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棉造桥虫诊治技术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10-05 11:36:31

对棉造桥虫诊治技术的探索与思考

为害棉花的造桥虫有两种:棉小造桥虫又名棉夜蛾,俗名打弓虫;棉大造桥虫又名棉叶尺蛾,俗名量地虫。棉小造桥虫除西北内陆棉区及新疆外,其他棉区均有分布,尤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发生为害较重。棉大造桥虫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区也均有发生,它是一种间歇性、局部为害的杂食性害虫。除主要为害棉花外,棉小造桥虫还为害麻类、蜀葵、锦葵、烟草、木耳菜和冬苋菜等;棉大造桥虫还为害豆类、花生、向日葵、小蓟和苦楝等。由于抗虫棉对棉造桥虫有高抗性,随着抗虫棉花在我国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使其为害得到基本控制。

一、形态特征

1.棉小造桥虫

1.1成虫 体长为10~12毫米,翅展为23~25毫米。头胸部黄色,腹部灰黄色。前翅内半部淡黄色,布满红褐色细点,有4条横的波状纹,翅外缘约1/3为灰褐色,近前缘中部,有一椭圆形白斑。后翅灰黄色,翅脉褐色。雌蛾体色较淡。触角丝状。

1.2卵扁圆形,直径约0.6毫米。青绿色,顶端有环状隆起线,有很多纵棱和横格。

1.3幼虫三龄幼虫体长10~12毫米,老熟幼虫体长约35毫米,身体灰绿色或青黄色,身体各节有褐色刺毛,有胸足3对,腹足3对,尾足1对。

1.4蛹纺锤形,体长约12毫米,有并列臀棘2对,内方2根较长,而且向腹部弯曲,外方2根,较短而直。

2.棉大造桥虫

2.1成虫雌蛾体长16毫米,翅展45毫米;雄蛾体长15毫米,翅展38毫米,全体为暗灰色,遍布黑褐色或淡黄色小鳞片。触角细长,雄蛾羽状,雌蛾鞭状。前翅暗灰色,中央有半月形白斑,外缘有7~8个半月形黑斑互相连接。后翅花纹大致与前翅相同,但颜色稍淡。

2.2卵长椭圆形,长0.7毫米,宽0.4毫米,青绿色,上有深黑色或灰黄色纹,卵壳表面有小凸粒。

2.3幼虫老龄幼虫体长40毫米,头黄褐色,身体圆筒形,体表光滑,黄绿色,两侧密生小黄点。背线淡青色,亚背线黑色,气门线黄褐色,气门下线深黑褐色。有胸足3对,腹足1对,着生于第六腹节,尾足1对。

2.4蛹体长14毫米,宽5毫米,深褐色,头部细小,触角长达腹部第三节。尾端尖,有刺1对。

二、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棉小造桥虫在黄河流域棉区1年发生3~4代,主要在8~9月份危害。在长江流域棉区1年发生4~6代,在7~8月份为害。主要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或棉柴堆向阳处吐丝作茧化蛹越冬。第二代至第五代均为害棉花。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对杨树枝把也有趋性。每头雌蛾可产卵200~1 000粒,卵散产,大多产于棉株中下部叶片的背面。初孵幼虫喜爬行,行走时似拱桥状,有吐丝下垂习性,常随风飘移转株为害。一至二龄幼虫主要危害中下部叶片,三至四龄转移到棉株上部咬食棉叶、蕾、花和幼铃。棉田内老熟幼虫常在蕾铃苞叶间吐丝化蛹。7~9月份雨水多,有利于小造桥虫发生。

棉大造桥虫在长江流域棉区1年发生4~5代,每个世代历期约40天。末代幼虫10月上旬开始人土化蛹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羽化。成虫羽化后1~3天交尾,2天后产卵;卵散产在土缝或土面,也可产在屋檐瓦缝或柴草上,卵壳厚而坚韧,对潮湿抵抗力极强,可借流水传播蔓延。每头雌蛾可产卵200~1000粒。初孵幼虫能吐丝随风飘移,幼虫期行走如拱桥形,行动不甚活泼,常装成嫩枝状。第一代主要为害豆类,第二代为害棉花,第三代由于气候炎热干燥而发生不太严重,第四代一般在棉田内发生量增加。幼虫主要咬食棉叶,有时为害花蕊,影响结铃。受害严重田块,叶片常被吃光。棉花大豆间作的棉田发生重。

三、测报和调查方法

1.早春在寄主植物上调查虫口密度

选择寄主植物1~2种,每5天调查1次,每次取50~100株,调查记载造桥虫种类及卵和幼虫数,预报棉田发生量。

2.诱集成虫

选用黑光灯或杨树枝把诱集,逐日登记黑光灯或杨树枝把诱到的造桥虫数量并分清种类,根据蛾量增长程度,推算发蛾高峰和预报下蛾期。

3.棉田内虫口密度调查

选不同生长类型,具有代表性的棉田1~2块,从现蕾开始调查,5天查1次,每块田查50~100株,调查卵和幼虫数,并统计100株卵量和100株虫数,当有卵株高达20~30%,或100株虫量达50头时,即可预报进行防治。

四、防治技术要点

1.耕地灭蛹

一般迟熟棉花、秋大豆、花生等是棉大造桥虫末代幼虫的主要寄主,种植这些作物的田块,也是蛹越冬的主要场所,应全部进行冬耕灭蛹,减少第二年的虫源。此外在棉花生长期可结合中耕消灭造桥虫化蛹期幼虫。对害虫发生严重的棉田,结合整枝打杈和摘除下部老叶,将枝杈、老叶带出田外烧毁,可减少部分幼虫为害。收获后,及时处理棉柴、枯枝、落叶等压低越冬蛹。拔除棉秆后应清除枯枝、枯叶,集中烧毁,可杀灭越冬虫蛹。结合整枝、打权,摘除下部老叶并带出田外,可杀灭部分幼虫。

2.诱集成虫

可结合预测预报,利用黑光灯和杨树枝把诱杀成虫。在造桥虫各代成虫发生时期可在田间安放杨树枝把(每把树枝8~10根,也可用柳树、刺槐、紫穗槐、洋槐等),每亩10把,分散放在棉行间:放置高度比棉株稍高。每天早晨捕杀成虫。也可在黑光灯下放置盛有杀虫剂的器皿进行诱杀,助降低各代虫基数。成虫发生期,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

可结合防治棉铃虫和其他害虫防治造桥虫。幼虫3龄前为防治适期。也可用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90%敌百虫1 500倍液,50%甲基1605乳油1500倍液,2.5%敌百虫粉剂,每亩用药2~2.5千克专门防治。孵化盛期末至3龄盛期,当百株虫量达到100头时,用4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4.生物防治

可用生物农药“7216”菌剂,含菌量为100亿的“7216”菌剂,稀释100倍喷洒。3龄前用0.5亿/毫升的"7216"的菌药或用含菌量100亿/克的Bt乳剂100~200倍液喷雾防治。可用2 000 IU/毫升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50倍液,在卵孵化盛期喷雾。也可利用天敌捕杀或寄生,造桥虫的天敌有姬蜂、茧蜂和草蛉、小花蝽、草间小黑蛛和寄生蝇、寄生菌等。采用棉田释放赤眼蜂也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简介:仇凤章( 1982.03-),女,助理农艺师,本科,江苏射阳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与植物保护技术研究推广工作。

上一篇:浅析花椒树采椒后的管理技术 下一篇:高山茭白长绿飞虱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