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汶上佛牙

时间:2022-10-05 11:20:24

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当天,“盛世佛光――汶上宝相寺塔地宫出土佛教文物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幕。此次展出的展品包括佛牙、舍利、金棺银椁、跪捧真身菩萨等29件珍贵佛教文物,这是宝相寺塔地宫出土佛教文物首次大规模外展。

一枚佛牙,从古印度来到大唐,然后历经五代、北宋,然后停驻汶上,而今它又从汶上来到济南,好似佛祖释迦牟尼亲临现场……

“第二法门寺”的过去和现在

佛牙、舍利、金棺银椁、跪捧真身菩萨……20年来,第一次离开汶上宝相寺,同样也是800多年来的第一次离开。

6月14日,本刊记者在山东博物馆三楼展厅看到,门外已排了长长的队伍,而展厅内,不同于其他展览人群的嘈杂,人们满怀虔诚,不时有人跪地向佛牙、舍利、跪捧真身菩萨等叩首行礼。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9月中旬,为期三个月。

汶上,古称中都,孔子曾在此任中都宰。这里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发祥地,又是古代的佛教圣地。宝相寺位于汶上县西北隅,始建于唐代,初名昭空寺,北宋时扩建,更名为宝相寺,成为汶上境内规模最大的千年古寺。

宝相寺塔是宝相寺的唯一遗存,也是汶上建城千百年来保存最完好的地面建筑。宝相寺塔又名太子灵踪塔。此塔始建于北宋年间(公元1112年),塔高45.5米,为砖砌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建筑。

1938年,日本侵略者炮轰宝相寺,千年古刹夷为平地,塔刹相轮遭劫;1947年内战,塔身受到炮弹重创;初期,塔基台栏被盗挖破坏;上世纪70年代初,的塔基清理后用水泥裙保护起来,地宫宝藏幸运躲过了那个疯狂年代。

时间到了1994年,这一年的3月9日,文化遗产保护人员在修葺宝相寺太子灵踪塔时,意外发现了通往塔宫的隐门。经考古人员一系列探勘发掘,于当年3月15日打开了用青砖、糯米和白石灰混合砌垒成的隐门。

隐门后是隐藏近千年的甬道,长3.39米,宽0.97米,高1.65米,进甬道便可看到佛龛,当时檀香扑鼻,金光闪烁,佛龛上方摆放着一石匣。打开石匣内有金棺,金棺放在银制棺架上,金棺前有银制水月观音菩萨一尊,上面覆盖黄绫和108颗水晶摩尼珠,内有檀香木盒,盒内有佛牙一枚,舍利子936颗。

塔宫南壁上刻有:“任城左荣义,荣士,中都束德儒,同迎佛牙归葬,时政和二年三月十五日。”

汶上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陈洪亮介绍,这些在汶上宝相寺地宫之中沉睡了900多年的珍贵文物,终于在世人面前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它们的出土曾在海内外轰动一时。

因为诸多文物,尤其是佛牙的出土,宝相寺被称为“第二法门寺”。

从古印度到汶上,佛牙的千年“大迁徙”

佛牙是整个展览现场的核心。

本刊记者在现场看到,众多参观者排队经过供奉佛牙的金塔之侧,很多人跪地行礼,表达他们的崇敬之情。

还是细数一下这颗佛牙的来龙去脉吧。

释迦牟尼佛涅后,所得的舍利,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未烧尽的遗骨残片,如四颗牙齿(现人间仅存二颗),一截手指骨、两根锁骨、部分头顶骨及几根头发等。

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佛有四牙舍利,一在天帝释处,一在犍陀罗国,一在羯陵伽国,一在阿罗摩邑海龙王宫。

汶上发现的佛牙是由唐朝高僧悟空于公元790年从犍陀罗带回中国的。

悟空是继玄奘西天取经之后影响最大的西行高僧之一,是滞留天竺时间最久的求法人,也是有记载的唐朝最后一位取经人。后来,吴承恩借玄奘的名气塑造了唐僧形象,同样借用了这位高僧的盛名,演绎出一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在历史上,佛牙一直是正统法权、即皇权的象征。佛牙祭祀是皇帝的专利,其地位相当于“传国玉玺”,新登基的帝王多以获得佛牙垄断祭祀权作为取得正统皇权的象征。

“悟空佛牙”在皇宫供奉了四年后,于公元794年移奉长安城大庄严寺新修佛牙宝塔。60年后,唐宣宗还亲自到大庄严寺观礼佛牙。

五代时,石敬瑭曾把佛牙隐藏在宫禁,秘而不宣。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熙宁五年九月,沈括在咸平县一佛寺看到一颗神异的佛牙,由“执政官取入东府”。当时的东府执政官是王安石。不久,宋神宗下诏,在大相国寺建了一座木塔,藏置这颗佛牙。

日本国求法僧人成寻,时在京师,他在日记《参天台五台山记》中说:熙宁五年十月二十三日,在大相国寺礼“佛牙堂”,见佛牙重重敕封,看佛牙要“取旨方开”,“见彻琉璃佛牙放光,稀有不可思议。悲泪无极!”

王巩《闻见近录》记载:这颗佛牙由“神宗迎之禁中,遂御封匣而归之。今人罕得见者。”从此下落不明了。

以上记载都是北宋熙宁年间的事。按1994年宝相寺塔地宫出土的石匣记载:熙宁六年,佛牙来自“京师嘉王宫”。嘉王宫就在“禁中”,即皇宫。发现的佛牙上有“东府”二字,证明这就是北宋熙宁年间曾为王安石供奉过的“东府佛牙”。

熙宁年间,佛牙下葬之时正逢道君皇帝(徽宗)崇道灭佛:诏令天下“寺院”改称“宫观”;释迦牟尼佛改称“大觉金仙”;大相国寺供奉的神圣“道宣佛牙”流放大海……在这样的形势下,宗室赵世昌求得的悟空佛牙只能秘密埋葬,显得法事匆匆。佛牙入葬15年后,金灭北宋,改中都为汶上,至今已900年。

从此,中国的佛牙在历史长河中淹没了。以至于明成祖不得不到锡兰索取佛牙,借以宣示自己的帝位受命于天。

通过无数典籍,我们梳理出了汶上佛牙的流传路径:唐僧悟空从犍陀罗王城带回长安,先进入皇宫,后供奉在大庄严寺佛牙宝塔;唐僖宗携至成都;五代后唐至洛阳;后晋由洛阳到开封;北宋仁宗朝曹皇后瘗藏于咸平县洪福院;沈括过咸平再次发现,执政官王安石取入东府,神宗诏留大相国寺建木塔封藏,辗转流入嘉王宫;宗室洋州侯赵世昌求来中都县,建造太子灵踪塔;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三月十五日瘗葬。公元1994年3月15日,佛牙出土――冥冥中应验了“阴进阳出”的佛家说法。

作为佛舍利,解放后第一次发现是在法门寺,第二次发现就是在宝相寺。汶上是继法门寺发现佛指舍利之后又一次重大发现。佛牙舍利在佛教界是至高无上的圣物,在文物界是稀世珍宝。佛舍利一次发掘数百颗,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史无前例的。

而今,佛牙首次来到了山东博物馆,在金碧辉煌的金塔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佛祖释迦牟尼的身影……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20年前,著名史学家周绍良到汶上县观瞻了佛牙舍利和出土的佛教文物,作了客观评定:这批文物是至高无上的佛教圣物。他讲了三条依据:一是十三级佛塔是佛塔建造的最高品位,只有安葬佛祖的灵骨舍利才能建十三级;二是安葬的规格也属最高等级,也只有安葬佛祖的灵骨才用石匣、金棺、银椁;三是石匣棺头有跪拜式铁胎泥塑菩萨。这尊菩萨造像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珍罕无比。

就在佛牙舍利出土的一年后,山东省宗教局批准汶上县重建宝相寺。2006年,汶上县政府又在宝相寺的院外建成了大雄宝殿。

除了佛牙舍利,目前国内唯一发现的双膝跪姿捧真身菩萨像是此次重量级展品之一,菩萨发髻高束,躯体微躬,双手于胸前呈恭捧状,双膝跪于莲台上,佛教界称他为“捧真身菩萨”,意思是双手捧着装在盒子里的佛牙。

跪姿菩萨目前仅发现两尊:除宝相寺出土的跪捧真身菩萨外,仅有陕西省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一尊捧真身菩萨,菩萨单膝跪地,是唐懿宗为供养佛指舍利而特别制造的。

2014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除了最具特色的“盛世佛光――汶上宝相寺塔地宫出土佛教文物展”,由山东省文物局、山东博物馆共同组织的孔子学堂――讲述文物里的《论语》故事;模拟考古――用行动保护遗产;文物修复室开放――缺失的美到完整的美;千丝万缕――带你零距离体验鲁绣;现场拓片――古典美的复制与传承;非遗项目演示――剪纸;木版年画制作――寻找记忆留住乡愁;中国古琴诸城派名家音乐会等纪念活动同期举行。

上一篇:微信圈,生意圈 下一篇:农村幼儿教师应如何与家长沟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