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尔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情怀

时间:2022-10-20 12:34:49

论高尔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情怀

摘 要:二十世纪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从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到资产阶级的政治变革,从1905年革命到日俄战争,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社会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剧烈的社会变革,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引起俄国作家们深沉的思考。高尔基的现实主义作品《海燕》,《母亲》,《克里姆・萨姆金》在俄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划时代的意义,列宁曾赞誉高尔基是“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巴威尔;尼洛夫娜

二十世纪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从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到资产阶级的政治变革,从1905年革命到日俄战争,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社会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剧烈的社会变革,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引起俄国作家们深沉的思考。

此时的俄国文坛,活跃着多种文学力量,以托尔斯泰、契诃夫、柯罗连科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继续成为中坚的文学力量。以象征主义为先导的现代主义文学在文学的潮流中得到了发展,与此同时,以高尔基为代表的新兴现实主义文学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开始亮出其独特的声音。

高尔基早期创作方向是浪漫主义。1982年,高尔基发表了第一个浪漫主义漫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开始了创作生涯。1892年后,相继发表了《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老婆妇》(1895)、《鹰之歌》(1895)等。1898年出版的《特写与故事集》两卷本,使高尔基成为驰名欧洲的大作家。这些作品大都充满浪漫主义的激情,描写自由、爱情,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寄托了作者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激情。

进入二十世纪,高尔基在保持作品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流浪汉”的形象和明确的阶级立场等特征的同时,在创作中加强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批判,加强了对无产阶级未来的充满激情的呼唤。长篇小说《母亲》和散文诗《海燕》可以视为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尤其是长篇小说《母亲》,被称为世界范围内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

抒情散文诗《海燕》原是一篇小说的一部分,小说被禁,只有这部分被允许发表,这个看似没有“煽动倾向”的散文在发表后不胫而走,成为一份革命号召书。在《海燕》中,高尔基以象征的手法,描写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在大海上高傲的飞翔的雄姿。海燕这一形象,在当时被迅速理解为无产阶级的化身。在诗篇的结尾,海燕无畏地呼唤,“暴风雨来得再猛烈些吧!”是整个诗篇的主旨。《海燕》所体现出的坚定的、勇敢的斗争精神,鼓舞了当时无数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诗篇自身的气势使得它能被后人传诵,经久不衰。

《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创作于1905年革命失败后,主要取材真实事件――1902年索尔莫沃工业区举行的“五一”示威游行。1905年的革命失败后,无产阶级革命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从而迎接新的革命高潮。《母亲》恰恰很好的反映了布尔什维克党这一时期的任务,因此,列宁称之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被看作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史上的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小说以主人公巴威尔从旧时的青年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成长斗争过程为线索,寥寥数笔带过,重点描写了他的革命思想和英勇斗争以及他对广大群众的宣传和影响,描写了俄国工人阶级觉醒、反抗的艰难过程,揭示出无产阶级革命必将胜利的道理。巴威尔的形象代表了一类工人阶级共产主义者,揭示了工人阶级在接触马列主义后迅速成长的过程,是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工人运动进行了艺术性的概括。

母亲尼洛夫娜的形象是小说的主要线索,她是普通劳动者觉醒与成长的典型。母亲思想觉醒的过程,高尔基塑造的最为丰满和成功。不仅在结构上使小说更为丰满,在内容上也加深了作品的深度,展示了无产阶级运动的广度。从对儿子的不理解到理解、主动帮助儿子携带传单到农村和工厂、到最后“五一”示威游行儿子被捕,母亲坚强的挑起儿子留下的担子,亲身投入到其中。母亲从一位侍候丈夫、生儿育女的普通家庭主妇,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揭示出了普通民众思想觉醒的趋势。

小说里,高尔基热情洋溢的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光明前景,对无产阶级革命者给予了热切的期望,高尔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得到非常明显的表现。

纵观《母亲》的成功,作家第一次运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革命的发展中描绘现实、塑造人物。在思想倾向上,热情赞美无产阶级革命中的勇敢无的精神,揭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必将胜利的光明前景,流露着作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的特征。在充分肯定作家作品同时,也应当注意到,首先,在这样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上略显粗糙,作家为了突出人物觉醒的过程和革命的壮大,巴威尔和尼洛夫娜的精神觉醒呈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跨越,并且跨越之大之迅速难以使读者信服;其次,在人物个性塑造上也出现脸谱化的痕迹,每个人不是具体的特定人,而是一类人的缩影,提起巴威尔,他是革命者,但是他的面貌神态等却是很模糊。从这点可以看到,描绘个体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不是高尔基关注的重点,他通过这些脸谱式的人物是要揭示一个真理,那就是歌颂勇敢无畏惧的革命者的光辉形象,无产阶级革命必将胜利的信念。

1923年,高尔基完成了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步《我的大学》。这三部曲既是对作家自己人生经历的讲述,也是二十世纪初期俄国社会的一个写照,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意义。此后,高尔基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如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家的事业》,回忆录性质的特写《列宁》和《列夫・托尔斯泰》,政治类的《苏联游记》等。但是,在高尔基革命创作生涯中占据最重要地位的是一部四卷本的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这部小说未能完成,但是在高尔基的创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被批评家们看作是高尔基一生创作生涯的总结。

小说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萨姆金为中心人物,通过他的经历,反映了十九世纪末至1917年十月革命之间长达四十年的俄国社会生活史,既表现了主人公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的精神蜕化过程,”又展示了俄国社会中革命运动不断嬗变的历史进程。萨姆金是一个极端个人主义者,自幼就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内心隐藏着强烈的领袖欲。在历次的革命中,他时而随波逐流,时而接近革命,但是由于他缺乏真正的理想追求,固守自我而不去适应历史进程,在关键时刻落伍了,甚至对革命抱有敌视态度。在作品中,高尔基意在说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是人格退化的根本原因,革命中的资产阶级是虚伪的。这样的主旨或许并不新颖,但是作家在这部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深邃的哲学思辨能力、对历史过程客观的概括能力、高超的巨著构建能力和对文学的驾驭能力,都在向读者表明,高尔基不愧为文学大师。与以往的创作相比较,这部小说的一个创举就是主人公是所谓的“反面人物”。高尔基自己说,他在写一部“告别的”东西,这“告别“也许就是对俄国四十年的生活做个纪事,为一个逝世的阶级、一种逝世的生活作了文学上的“纪事”,小说虽未完成却获得了成功,正是获得了这种史诗意义的缘故。

高尔基作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他的成就无疑就巨大的。他以自己的创作理论指导着自己的创作风格,又深深的影响着当时俄国文学界。例如在《母亲》这部小说中,高尔基在艺术处理上作出的一些尝试,为无产阶级艺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小说体现的某些原则,后来也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文学的美学原则。尤其是在《苏联文学》的主题报告上,对俄国文学的现状、特征以及未来发展做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在俄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产生深远影响。高尔基活动轨迹始终围绕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共产主义事业,以高涨的革命热情和笔触赞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无产阶级革命者前赴后继,为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因此,列宁对其极高的赞誉也是当之无愧的。(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苏联]・高尔基《母亲》《海燕》《克里姆・萨姆金》

[2] 《俄罗斯-苏联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 《外国文学史新编》韩捷进

上一篇:浅析空想社会主义 下一篇:波光粼粼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