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劫》历史的杀伐与救赎

时间:2022-10-05 07:04:34

《大明劫》历史的杀伐与救赎

看惯了太多飞天入地、造型夸张的“古装片”,冷不丁面对市场上一部态度严肃、考据严谨的所谓“历史片”,竟多少有些不适。但沉下心来,笔者很快便进入到影片苦心营造的明代末世氛围之中。

金庸曾道:“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专制、最腐败、统治者最残暴的朝代,到明末更成为中国数千年中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暂且不究这一说法是否公允,对于《大明劫》片中所描述的那个时代来说,确属压抑、凋败而无疑。

1642年,大明王朝已经走过274年风雨飘摇的时光,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之中,外有李自成攻城拔寨,已将开封城牢牢围住;内有瘟疫横行,十户九死,全国笼罩瘟疫的恐怖阴影下。无奈之下,崇祯帝将本已打入死牢的名将孙传庭释放,令他率大明朝最后一支精锐去解开封之围,生死之战即将打响,社稷江山命悬一线。一片凋敝的氛围中,来自苏州吴江县的江湖游医吴又可正在追赶瘟疫的步伐,意图找到破解这一病症的药方。

潼关城下,枭将孙传庭和仁医吴又可相遇了。这是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历史上也并无二人交往的记载,但在影片中,他们却真真切切地相遇了,一切顺理成章。随着瘟疫在军营中的扩散,一种悲凉绝望的氛围开始弥漫,两军交战在即,眼看一个个身强力壮的士兵短短几天就变为横陈车架上的具具尸体,孙传庭怎么能够不心急如焚?邀而不得,于是便像劫持一般将吴又可驾到了军营,想要借吴医师之手控制瘟疫蔓延。

由此,影片找到了历史人物之间一种有趣的映照关系。一个是庙堂之上的饶勇悍将,虽有报国之心,但却生性暴戾,面对贪赃的粮官和自保的土豪,眼都不带眨就地正法;一个是江湖之中的仁心医者,常怀慈悲之念,宠辱皆可不惊,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执拗地亮出不卑的勇气。这两个人难说志同道合、却又惺惺相惜,在杀伐与救赎的几番撕扯之中,揭示着人心世道以及改朝换代的永恒规则。最终,吴又可大逆不道的医治方法或许可以驱散瘟神,但孙传庭却独木难支,无法阻挡明王朝的大厦将倾。

毫无疑问,《大明劫》是近年少有的一部有态度的历史片,穿越历史的迷雾,掩藏不住的是以史为鉴的当下关切。作为逐渐引人瞩目的一对影人组合,王竞的导演、谢晓东的制片兼编剧,继广受好评的《我是植物人》《万箭穿心》等片之后,转身投向近年银幕少人问津的明朝时空,在这部历史片中延续了他们一贯的写实主义手法,去除外在的花巧,追求以扎实的故事和人物命运打动人心。

伴随着投资增加,影片的商业诉求有着明显提升,但并没有因场面的铺排而忽略对细节的营造和质感的追求。那些据说还原度非常高的明朝火炮虽然在银幕上转瞬即逝,不会引发历史和军事发烧友之外观众的任何关注,但创作者的这种考究态度无疑值得尊敬。瑕瑜互见,或许是影片刻意追求一种谨严的历史正剧风格,使得影片的整体调度和剪辑手法略嫌传统,大量的内景和缺乏动作性的对话拖缓了影片的节奏,部分段落有冗长之感,对于习惯了速食和快节奏的影院观众来说,恍若有置身自家客厅的错觉。

上一篇:发挥媒体属性,强化品牌差异 下一篇:票房163亿元 新增影院200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