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合”打造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时间:2022-10-05 08:22:27

“四结合”打造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效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众多教师努力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独具创造性的学科,更是受到了来自“高效课堂”的挑战。在长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尝试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四结合”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四结合”模式

高效课堂,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是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高效课堂要注重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本文以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成群结队去旅行》这堂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利用“四结合”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探索。

一、主题“任务驱动”与媒体“情境创设”相结合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充满快乐体验、充满探究挑战的人生经历。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主题,展示任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基础。

为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把教材内容作适当改动,以主题任务的形式出现:通过学生对各景物素材的复制、翻转、旋转等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并把任务设置成难度不同的三个层次:(1)复制图形,变出小鱼。(2)缩放图形,变化小鱼。(3)翻转图形,变形小鱼。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播放MTV“美丽的海底鱼类”让学生欣赏,并引出课题。然后,出示素材和示范图,并引出学习任务图:利用素材组合成海底鱼类图。这样通过多媒体情境的创设,不但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而且深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二、集中“讲解演示”与个体“尝试探索”相结合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用“电子教室”教学软件集中演示操作步骤。这种“集中演示法”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接触新知或答疑解惑时,使用此方法是非常简洁有效的。加上学生可以跟着屏幕同步模拟练习,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操作要领。

但“集中演示法”还不足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集中演示”还应与学生个体的“尝试探究”相结合。为此,我在设置第一关任务――“复制图形,变出小鱼”时,先让学生看老师的集中演示操作,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做一做,想一想操作的步骤和要领。

让学生从跟着老师模拟练习到尝试操作,这是一个知识和技能逐步内化,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实践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亲自操作才能体会到“先选中图形,后运行复制、粘贴命令”的要领。

三、组间“竞赛评比”与组内“互助合作”相结合

“竞赛评比”是信息技术课堂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过程中。但“竞赛评比”也有缺陷,会导致一些落后学生的失落感。因此,可以采取小组间的“竞赛评比”与小组内的“互助合作”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成就感与集体荣誉感。

为此,我在设置第二关任务――“缩放图形,变化小鱼”时,先强调注意点:在选中状态下用拖动双向箭头。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互助合作,在小组间竞争评比,变化出大小不同的小鱼,最后评选“冠军小组”。

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各异,导致了完成学习任务的进度不同。这时,采取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形式,不仅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提供了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合作、竞争的意识。

四、个人“自主学习”与同桌“讨论交流”相结合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好教师不仅奉送真理,而且教人怎样发现真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教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认知过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将自己探索到的知识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分享。

为此,我在设置第三关任务――“翻转图形,变形小鱼”时,先做旋转小鱼。让学生打开书本,认真读一读操作步骤,自学以后和同桌讨论收获和疑问。接着,师生交流分享学习经验:选中小鱼后,先单击“旋转”命令,再单击“角度”选项。学生掌握方法后,自主练习完成旋转小鱼。再练习翻转、扭曲小鱼。

让学生研读书本,学习操作步骤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让学生形成有疑难先找书本帮忙、先自己想办法解决的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将自己探索到的知识、自己的疑难困惑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培养了学生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意识,使学生懂得与他人交流沟通、相互学习的重要意义。

总之,“四结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有效地落实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知识、新观点,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利用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充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创新能力,从而建构起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魏成刚.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探索[J].新课程,2012,(02).

[2]黄慧.如何打造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 (24):113.

[3]陈大龙.浅谈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中小学电教,2012,(09).

[4]蔡有进.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初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2):34-35.

上一篇:例谈即时性操练在低年级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