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过“六一”

时间:2022-10-05 09:32:28

以时间为序

[二十世50年代]我们的“六一”有点甜蜜,有点苦涩

新中国的第一个“六一”是这样的:孩子们戴着红领巾,在儿童节那天自己组织活动,纪念那些不幸的同龄人,并且树立下宏伟的理想。很多年后,他们或许会对自己曾经的天真哑然失笑,但是不会后悔自己度过的那些没有礼物和快餐的儿童节。

现年66岁的张芳老人是一家油脂化学厂的退休职工,回忆起上世纪50年代度过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微笑便在她的脸上荡漾开来。“我们那个年代过的儿童节,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的,那种感觉就是甜蜜中夹点儿苦涩,滋味叫人难忘。”我的童年是在上海度过的。1953年我10岁,“六一”前一天,老师告诉我们明天是儿童节,学校将组织看一场电影。当时看电影可是件稀罕事,我激动得几乎一晚上没睡,就盼着天亮。天终于亮了,我早早起床,倒马桶,生炉子做饭,早饭还没熟我就早早赶去了学校。到校时,学校不大的礼堂挤满了和我一样兴奋的同学们。当影片的音乐响起时,礼堂里或站着或坐着的同学们激动得脸红红的,拼命地鼓起掌来。我们当时看的是一场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具体细节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战士们杀鬼子时,同学们都起立鼓掌。看完电影已近午时,我赶忙回家开炉子烧饭。这时弟弟妹妹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我看了什么电影,我便绘声绘色地说给他们听,他们羡慕得很,那时看一场电影要五分钱,这对于一个靠父亲蹬三轮车为生的家庭而言,看场电影是件奢侈的事情。吃中饭时,爸爸破例给了我五角钱,要我带着三个弟妹到公园去玩。五角钱可是当时一家人一天的饭钱,我接钱时,心里既难过又兴奋。下午,我带着弟妹们去了人民公园和东郊,公园里热闹极了,到处都能看到身着蓝白衣服的学生们。路上,我给弟妹们每人买了一根冰棒、一颗糖果,弟妹们高兴得直跳。我心里却盘算着怎么着也要剩点钱回去买菜,于是没有再花钱。晚饭时,爸爸还不忘教育我们,儿童节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懂得报恩,要好好读书,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父亲当时说这话时很平淡,但影响了我的一生。

[二十世纪60年代]特殊时代,贫乏中也有欢乐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的记忆中,

“六一”象征着红领巾、游园会以及意气风发地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理想。

1958年出生的马德新老人,现在回忆当年的“六一”,免费乘坐公交车是他得到的最好礼物:卡在“”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在那个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的年代,能坐上公交车就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每逢儿童节,我们几个小伙伴就挤上拥挤的汽车,因为售票员阿姨在儿童节那天,不会问我们要票,能让我们来来回回地坐上一整天,可真是过足了一年坐车的瘾!有些家长,儿童节没时间带孩子出去玩,干脆就把他们送上公交车,让孩子在车上“玩”一天,既安全又省事。

而对于那时候正好读四年级的周国庆老人而言,记忆最难忘的却是,在那天妈妈带着自己去商店买了一套新衣服,这对于早已穿惯满身补丁衣服的他而言,是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啊!记得特别清楚的是那件衣服很大,袖子和裤脚足足卷了三道。母亲在回家的路上告诫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新衣服要爱惜着穿,以后每长高一点,就把袖子和腿脚往外放长一点,这样就能一直穿下去。”“呵呵,那时候怎么没发现袖子、裤脚的颜色不一样呢?”老人说着说着露出了会心的微笑!那时的“我们最喜欢看到学校门口挂着‘停课一周闹革命’的公告牌,这就意味着又放假了。”做游戏是六十年代童年时代消磨时光的最好方法,男生热衷于拍洋画、打珠子、官兵捉强盗、射麻雀,女生则喜欢踢毽子、跳橡皮筋、跳房子。他笑着回忆道:

“弄堂里充满了我们的欢笑声,任何地方都是我们游戏的场所,一个烟盒、一分钱、一颗玻璃珠、甚至一张纸都能成为大家游戏的工具。”

童年时代的电影院也给那时的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候看电影犹如参加仪式,可气派了,经常是几千人同看一部电影。”他们还专门编了一个顺口溜来归纳各国电影的主要内容:“中国的电影是新闻加简报,越南的电影是飞机加大炮,朝鲜的电影是哭哭又笑笑,阿尔巴尼亚的电影就是蛐蛐叫(主要描写游击队)。”

[二十世纪70年代]穿着军装过六一

70年代的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往往会记起儿时经常听说的一句话: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现在,他们多已过了而立之年,并且已为人父母,他们的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是他们在自己的童年时所无法想象的,但是,这并不能阻挡他们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心底涌现出阵阵甜蜜。70年代“六一”儿童节的“典型印象”:

衣着:白的确良的衬衣+蓝裤子+白网球鞋(如果是旧的要擦鞋粉,鞋粉这东西现在还有吗?)女孩子还要戴发卡。类似孙悟空紧箍咒一样的东东。

大合唱:脸上擦胭脂口红,描眉画眼;红领巾至少要整理10次以上才可以满意。

仪式:升国旗、奏国歌。吹号的、旗手必定是最帅气的虎头虎脑的小家伙。在六一前夕,可以把军号带回家,一般以练习为名吹个不停,让邻居侧目为止。腰鼓队的小女孩带着腰鼓蹦蹦跳跳,鼓点在马路上乱打一气。

主要活动:六一期间像电影里做特务一样潜入五保户、烈军属家中,悄悄打扫卫生,不排除同一天一家可以有N个小朋友去做好事的情况出现,最后的告别都一样,羞涩地红脸跑开说:我们是雷锋。

70年代的男孩子,最向往的时装就是绿军装。年近中年的中学老师吴庆平的眼中,记忆最深刻的是那年的5月份刚过,老师就向大家宣布,六一的时候,集体徒步去烈士陵园“走长征路”。消息传开,大家都兴奋得不得了,可是他却暗自发愁,因为,班上的男同学,大都有军装,自己却没有。走长征路,没有军装,可怎么行呢?回到家,就缠着父亲给在外地伯伯写信。伯伯是个裁缝,爸爸早就跟他说过,要请他帮自己做件军装。终于。赶在六一之前,伯伯把军装寄来了,还有顶军帽。

走长征路那天,穿着崭新的军装,神气得不得了。唯一可惜的是,在徒步的时候,由于太兴奋,重重地往湿湿的草地上一蹦。摔倒在地上,新裤子沾了一屁股泥水。后来才知道,那套的军装是伯伯熬了几个晚上,赶做出来的。

[二十世纪80年代]无忧无虑的童年

上世纪的80年代正处于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时期,处于时代相交的门槛上。那个年代的孩子有着较完美的童年,既没有60、70年代的贫穷之困,也没有90年代富裕生活之忧。那时的童年时光几乎无一例外地被一些细小的东西深刻影响着:来自美国的肥皂剧,来自港台的流行歌曲和来自学校门口的洋画和塑料小兵。

来自重庆的陈骁航,现在是一名小学教师。她记得自己5岁时过的那个“六一”。那天一大早,她穿着妈妈给 她买的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到学校参加“六一”欢庆活动。老师给每名同学都发了糖果,她还戴上了“好孩子”大红花。活动结束后,爸妈带着她和两个表姐一同到郊外去玩耍。当时城市里没有“麦当劳”、“网吧”,她最喜欢的就是由父母带着爬山、到郊外玩,每次出去都会玩得一身尘土,然后采一大把野花兴高采烈地回家。童年在她的记忆里,是在学校踢毽子、跳皮筋,那时她最喜欢看电视里播的《铁臂阿童木》、《阿凡提》等动画片。而每年“六一”时她最期盼的礼物就是大人给她买的新衣服。现在回想起童年,觉得那个时候是最无忧、最幸福的,虽然没有漂亮的玩具,没多少好吃的,但很自在。现在的小孩也挺幸福,有那么多玩具。那么多好吃的,但总觉得他们的童年少了点什么。

[二十世纪90年代]“洋快餐厅”里的儿童节

90年代的孩子,是伴随着《圣斗士》、《变形金刚》等外来动画片和刚登陆就火起来的“肯德基”、“麦当劳”等

“洋快餐”度过的。在新文化的冲击下,童年的记忆在这个时代的孩子心目中多彩而丰富。

武汉的王睿是今年新考入大学的大二新生,说起自己的六一。在一张1997年过“六一”的照片。照片记录的是,他正一脸幸福地在“肯德基”捧着鸡翅“猛啃”,父母趁机在一旁“偷拍”,当闪光灯突然闪起的一瞬间,孩子一脸错愕地抬头看着镜头,嘴角还留着鸡翅残渣。看着这张充满童趣的照片告诉记者,当时“肯德基”刚刚开店。“六一”前一天,父亲问王睿想要什么礼物,王睿说:只想去吃顿“肯德基”。第二天,王先生和妻子起了个大早,带着王睿到公汽车站搭车去。那天车站等车的人特别多,公汽上挤得不得了。尽管挤车挤了一头大汗,但车到汉阳后,儿子却仍难按捺一脸的兴奋之情。好不容易才到了“肯德基”,却发现店里已经挤满了前来用餐的小朋友。在排了整整半个多小时的队后,一家人终于买到了三份“洋快餐”,并在店内角落里抢到了一个座位,看着儿子啃着鸡翅,一脸幸福地环顾着周围的样子,王先生忍不住拿出随身的照相机,将这一幕抢拍了下来。

从洋快餐的第一次进入。到1999年,“肯德基”“德克士”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已开始占有一席之地,而现在“洋快餐店”几乎已成了孩子们节假日必去的娱乐场所了。他说,这张照片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城市的发展。

以空间为序

中国从1949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定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学校一般会为此组织相关的集体活动,并要求学生正式着装(普及校服前为白衬衣蓝裤子)。香港回归后,在民间约定俗成下,香港儿童节的日期仍为4月4日。民间庆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礼物给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游玩。

[日本]日本的儿童节,叫做“儿童日”,是一个传统节日。在每年的5月5日,日本的家庭都会庆祝孩子的长大。二战前,这个节日被称为“端午节”,并且只是男孩的节日。1948年,当这个节日成为公众假日的时候,便成了庆祝所有儿童幸福和福利的节日。在节日当天,日本的家庭都会在屋顶上悬挂鱼状的标志,用来象征儿童消除厄运,克服困难,顺利成长。不过日本在3月3日还有单独的女孩节,从上巳节发展过来,女儿节以摆放各种玩偶来庆祝。男儿节悬挂鲤鱼旗是源自中国的“望子成龙”和“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韩国]韩国的儿童节,开始于1923年,是从“男孩节”演变过来的。这也是韩国的公众假日,定在每年的5月5日。家长们通常会在这一天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或者其他游乐设施,让孩子开心地度过假日。韩国的儿童节是5月5日,每年节日来临之前,韩国的父母们都要给自己的孩子准备他们最希望拥有的礼物,各大百货商场也纷纷进行各种促销活动。尽管父母心目中的最佳礼物一般都是比较实用的东西,如书籍、服装、玩具等,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一些相关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韩国儿童最渴望的儿童节礼物是手机,其次才是游戏机、玩具、宠物、电脑和书籍等。

[印度]特别纪念日作儿童节。印度将独立后的第一任政府总理庄亚鲁的诞辰纪念日11月14日作为儿童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印度的儿童们会有各种民族气息浓郁的舞蹈、音乐表演,政府也会出面组织一些庆祝活动。

[土耳其]4月23日,是土耳其的“国家及儿童日”。这个节日来自土耳其独立战争期间1920年土耳其国民大会的召开日期。1929年,根据儿童保护组织的建议,这一天被定为儿童节。从1986年起,土耳其政府开始在4月23日庆祝国际儿童节。

[瑞典]“男孩节”VS“女孩节”欧洲国家瑞典也把儿童节分得比较细,每年的8月7日是“男孩节”,又称为“龙虾节”,意思是鼓励全国的小男孩学习龙虾的勇敢精神。这一天,孩子们要打扮成龙虾的样子,表演一些非常活泼可爱的节目。12月13日则是瑞典的“女孩节”,又叫“露西娅女神节”。露西娅是瑞典传说中专门保护女孩的女神,每到这个节日,女孩子都要打扮成女神的模样,为其他孩子做好事。

[俄罗斯]国际儿童节在这里诞生。俄罗斯的儿童节和国际完全“合拍”,就在6月1日。每当儿童节来临的时候,俄罗斯各地的孩子们都会兴高采烈地欢度自己的节日。还会表演一些民族歌舞,学校里则举行庆祝活动。其实说起儿童节的来历,与俄罗斯有重要关联。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哥伦比亚]儿童节戴面具、扮小丑中美洲国家哥伦比亚将每年的7月4日定为儿童节。在这个节日里,全国的学校都要举行各种生动活泼的庆祝活动,儿童们还常常戴上各式各样的假面具,扮成小丑的样子在街头玩耍,十分开心。

[巴西]看病打针,健康第一。巴西的儿童节在8月15日,这一天正好也是巴西的“全国防疫日”。所以,每到这个日子,各地的医生们都要为孩子们看病,还要给5岁以下的儿童注射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表明政府十分关心儿童的健康。另外,巴西的“圣母显灵日”10月12日也往往作儿童节,全国会有一些庆祝活动。

伊斯兰国家:快乐的“糖果节”,大多数伊斯兰国家都将斋月后第14天定为“糖果节”,对孩子们来说,这也是最快乐的儿童节。“糖果节”一般为期三天,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到附近的各家各户索要糖果。按照当地民俗,大人们不能拒绝儿童的要求,所以孩子们这一天总是能满载而归,欢天喜地。

[非洲国家]持续一月的儿童狂欢节非洲西部的国家大都有专门的“儿童狂欢节”,而且往往持续一个月。非洲人历来能歌善舞,在“儿童狂欢节”里,尽管人们的生活条件各不相同,但所有孩子都会,尽情欢乐,热闹非凡。

上一篇:校园歌曲创作漫谈(六) 下一篇:大榕树下来只八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