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市场如何进行成本控制

时间:2022-10-06 12:05:32

专业市场如何进行成本控制

专业市场是指在一定区域里形成的,由市场所有者提供销售场地和服务,有众多经营者销售具有互补和替代关系的商品,商品销售以批发为主兼顾零售的商品交易场所。20 世纪80 年代,中国开始发展商品交易市场;90 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截至目前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专业市场有着其独立的经济舞台,大到浙江绍兴轻纺城、义乌小商品市场,小到千千万万的跳蚤市场。虽然专业市场有别于生产企业或制造企业等其他类型企业,但从性质上来说,专业市场是属于企业性质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每个企业的特征,因此专业市场也不例外,为求利润最大化,有必要对专业市场成本进行控制。

专业市场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从企业本身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专业市场应该进行各类费用的控制,但是专业市场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

广告成本太高。在专业市场各类费用的控制中,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的特点,广告费用占据了极大比重,并且呈现递增趋势。不可否定,现代广告已经成为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进一步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这种手段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广告费用越高越好、越高越成功。

政策法规与财政税收政策执行部门的影响。随着专业市场进一步发展,职能部门不时介入而产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比如对市场的监督管理存在“五龙治水”,出现工商、税务、消防、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等多头管理的现象。但是市场发展遇到实际问题时,这些职能部门却无能为力,甚至相互推诿。另外,对专业市场各种赢利性的排行挂牌会议严重干扰了商品市场的正常业务工作,从而变相增加市场的营运成本。

体制问题和内部控制机制的缺失。作为专业市场的创办机构来说,按组织机构划分,存在着个体企业、民营、股份制、国有企业等类型,个体、民营、股份制性质的专业市场,由于所有制、经营机制的特点,对于身的成本控制具有较强意识。而国有企业性质的专业市场,它有着国企同样的弊端,费用变动随意性太大,很难真正做到“增收节支”。另外,由于市场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必然导致企业内部成本失控。而作为内部控制机制的主要操作者―会计人员的工作地位,更使成本控制失去监督。

预算管理和实践脱钩,成本支出人为因素偏大。很多预算是以历史作基础,其观念是“将来是过去的延伸”, 按财务管理的观点,就是“零基预算”,这种预算很难适应环境的剧烈变化,而且计划赶不上变化。而财务管理的另一个观点是“增量预算”, 工作量大,编制预算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预算越搞越精细,用的人也越多。天长日久,由于怕麻烦,越搞越形式主义。当预算管理与实践一旦脱钩,成本支出就像挣脱了缰绳的野马,很难驾驭了。

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导致竞争激烈,造成竞争性成本剧增。一些地方专业市场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往往出现多家专业市场在同一层次上重复建立,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专业市场业态的基础营业房一般为租赁,经营年限一般在10―15 年之间。期间市场内硬件设施落后,这样导致市场主办方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只注重短期利益。它表现为市场主办方为了拉拢经营者,出现许多“让利”、“优惠”等不规范市场运作,造成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地产、地价不断上涨,市场的租赁成本越来越高。专业市场以租赁收入为主营业务收入,若它以承租的方式进行经营,由于地价不断上涨, 作为“二房东”的专业市场,它的成本自然提高了。

如何进行成本控制

坚持广告效果的全面测定,寻求广告投放之最佳效果。对于专业市场来说,主要测定广告前后专业市场房屋出租率发生变化的情况以及该专业市场总租赁额的变化情况。若将专业市场进一步细化,按照专业市场成立的早晚,可以分为成熟型市场和成长型市场。对于成立较早、比较成熟的专业市场来说,则应侧重于广告心理效果的测定。广告心理效果的测定,即测定广告经过特定的媒体传播之后对消费者心理活动的影响程度。对于成立较晚或刚刚成立的专业市场应注重对进行“地毯式”大面积投放广告效果的测定,寻求最佳投放效果。

顺管理职能,监管与服务并举。经过多年的发展,专业市场成熟了,相应的营业税及其附加等各种税费增多了,本无可厚非。但就政府职能部门而言,应该理顺管理职能,从重视对专业市场的监管逐步过渡到监管与服务并举。因为专业市场已经走过了粗放经营的阶段,开始进入集约化和规范化经营阶段。专业市场迫切需要科学管理来升级换代,特别是面对零售业态与网络交易的双重冲击,进一步挖掘交易功能之外的产品展示、信息交流等功能,成为市场监管的首要任务。

提倡以“成本为中心”的战略方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要突出与成本费用相关的一些技术指标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地位,强化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不能忽视对期间费用的管理, 把资金费用的控制面扩展到全员。预算管理应突出成本控制,以成本为中心,从完善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只有最高管理当局重视内部控制,才能有利于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发挥最大的效力。

建立行业制约机制,进行竞争成本管理。专业市场发展至今,众多同质化市场争吃一块蛋糕,使专业市场的经营成本提高,而利润却在下降。所以,必须进行竞争成本管理。而专业市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地方经济与地方经济之间的竞争。要进行竞争成本管理,首先要得到当地政府的鼎立支持。显然,政府的统一规划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有利于建立行业制约机制,严禁一些不法操作。而在产业聚集或消费聚集地区形成的市场能够降低交易费用,具有低成本竞争优势。因为在具有产业聚集地区形成的商品市场具有显著的规范效应,有利于降低成本;这些企业之间可以实行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上下游之间可以较好地协作,能形成整个产业的配套能力,这些将进一步促成成本的竞争优势形成。同样,在消费聚集地区形成的市场,市场交易者通过市场的集中采购,也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

(摘自中国专业市场网)

上一篇:综合批发市场安全管理之道 下一篇:华冠商贸:走生鲜自营之路 推动整体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