作不当,灵敏度下降

建筑工程测量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大都属于精密型仪器,但是在平时的工程测量中,测量人员测量技术不高,不能够严格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来进行操作,再加上日常中缺乏对测量仪器进行保养和维修,最终导致测量仪器的灵敏度降低。

2.3 测量人员素质低,缺乏测量人才

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缺乏专业的工程测量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由其他技术员或施工员进行工程测量的工作,还有一些建筑企业虽然有专门的测量人员,但是由于测量人才的缺乏,这些人员都是大学刚毕业,就被聘用担任测量负责人,他们既没有独立的测量工作经验,也缺乏专门的训练,不能够完全熟练地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性能、测量技巧和操作方法,因此不能够保证工程测量的质量和精确度。

2.4 测量工作与设计、施工工作不相协调

随着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涌现,工程测量工作越来越要求使用精密化和专业化的测量仪器,技术建筑工程师已不能完成施工放样、模板安装位置检查、隧道断面测量等工作,需要测量建筑工程师的全程参与测控。

2.5 测量的质量监管与控制不到位

我国现有的监管体制是政府监理和社会监理共同参与,一些高级的建筑工程企业,还设有自己专门的建筑工程监督部门。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质量监控和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时,都只是重视其他施工质量的监管和控制,却忽视了施工测量质量的检验。

3 解决工程测量常见错误的措施

工程测量事关重要,如果工程测量中常见错误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将会给项目施工阶段甚至建筑物的使用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还很容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质量事故等。为此我们迫切要求解决工程测量中的常见错误。

3.1 工程测量的理论要求

(1)测量前,要认真检校所使用的仪器和水准尺等器具。(2)调平仪器。当眼睛绕横轴扫视出的平面为一个斜面时,说明仪器不平;读取数裾时水准管泡要居中。如果有强烈的阳光照射时,应该撑伞遮住阳光,维持气泡稳定。(3)安稳地放置仪器。要在比较坚固的地方放置仪器,首先要固定好三角架,根据观测者的身高调置仪器的高度,观测过程中一定不能碰到三角架。(4)经伟仪对中要准确。如果测设矩形控制网很可能造成周边不闭合,超出允许误差,对中误差不要超过2-3mm,后视边应选在长边。(5)水准仪前后视距应该尽量相等,减小仪器误差和其它因素的影响。

3.2 工程测量的实践性措施

3.2.1 转变观念,加强对测量工作的重视。测量工作人员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及时更新对测量工作的看法,积极学习和借鉴优秀建筑企业的先进测量技术,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测量工作在工程项目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改善现场项目测量工作的现状,提高工程测量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测量工作的重视。

3.2.2 加强对测量工作的监理,促进工程测量水平的提高。在建筑工程监理的过程中,要及时把工程测量成果的检查与验收安排到日常的监理工作中。在对工程测量工作的监理时,一定要遵循“事前控制”的原则。对重要的施工测量放样,一定要反复测量几次,只有测量成果合格才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加强对工程测量的监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测量的水平和质量。

3.2.3 提高测量人员综合素质,完善关于测量工作的管理制度。建筑企业管理层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对测量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测量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让测量人员熟练掌握新技术以及关于测量仪器的使用、保养和维护等相关知识,培养他们树立责任心,认真做好测量工作。此外,建筑企业还应该不断完善关于测量工作的管理制度,聘用专职人员加强对测量工作的管理制度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切实运行好相关管理制度。

3.2.4 不断完善和更新测量设备。随着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客观上要求更加准确和精密的测量数据。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项目施工企业应该向长远利益着想,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积极引进实用的新技术仪器,提高测量质量,适应现代化建筑业的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建筑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测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测量成为了一门实践性、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测量的精度和速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建筑工程测量贯穿于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对于确保工程在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质量与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志民.探讨建筑工程测量常见错误及应对措施[J].科技资讯.2010年29期

[2]张宝宏.建筑工程测量常见错误及应对措施探讨[J].科技风.2011(15)

[3]刘占龙.浅议建筑工程测量常见错误及应对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3(02)

[4]张宝宏.建筑工程测量常见错误及应对措施探讨[J].科技风.2011(08)

上一篇:试析房建施工管理有效控制 下一篇:试论当前水利施工管理的不足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