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公会

时间:2022-10-05 05:40:16

昆德拉写过一段话,我曾不止一次引用过,特别是从前年少轻狂喜好浮夸的年纪。来不及翻找旧书堆,这里就说个大概吧:当摩托骑士风驰电掣的时候,他的过去就被抛在了身后百公里外,而未来还在前方不知什么地方,骑手身处于时间断开之地,他的全部精神倾注于这一秒,速度让他拥有仿佛失去肉体般的轻盈,他不会恐惧,因为恐惧来源于未来――这是我看过对速度最深刻的洞察和最客观的表述,虽然昆德拉的原意同样不乏批判。

自工业革命以降,很多人对速度充满恐惧,他们的反对往往以怀旧、复古的方式表现出来,譬如灵魂、譬如慢生活等等。仿佛速度与缓慢建立了一个天然的二元对立,速度是现代的,所以缓慢就是传统的,速度是粗野的,所以缓慢就是优雅的,速度是狂热,缓慢就是冷静,速度是猛烈,缓慢就是细腻……作为一个本性慵懒的人,我也很喜欢缓慢的生活方式,但如此简单的二元划分才是真正的粗野而缺乏理性。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生命本就丢掉了过去、得不到未来,因为出生只是遥远的传说,更不可能永存。在历史的维度上命若朝露,短短数十年和摩托骑士当下的一瞬有多大差异?那么速度与缓慢又有多大区别?

终究只是两种生活方式。假如它们是对立的两维,那么之间应该还有比汽车档位多得多的节奏在被迫站队,果然沉默的永远是大多数……生活怎么可能只有一种节奏?生活又怎么可能一直一种节奏?就连饶舌也不会一直弹啊弹的呀。

有慢就有快,有张自有弛,一呼一吸之间生活才能继续,所以单纯的速度并不具有道德的臧否意义,何况意义本就是人为加诸生活之上的东西。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生活速度委实有些太快了点,快到一个丝要想赶上同班的高富帅需要三辈子,快到一个试图改变自己生活层次的人或许不得不甩掉一切可能的包袱,以便轻装上阵。这么说是因为最近看到一个资料,近年贫困农村老人的自杀比率始终处于上升态势,更可怕的是周遭老人对此的坦然、淡然,而年轻人则是漠然、当然。

现代化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冲击之一,就是对传统家庭(家族)观念的摧毁,这一现象自民国就已开始,至今仍在悄然继续。原因或许很简单,就像工业革命摧毁农业经济后,解放出大量的城市无产劳动力来填满工厂车间一样,摧毁家庭,逼迫大批的流氓进入荒野之地,填充真空以重建社会规则与秩序。所以这些可能确是现代化转型的必然阵痛,只是我们的速度太快了,快到没有时间上止疼针、缝伤口、消毒蒙纱布,只一味地硬凭机体生扛,有没有后遗症就不是我能预料的了。

转型期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这是一个几近碾压性的理由。为了转型,为了跟上世界的节奏,我们不得不如此,牺牲一批人或者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为了民族、为了集体的梦想,个人在这样的叙事语境下几乎毫无还手之力。洪流挟卷,没人能安然驻足,唯一的方向就是所有的方向,即使并不知道它指向何方。不过,这又何尝不是人生本来的样子?没有起点没有终点,不知哪里来不知哪里去,速度中谁也不知道会不会一切只是幻象。突然想起一个舶来词叫作“燃”,源于东洋二次元,具体解释不详。我的理解是为了没有意义的意义、不知所谓的所谓,却拼尽自己的一切,即使付出生命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在最后的时刻干净地说一句,I lived……

所以,燃烧吧,火鸟……

上一篇:把她带走 10期 下一篇:娱乐化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