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思考

时间:2022-06-23 08:24:30

化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思考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找准切入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让学生体会成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与参与欲,才能有效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从事某种学习或活动的主要推动力,是探索的不竭动力。化学学习也是如此,化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起来枯燥无味,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只有激起学生对化学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能满怀激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整体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1巧设导入,使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的引入,不管是新课还是复习课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情绪。

导入常规的方法是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新内容,也即承上启下。这对于唤起学生旧知识的回忆和巩固旧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对吸引学生注意力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它对于激发学生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却产生不了很好的效果。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标、心理念,“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突出时代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引入也要更新观念,要符合新课标、新时代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情绪。例如: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可以设置几个简单的练习实验:

⑴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入试管里,然后给固体加热。

(A)讨论操作方法步骤;(B)实验注意事项;(C)观察、思考实验现象。

⑵往试管里加入少量液体,然后给液体加热;

(A)讨论操作方法步骤;(B)实验注意事项;(C)观察、思考实验现象。

实验分两组,先进行抽签,抽实验题号和实验先后,然后一组做实验,另一组评估实验,指出实验成功的经验和不足,并且对实验进行“优、良、差”打分。一组做完后,进行角色调换,做第二组实验。使学生实验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学生思考每个操作过程的原因、结果,从而为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创造问题。

学生通过实验、检查、评价,已经基本掌握该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这样做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又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情绪。所以,引入既可以是设疑、提问的形式,也可以是新科技、新信息的展现和介绍。引无定法,但要有法,即引入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2妙用实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现行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这些实验具有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特征。这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妙用化学实验,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动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氧气的性质”这一内容时,我为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课前准备好一个集满气体的瓶子,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里,让学生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学生发现,原来只是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后发生了剧烈的燃烧,此时学生产生了疑问,集气瓶里装的是什么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发生剧烈燃烧?此时面对学生的百思不得其解,我告诉学生,瓶子里装的是人类及动物生存所必需的气体——氧气。这样在鲜明的实验现象和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得知氧气最显著地化学性质就是支持燃烧。化学实验具有揭示事物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科学素养;对学生进行安全、环保、合作、节约等教育等功能。

3联系生产生活,让学生爱上化学学习

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最好的方法是使其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可见,将化学知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物质世界因化学而变得多姿多彩,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途径。如我们都知道食用加碘盐的重要性,可以预防碘缺乏症,那么炒菜时等菜快出锅时再放碘盐,有什么科学依据?学生通过相关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碘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碘酸钾就是碘的主要提供者,但碘酸钾很不稳定,在加热或光照时很容易分解,而不利于人体碘的摄入量,故此不要过早放碘盐。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切实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四、自我评价,在知识完善中发展兴趣自我评价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学习完一节、一章甚至一个模块后我们要及时地自我评价,通过简单的测试来检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寻找知识的遗漏点或遗忘之处。然后查阅笔记或资料填补知识的不足。在这样反复自我评价——知识填补的过程中寻找和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使所学的知识更加完整和系统,也使知识得到了灵活的应用。

4起伏有度、张驰协调的课堂

4.1教师的教学激情是化学课堂起伏有度、张驰协调的基础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激情。激情源于爱心,源于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爱,对化学生活生产知识的爱,对教学专业的爱,应该是激情的源头。有了爱心带来的激情,可以全天候、全身心地为学生服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实施‘教为学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激情来自自信。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文本,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需求,符合学生的实际,研究学生、研究教材,从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熟悉教案,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充满自信、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在课堂上才能够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4.2把握难度、形式多样、学生为本是起伏有度、张驰协调课堂的关键

①一节课40分钟,教师除了在激情和课堂引入下功夫外,教学设计中更要注意控制学生的情绪,要尽量使课堂起伏有度、学生情绪张驰协调,一味的追求活跃或放手不管,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化学键》的离子键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时要一步一步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在角色上发生改变。②复习课和讲评课要作到起伏有度、张驰协调好像比较困难,其实,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学生着想时,总能够找到钥匙打开这把“锁”。

总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 下一篇:浅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