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专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05 07:08:18

新形势下中专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

摘 要:德育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灵魂的系统工程,学校的德育工作,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这是党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作为中专教育工作者,着力研究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就中专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对推进德育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德育工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德育;中专;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393-02

一、新形势下中专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就是行动的指南。德育培养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历来受到重视。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成就和矛盾并存,这不仅给成人造成了影响,同时也对青少年学生造成了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由于处于中专教育的相对较低层次,从教师到学生,都出现了不同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例如,由于教师不愿在德育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下工夫、花时间,导致教学方法形式单一、陈旧;学生认为中专教育是没有前途的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少数学校专业政治教师成了学校多余的人员;有些教师认为中专学生就是同龄人中学习水平较差的人;教师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安排教学,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显得没有计划、没有目的、缺乏系统性。从教师到学生的这种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中专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2.价值观念偏差大。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也处于急剧变革中,文化与思想的多元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加上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的发展,使中专学生能够有机会接受来自各个途径的信息。但与此同时,中专学生接受价值观念与思想感染也表现出多元的倾向,我们在课堂上讲的一套,完全被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丑恶现象抵消,给学生留下的是苍白无力的说教,使学生认为我们所宣传、灌输的都是假、大、空的东西,中专德育工作内容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现实与理论不符合,学校教育太单纯。不能很好地回答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德育脱离学生思想实际,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问题,不能很好地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不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另外,由于思想的不成熟和对中专教育学习认识的不到位,使中专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较大偏差。对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有曲解,德育工作重课外、轻课内,重活动、轻效果,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业余的事,无关紧要。直接影响其在学习与生活上的正常表现。所以,往往搞活动,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问津。

3.德育现状与社会变革出现不相适应矛盾。一般来说,中专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状况比中小学复杂得多,甚至也比大学复杂,其德育状况正好处于大学和中小学之间,困难和问题明显较多。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中专学校德育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积极探索做好中专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根据党和国家教委的教育方针,学校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的、主动的、和谐的发展。我们感到德育工作在紧抓教学主渠道的同时,应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特点,重视丰富和活跃校园的文化生活,并以此为载体,实施渗透教育。在社会大变革的新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活等环境对德育工作有较大的影响。首先,市场经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青少年学生是参与未来市场竞争的新一代,德育工作在努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正当竞争的同时,还要防止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侵入思想道德领域的负面影响。因此,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如何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不致沦为见利忘义的金钱拜物教徒。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孕育了无数伟大的华夏儿女。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将这些美德继续传播,并将其发扬光大,以致可以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首先,缺乏志向与理想。自我激励差,价值观呈现功利性、世俗性、庸俗化的倾向,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玩乐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追求目标。胸无大志,贪求安逸与享乐,是当今不少学生的基本心态。经济全球化为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机遇,它促使我们用更宽阔的眼界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开放心态和全球整体观念,也有利于我们吸收世界文明的精华来培育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但经济全球化也给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来了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发展造成了民族国家间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并将产生由经济认同带来的民族认同问题,使部分大学生对本民族认同弱化。其次,诚信不足。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都是强调应试教育,而对学生德育的要求并不高,这种重知识教育、轻道德教育的思想,致使诚信失去了文化传承的最佳途径,诚信教育也就相对弱化了。一些学生往往因受到有关的所谓行风、社会风气的影响,办事说话不够守信,诚实不足,“圆滑”有度,“老练”而“世故”,纯朴中似乎夹杂着一些浊气,影响了基本做人的准则。

二、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实现路径

1.强化德育教育思想意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人的正确思想和行为不会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的教育和养成的。研究表明,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和提高一般是由日常文明行为习惯开始,到伦理道德,再到政治思想,最后上升为人生观、世界观这一轨道行进的。可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世界观的基础,所以,思想品行教育应是职业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人的正确思想和行为不会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的教育和养成的。研究表明,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和提高一般是由日常文明行为习惯开始,到伦理道德,再到政治思想,最后上升为人生观、世界观这一轨道行进的。可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世界观的基础,所以,思想品行教育应是职业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而常抓不懈。以德治校,是相对依法治校而言的,它是构建学校管理文化的核心。学生及社会对思想道德品质内容长期形成的社会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形成了“三全”(全员、全程、全控)育人的体系,注重德育队伍的素质培养,注重德育工作的经常性、针对性、实效性、渗透性和主动性。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按照专家的说法,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禁条”,因此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具有约束、禁止的功能。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肯定有约束或禁止青少年的一些言行的内容。重视德育是我国的民族传统,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教育,都是以德育为中心的。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地引导学生步入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活,正确认识自我人生的价值和与他人或社会的关系,从而尽可能合理有序地筹划人生、调整行为、理顺关系,创造性地开辟他们的未来。当前学生接受思想政治信息的渠道众多,内容繁杂,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解决好思想教育与学生心理倾向之间的矛盾。通过点化,帮助他们提高鉴别力,接受正确的价值导向。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学生对就业与择业,生存与发展关系进行讨论,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3.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德育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我们要使教学技术的优化,就是实现德育工作目标的最优手段和方法。当前,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必须坚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说教式为情感式、变单向式为多向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等基本原则。其次,克服随意性,加强计划性。学校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实施德育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中等专业学校还应当根据德育类课程的递进性,科学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德育的对象是人,人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思想倾向以及各种各样的差异性,德育的实施过程只有符合对象的实际,才有可能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第三,我们要勇于竞争,创新意识的培养。竞争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就业者在激烈的竞争中必须接受社会对自身的智慧、能力和劳动成果的检验,接受优胜劣汰的考验。我们要教育学生参与竞争,不仅要有勇气和决心,还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更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敢于创造,做他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善于开创新局面。要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勇气,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克服闭锁心理,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竞争意识还要培养学生不怕承担风险、不怕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培养跌倒了能再爬起来的勇气。

三、结束语

总之,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指导,因此注重从思想上对学生教育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因此,新形势下中专学校德育面临着学生素质参差,教师及学校各方面认识各异,校内外文化环境不同等困难,需要建设以学生为主的“希望工程”,教师为主的“园丁工程”,环境为主的“阳光工程”实施素质教育,从而形成完整的中专德育教育的体系。

上一篇:面向软件工程专业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 下一篇:后现代主义师生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