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研工作的现状与建议

时间:2022-10-05 11:21:39

市科研工作的现状与建议

“十五”以来,我市科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亟待解决。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下,充分结合*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着力加强科研工作,建设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区域科技研发体系,对于提高全市创新能力,增强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科研工作的现状

(一)科研队伍情况

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从2001年的36733人增加到2005年的48279人,增加了11546人,增加了31.4%。科研机构的人员2001年71人增加到2005年92人,增长了30%,增长的趋势相对稳定。但从事社会事业的人数比例较高,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为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0.19%。研究科技人员中,高层科技人员占总副高级职称比例仅0.27%,2005年也才占0.6%。(见表1)

表1: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2001年

2005年

总数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总数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全市

36733

6

686

13433

22608

48279

20

1316

15298

31645

科研机构

71

5

29

37

92

8

33

51

占全市%

0.19

0.27

0.21

0.16

0.19

0.60

0.21

0.16

(二)科研机构情况

“十五”期间,我市科研机构由弱到强,逐渐壮大。2005年末,我市已有市、县属全民科技研究机构14个,涉及南江黄羊、通江银耳等优势特色产业。除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在机构、人员、编制、经费等方面保持稳定外,其余科研机构(如:南江金银花研究所、核桃研究所等)均是随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而逐步建立的,并按照市场规律运作。

(三)科研活动情况

我市从事科技活动人数逐年增加,从业人员由2001年75人增加2005年103人,科技活动人员由2001年61人增加到2005年92人,工程师由2001年34增加到2005年56人,增长率分别达:37%、51%、39%。

2001全市承担科研课题13项,2005年承担课题18项,比2001年增加了27.8%,2001年课题经费共计146.8万元,其中:政府资金88万;2005年课题经费共计353.3万元,其中:政府资金195.8万元,承担的课题及课题资金均呈上升趋势。(见表2)

表2:科研机构课题情况分析表单位:个、万元、人

*市

2001年

2005年

变化情况

备注

总数

平均数

总数

平均数

增减数

增%

机构数

12

14

2

16.6

课题数

13

1.08

18

1.28

5

38.46

经费

支出

总额

146.8

11.29

353.3

19.63

206.5

140.66

其中:政府资金

88

6.76

195.8

10.88

107.8

122.5

投入

人员

总数

28

2.15

39

2.16

0.01

根据课题平均数计算

其中:科学家、工程师

15

1.15

21

1.16

0.01

“十五”期间,全市科技项目共获得省级、市级科技进步奖24项。其中省级奖2项、市级奖22项。按照奖项目类别分,农业类项目获奖13项,工业类项目获2项,社会事业类项目获奖4项,软科学类项目获奖3项。在获奖单位中,科研机构项目获奖2项,仅占总获奖数的9%。

(四)科研经费收支情况

“十五”期间,科技经费增长较大,由2001年的133.8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521.9万元,增长率达290%。其中经费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县级科技机构,增长幅度达415%。2005年科技机构活动经费488万元,其中政府资金占65.99%,企业资金占1.45%、技术性收入占0%、银行贷款占2.25%,其它收入占29.32%。而经营生产活动占整个收入0.98%,以上看出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机构,技术性收入为零。(见表3)

表3:2005年县级科研与开发机构经费收入情况单位:万元

经费总额

其中

政府资金

企业资金

技术性

收入

银行贷款

其它收入

生产经营活动

488

322

7.1

11

143.1

4.8

从科研经费支出情况看,在4项科研经费活动类型中,2005年,我市试验发展R&D经费为零,项目数也为零,全市仅有成果应用、科技服务、生产性活动三项。(见表4)

表4:2005年县区科研机构课题经费按活动类型分析单位:万元

经费支出

其中

(R&D)

科技服务

生产性活动

试验发展

成果应用

270.3

4

256.3

10

二、我市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上所述,我市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重视程度偏低

前不久,市人大组织对各县区进行《科技进步法》执法检查中发现,一些地方和部门尤其是部分乡镇领导干部还没有真正把“科教兴市”、“科教兴县”战略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口头科技”的现象仍然存在。“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措施不具体,科技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解决不落实,个别地方个别形式主义现象存在。

(二)科研力量薄弱

科研机构人才资源总量不足,结构失衡。2005年末,全市科研人员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仅为0.19%,大大低于全国、全省水平。科研队伍结构不合理。研究机构的离退休人员的比例高(包括离岗待退人员),老龄化严重。同时,知识结构不合理,新增专业人员与从业人员的比例不断下降,非专业人员出不去,专业人员进不来,科研人员“青黄不接”,断层现象严重。

(三)科研体系不健全

目前,全市没有一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作为支撑。作为农业、林业、畜牧业是我市的主导产业,至今没有建立市级科研机构。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南江黄羊、通江银耳等科研工作,科研力量分散,科研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全市企业科技创新中心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

(四)科研投入不足

部分科研单位科研设备简陋,不能适应现代科研的需要,有的甚至连显微镜、机算机等一些基本设备都没有,为了取得一试验数据不得不将标本送往异地检测,增加了科研的成本。对国、省下达的重大科技项目,市、县财政难以安排匹配资金,导致项目实施困难,为申报争取重大项目增加了难度。同时,科研机构人员编制紧缺,所拔人员经费不足,编制课题依靠外聘人员,待遇低,工作环境差。

三、加强我市科研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要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把“科教优先”摆在十分突出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要求,加强和完善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考核机制,继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舆论导向和工作导向,牢固树立科技引领未来的理念,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尊重创造。

(二)加强特色优势产业科研体系建设

针对我市科技力量薄弱和工业、企业不发达的实际,各级政府在短期内要加大支持力度,整合科技资源,切实加强黄羊育种研究所、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市实用技术研究所、南江核桃科研所等科研机构的建设,不断增强科研力量,购置必要的先进科研设备,提升科研能力,为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积极开展创新型龙头企业创建工作,支持创新型龙头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研发体系。不断探索农业科技研究新模式,强化农科教、产学研结合,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基地、院校开展技术合作,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建立优势特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力开展攻关研究、成果转化、示范推广。

(三)加强科研人才的培养引进

结合国家和省“新世纪千万人才工程”重大培训计划以及全市重大科技项目,对全市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综合知识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加快选拔培养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科技、人事、组织等部门应制定出科技人才“引智”规划,开通科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建立人才引进基金,积极引进各行各业科研机构急需的各类科技人才。政府有关部门应从子女入学、配偶安置、户口落实和住房解决等具体问题上科研人才引进培养的政策和配套措施。

(四)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

市、县(区)财政要切实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在年初编制预算或超收分配中,建立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应用技术研发经费分别达到同财政当年预算支出的2%、1%,鼓励创新型企业和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发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办科技贷款、知识产权质押业务,择优发放科技贷款。引导企事业单位、业主向科研机构投资、入股等。科技主管部门的科技计划项目应重点向科研机构倾斜。

(五)完善激励机制,落实优惠政策

各级各部门应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发挥科技人才作用的意见》(巴委发[2003]31号)精神,认真兑现农业第一线科技人员“一保二挂三配套”政策,允许技术、专利、管理等要素参与利益分配,充分调动科技人员进入全市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同时,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着力抓好在科技、经济、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优惠政策的落实兑现。

(名词解释附后)

附件:

名词解释

科技活动人员:由科技管理人员、课题活动人员和科技服务人员组成。

科技活动科学家和工程师:指科技活动人员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职务)的人员和不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职务)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

从业人员:指由研究机构直接组织安排工作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总数。包括固定职工、国家有编制的合同制职工、招聘人员和返聘的离退休人员。不包括离退休人员和停薪留职人员。

R&D活动:研究与发展(R&D)活动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进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指调查单位在报告期内用于内部开展R&D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实际支出。包括用于R&D项目(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以及间接用于R&D活动的管理费、服务费、与R&D有关的基本建设支出以及外协加工费等。不包括生产性活动支出、归还贷款支出以及与外单位合作或委托外单位进行R&D活动而转拨给对方的经费支出。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三级地方财政的科技经费。不包括国务院部门拨给地方各部门的科技经费。

上一篇:村镇发展建设服务年终总结 下一篇:人事局加强人才服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