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吴圩新国际机场航站楼及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时间:2022-10-05 08:08:11

南宁吴圩新国际机场航站楼及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摘要:将为旅客提供一个独特而又便捷的出行和到达场所,为旅客和迎送人员营造一个舒适环境,带来一个愉快而温馨的出行体验。

从旅客的角度来说,一个完美结合最具有艺术魅力的建筑形态与传统建筑文化的花园式航站楼将成为他们愉快旅程的起点。

关键词:具有艺术魅力的建筑形态 花园式航站楼 功能清晰运营高效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

南宁吴圩机场是我国重要的省会干线机场,它与桂林机场、昆明机场和贵阳机场构成了我国西南部民用航空的主框架。

本次航站区规划的设计目标是:

适应南宁吴圩机场作为我国省会干线机场以及西南和西南地区的重华要交通枢纽的发展目标。

提供统一完整的设施发展规划。

指导南宁吴圩机场本期建设和未来中长期的发展。

完善机场对基地航空公司的功能支持,提高运营效率。

飞行区处于机场的东侧,空侧新跑道3200米建设,停机坪满足至少25个停机位使用,从而满足而2020目标年航空业务量的需要。

二、航站楼设计理念

航站楼是机场总体规划的主体,应是功能清晰,运营高效,服务灵活的。本方案设计展现了当代建筑设计高科技的美感,反映了中国西南部崛起的中心城市―广西南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迅猛发展和腾飞。

新建航站楼的设计方案将为旅客提供一个独特而又便捷的出行和到达场所,为旅客和迎送人员营造一个舒适环境,带来一个愉快而温馨的出行体验。

从旅客的角度来说,一个完美结合最具有艺术魅力的建筑形态与传统建筑文化的花园式航站楼将成为他们愉快旅程的起点。

新航站楼具有以下主要的设计目标:

为机场用户,旅客和迎送人士,提供一个便利、舒适的环境场所。

为机场当局和租赁用户提供高效的航站楼运营设施。

航站楼的内部布局便于旅客方便快捷地到达楼内的任何地方:方向清晰,标识明确。

图1:航站楼鸟瞰图

三、航站楼的建筑造型设计

采用了二十一世纪的建筑设计语言和新边锋设计手法,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南宁吴圩新国际机场航站楼,将成为提升南宁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

新航站楼设计构思的主题为山水绿城,壮锦璀璨,腾飞南宁

1.山水绿城――诗画般的山水意象

跌宕起伏的曲面屋顶远山的轮廓遥相呼应,再现了广西南宁山水如诗画般的意境。柔美的曲面顶棚,形成流动的航站楼室内空间;秀美的航站楼室内环境,通过航站楼内花园的巧妙设计劲情展示,出发与到达旅客均可强烈感受到把绿城南宁的“半城绿树半城楼”浓郁绿意。

2.壮锦璀璨――民族瑰宝与最现代化航站楼的完美结合。

壮锦是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是壮族人民最精彩的文化创造之一,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

通过设计巧妙地把壮锦的图案经过艺术提炼并简化之后,组成了屋面天窗和陆侧交通绿化带的图案。把最具有艺术魅力的建筑形态与最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的完美结合。阳光透过屋面天窗把壮锦图案洒向航站楼室内地面,旅客将在现代化的航站楼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神韵。壮锦光影将让旅客体验到屋面和地面组成的空间生动光影变化。

3.腾飞南宁――喻示南宁经¬济和环境腾飞和崛起

飞鸟般灵动的形态,航站楼的外形给人驭风而起的感觉―以流畅的曲线和曲面造型象征飞翔意念,体现“飞跃”、“升腾”的意味,象征着南宁经济的迅速腾飞。

弧形的屋盖,舒展的指廊两翼,既似飞鸟翱翔,又如飞行中的机翼。外形设计融入了航空器的特质。银光闪闪的外壳,具备了现代、流畅、浑然一体的建筑风格。

主楼波浪般起伏的屋面,流畅多变的外墙,犹如从环境优美的地平面乘势而起,屋面和外墙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变化莫测,步移景异,犹如一个不可分割的生命体。

飘动的曲线塑造出充满力量、速度和技巧的动态建筑,流动互融、节奏分明的建筑空间。

屋面的自然挑出盖住了车道边,水晶宫般通透的幕墙完全展现出来。

主楼和指廊的体形过渡非常自然,无论是陆侧还是空侧都浑然一体。

指廊的造型同样舒展大气,屋面连着朝机坪倾斜的外墙,与整齐排列的登机桥相映成趣。

整个外壳由银灰色的铝板和通透的玻璃幕墙所包裹,透出异常精美的感觉。

优雅的建筑造型与高效的建筑功能融为一体,互相平衡。

图2:航站楼夜景鸟瞰图

四、航站楼的空间设计

内置中庭花园的航站楼使人感觉优美和惬意,更为旅客提供了舒适怡人的候机环境。我们期望创造的是青山绿水的航站楼意像,为来往旅客提供了一段舒适,诗意的旅程。

室内空间的变化非常戏剧化,三维曲面的顶棚和侧墙紧紧相连,构成动感流畅的空间效果。在大跨的空间下面,没有多余的结构,视线开阔,旅客可以清晰地辨别方向。屋顶的轮廓从室外开始,沿着主要的出发流程起伏变化引导旅客,空间具有明确的方向感。

办票岛的顶盖仿佛从地面生长起来,独特的形态与建筑外形一脉相承。

充满绿意的航站楼内花园中庭与前庭,把自然景色与阳光引入到达大厅和行李提取大厅,空间上下连通,大大改善了到达旅客的感受。

一组组大大小小的天窗,为大厅洒满了自然光,空间在流动,光影在变幻。生机盎然的内部设计和商业空间,带给旅客美好的体验。

商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安排井然有序,人们可以从任何角度欣赏出港大厅的全貌,激发了他们在此购物、餐饮消费的乐趣。

进入隔离区后,又是特别安排的节点空间,旅客可以在此餐饮购物、眺望机坪。CIP旅客紧邻航站楼内花园,候机环境相当优越。

候机大厅也是出港流程的高潮,设计着重于商业的运作及服务。旅客在此逗留候机,商店相对集中安排,使旅客一眼就能看见多姿多彩、各式各样的商品。

到达旅客沿程可以通过玻璃幕墙看到外面的景观。

线型的空间结构引导国际旅客穿过边防检查、到达行李认领区。然后,走过检疫和海关,最后进入宽阔的迎客大厅。

国内到达旅客可以步行或从远机位流程到达行李大厅。

迎客大厅的中庭和前庭空间为迎接远道而来的宾客提供了最好的场景。

图3:航站楼候机大厅表现图

五、航站楼旅客流程

本次方案流程设计采用分层式布局。设计安排出发流程在三层(8.0米层),到达流程在二层(4.0米层),旅客主流程全程下行,功能分区明晰,以保证简捷、灵活、便利的旅客流线。

设计考虑了垂直交通中电梯的定位方式,满足残疾人士和部分旅客的需要。

在设计中,我们对国内出发和到达,国际出发和到达,国内中转国际,国内中转国内,国际中转国内,国际出发国内段,国际到达国内段,国际经停,贵宾流程,行李流程等,都做了合理细致的安排。

结合航站楼平面构形特点,合理布置旅客中转流线。通过中转厅的合理设置,旅客通过简单的换层,就能通过检查区域进入目的候机区域。方案以提高旅客中转效率为目标,设置了国内中转厅和国际中转厅各一个,各自服务目标明确,中转旅客更为便利。

六、结语

航站楼的设计应力求功能清晰,运营高效,服务灵活,为旅客和迎送旅客的客人营造一个便利、舒适的环境场所,带来一个愉快而温馨的出行体验。

航站区的各项设施的设计应以计算先行。以年旅客吞吐量和高峰小时旅客量及相关参数推算出陆侧交通、航站楼的运营设施、空侧跑道等需要的容量。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设计出整个航站区的基本规划构型方案。

航站区的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与远期规划的衔接,并且预留一定的灵活性。航站区的设计方案应整体考虑,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参考文献: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一期航站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上一篇:武钢集团公司新建办公大楼工程设计回顾 下一篇:浅析建筑施工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