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拉丹式宣传

时间:2022-10-05 11:21:34

日拉丹式宣传

“日拉丹式宣传”是恩格斯归纳的法国记者艾米尔・德・日拉丹(émile de Girardin,1806-1881)的宣传方式。这种宣传的特点在于耸人听闻的猛烈抨击和揭露,鼓动内容广泛,经常造成轰动效应。

1851年,恩格斯在评价法国社会主义者比・约・蒲鲁东的著作《19世纪革命的总观念》时说:“书中招摇撞骗的货色是很妙的。第二部分,从《清算》开始,把日拉丹式的宣传和施蒂纳式的吹牛熔于一炉,实在无人能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346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恩格斯这段话起因于马克思与他讨论蒲鲁东的这本书。马克思1851年8月8日给恩格斯的信中详细叙述了书的内容,同时做了大段摘录,并把书寄到曼彻斯特恩格斯处,请他对此书发表详细的评论。恩格斯所写的关于该书的研究笔记,于1851年10月底寄给了马克思,现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一版44卷,即《对蒲鲁东的〈十九世纪革命的总观念〉一书的批判分析》。

日拉丹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报业改革家,一位法国将军的私生子,一生在宣传上追求轰动效应。他从1828年起从事新闻工作,先后创办《飞鹰》周刊、《益知》杂志,1834年当选为议员。1836年7月1日,他创办了法国的第一份半廉价报纸《新闻报》(La Presse),定价2苏,为当时报纸价格的一半。其他报纸效仿,结果巴黎报纸的总发行量在几年内增加了一倍多。这是法国廉价报纸历史的开端,尽管尚不是最低价。

《新闻报》创刊号宣称无意阐发某种学说,是独立报纸,旨在为民造福。该报大量刊登社会新闻,以及有关衣食住行方面的知识。1836年10月,巴尔扎克的小说《老处女》在《新闻报》上连载。此后各报竞相模仿,开始了一个报纸连载长篇小说的时代,并逐渐形成法国报刊的文学传统。

1863年法国出现首家1苏的廉价报纸《小报》(Le Petit Journal),日拉丹则首创企业化报业管理公司,这种报业管理形式逐渐替代了靠政府或政党津贴生存的政治性报纸的经营方式。1872年他买下《小报》,1874年主持《法兰西共和国官方日报》的政治版,这两家报纸为法国共和派最后战胜保皇派奠定了舆论基础。他逝世后的第二年,自传体小说《艾米尔》出版,这是他最后的“轰动”。

日拉丹的政治态度经常随舆论的变化而变化,他对法国总理基佐的揭露,一定程度成为导致七月王朝(1830-1848)的导火索。他支持新生的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1),甚至进而同情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起义,因此曾被秘密关押10天。随后他转而支持总统路易・波拿巴,不久又成为波拿巴的反对者,在波拿巴后被流放比利时。第二帝国(1852-1870)时期,他在政治上仍然摇摆不定,马克思称他是“冒险家、空想家和批评家的这种奇特的混合体。”恩格斯说:“德・日拉丹先生总是准备着随风转舵的。”

日拉丹式宣传就鼓动的内容而言,主要还是站在革命一边抨击反动派,恩格斯曾以某种程度的肯定口吻谈到他,对他的宣传模式做了如下的描述:“由于预料到可能和基佐内阁决裂,他就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或通过他的那些身居高位的朋友和人,尽量地搜集各种肮脏的交易、贿赂、舞弊等等的情报。……他曾不只一次地威胁政府,如果政府一意孤行的话,他将把满腔怒火全部对它发泄出来。……德・日拉丹先生看出内阁已彻底瓦解,毫无力量,他终于认为该把自己那个装满丑事秘闻的潘多拉的盒子拿出来了,通过揭发那些甚至会动摇众议院之‘腹’[指法国众议院里面支持基佐政府的多数――编者注]对内阁的信任的丑事,彻底击溃这个已经摇摇欲坠的内阁。”1892年,恩格斯在书信中回忆道:“那时,《新闻报》(日拉丹主编)每天都刊登揭露某种丑闻的新材料,或是一家别的报纸对他的一些指责进行的回答;这样一直继续到路易-菲利普被打倒。”

这种宣传方式在蒲鲁东那里,表现同样十分明显。因而,通过了解马克思对蒲鲁东的评价,可以再次看到日拉丹式宣传的特点。1865年,马克思在《论蒲鲁东》一文中写道:“致命的批判,刻薄的讽刺,对现存制度的丑恶不时流露出来的深刻而真实的激愤,革命的真诚……这种耸人听闻的著作在科学中也像在小说文学一样起着自己的作用。”“根据具体情况把这些矛盾变成出人意外的、大吹大擂的、时而丑恶、时而辉煌的怪论。科学上的招摇撞骗和政治上的投机,都是和这种观点分不开的。对这种人来说,只有一种动力,那就是虚荣心,像一切爱慕虚荣的人一样,他们所关心的只是眼前的成功、一时的风头。这样,那种例如使卢梭不断避免向现存政权作任何即使是表面上的妥协的简单的道德感,就必然消失了。”

日拉丹是一位颇有个性的复杂人物。在他客观上对革命起到推动作用的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他持某种程度的肯定,但对日拉丹政治上的变化无常和追求轰动,以及他的宣传方式,总体上持否定态度。日拉丹式宣传的内容在特殊时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他运用这种方式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轰动和一时的风头,还有自己的利益,这些,显然是他们不赞成的。

(辽宁工业大学文化传媒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布尔什维克的第一家机关报《前进报》 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