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粼粼 2期

时间:2022-10-05 08:22:14

摘 要:提到摩天大厦人们通常会想到彬彬有礼,缺乏温情的写字楼以及里面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办公室生活;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中盒子般的摩天大楼变得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高,每天人们都是从一个盒子进入到另一个盒子里面,缺少了生活中的乐趣,而芝加哥水纹大厦的设计,确实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关键词:设计理念;独特;生态观

一.芝加哥摩天大楼发展的历史背景

美国芝加哥在1871年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火灾,这场巨大的灾难,最后将芝加哥夷为了平底,同时也让芝加哥迎来了重新规划整个城市的机会,各国的建筑师们都来到了这里,把这里当作他们发挥技艺和想象的一片乐土,因此美国第一批钢筋混凝土建筑在这里出现了,1885年,出现了首座有摩天框架的家庭保险大楼在芝加哥落成了,开启了芝加哥的摩天大楼建筑之旅,处于防火的需要,当时芝加哥的建筑纷纷以耐火作为第一属性,摆脱了纽约建筑复古样式的老格调,开创了基于工程技术与使用需求的建筑流派――芝加哥建筑学派,芝加哥建筑学派强调形式服从功能,在这个流派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人物,比如密斯・凡德罗,约翰・鲁特还包括现在的SOM事务所的创始人等等。

二.水纹大厦的设计理念

一个好的建筑离不开一个聪明智慧的设计师,设计这座大厦的设计师出生在伊利诺伊州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位工程师,母亲对服装感兴趣,他们一家人喜欢旅行,欣赏各地的桥梁、建筑是他们一家人最大的消遣,这也是她对建筑产生兴趣的根源,她的名字叫珍妮・甘,在她的建筑设计中,她通常用以柔克刚的方式,将人们从摩天大楼的阳刚之气中解放了出来,这是珍妮・甘一次浪漫想象的结果。

“流水波纹、波光粼粼”的创意是珍妮・甘设计师的主要设计理念,其目的是把高楼设计成一座风景,一座带有山峦和峡谷的大厦,当你走进芝加哥,仰望这座城市的天际线,你很快会被一栋温柔的建筑所打动,它流动的表面让人震惊,以260米的高度直冲云霄,庞大坚固,但以独特的立面设计,就像是被密歇根湖上的风吹起了涟漪一样,给人曼妙的视觉享受,别人称之为它是一座会跳舞的建筑,其主要的特点是它轻纱漫、举重若轻、动感十足。

三.水纹大厦设计的独特之妙

首先,水纹大厦建筑以波状混凝土的阳台构建轮廓,这样的外立面设计让人耳目一新,起伏跌宕的波浪,实际上是大小不一的阳台,环绕着整栋建筑,自然的留露出一种女性的风格,为芝加哥的天际线增加了几分妩媚的味道。在这个充斥着建筑理论和流派的时代,水纹大厦没有野心的温柔表达,十分令人敬佩。

其次,从大厦的主题向外延伸出60多厘米的距离,错落有致形成阴影,有效的遮挡了晓日的骄阳,这样的设计还有一个更奇妙的作用――解决了风对建筑破坏的问题,利用曲波疏散风力,在每一层都设计风路向上的阳台,蓝色玻璃幕墙和外悬的阳台创造出环形山谷的效果,让芝加哥的飓风迷失于其中,由于风被阻隔分离成很多小部分,整座建筑不在需要庞大的阻力器,风同时也被制服和安抚了;节约了成本,降低了施工难度,用低价解决了大问题,是这座建筑的成功之处。

再次,这座大厦从一开始就是供人居住而设计的摩天大楼,除了建立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建立了人与人之间亲密的人群关系,在空间里面没有办公室,而是以酒店、出租屋和自有住房的形式决绝人的居住问题,让人到公寓外面享受室外活动的同时并能有室内外的联络,就像是住在地面的时候能享受到一样。

最后,在芝加哥奥黑尔,一栋栋大同小异长方盒子似的的建筑,或许会让你很无趣,但是从她设计水纹建筑中我们能感受到,坚固的建筑外表中流淌出一种抒情诗的韵味,由于这种独特的味道,2004年这座建筑获得了摩天大楼建筑奖的金奖。

四.水纹大厦设计的生态之美

当今社会盒子般的摩天大楼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它的秘密性和舒适度也变的越来越好了,但是工作、居家就是从一个盒子到另一个盒子,就连在路上也是躲进一个移动的盒子里面――汽车,盒子里面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安逸,而盒子外面的生活却变的越来越糟糕,芝加哥曾经遭受过重工业污染,对城市环保问题上变的越来越重视,所以在水纹大厦的设计上,环保的主题是建筑师珍妮・甘的设计的核心,水纹大厦的底座很宽大,顶部是一个7500平方米的大地台,花园、泳池、跑到都分布在其中,开阔而舒适。水波纹阳台的设计自由开放,它使人接近欲又不过于打扰,与底座的花园形成了纵横交错,立体友好的交流空间。灯光下的水纹大厦给人的视觉美感又是一番滋味,玲珑剔透、恍惚间疑是银河落九天;同时设计师把大自然中最野性的部分介绍到这些水泥森林之中,整个大厦的设计,植入很很多绿色元素,不同类型的高性能玻璃,有助于减少日照辐射,裙楼屋顶的露台花园,可以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结语:

建筑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关注自己的居所,关注居所的气质和它所传递的价值观而不是那些奢华的装潢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天才想象将飘渺的诗意真正的变成我们可以触摸的一部分,这时候诗意不在深山密林,而出现在了繁华都市;而诗意栖居也开始由一句广告词变成了实在的生活意境,这样的生活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拥有。(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琪.《设计艺术欣赏》.修订1版.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

[2] 戴志中《建筑创作构思解析》.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 廖耀发.《建筑物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论高尔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情怀 下一篇:《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