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何防治高血压?等篇

时间:2022-10-05 04:47:08

夏季如何防治高血压?等篇

张老师患高血压病20多年了,自己慢慢摸索出一条对付高血压的“经验”:“我的高血压到了夏天自己就降下来了。每年过了‘五一’节我就停药,从没发生过问题。”可不是吗,去年刚进五月,他就不再服用任何降压药了。到了六月,他参加高考阅卷,住在宾馆,白天工作比较累,晚上因天热又睡不好觉。一天的后半夜,他感觉头痛得厉害,同事起来给他倒水,拿止痛药,却发现他已神志不清。急送医院测得血压为188/106毫米汞柱,再做CT证实为“高血压脑溢血”(出血性脑中风)。经过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遗留下半身不遂的毛病。

现在,张老师再也不对人讲以往的所谓经验了,有人去看他时,他还会告诉你说:“高血压也会‘忽悠’人。无论冬夏,都不能放松对它的警惕和治疗。”

[医生点评]

夏天温度高,人的周身血管舒张,血容量相对减少,又容易出汗。因此,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会有所降低,一般较以往可降低12/8毫米汞柱。但是,部分人夜间可能会因为天热,睡眠质量下降,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兴奋,血管收缩,从而出现夜间血压升高,有可能导致出血性中风。另外,天热多汗、脱水、血液粘稠、血流缓慢、血压骤降,也可能导致高血压患者突发缺血性中风。

夏季防治高血压的对策:

坚持监测血压 能在家中每天自测血压最好,不能自测者也应每隔3~5天就去医院测一次血压,最长间隔不要超过一周。如果发现气温骤变,血压波动明显时,间隔时间还要更短些。如果发现血压昼夜峰谷差异较大或波动不规律,应去医院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了解病人的血压波动规律,并按医生意见采取措施。

多饮水防脱水正常环境温度下,人一天的进出水总量约2300毫升。然而,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水分排出量可达到约3300毫升,若进行锻炼,则体内排出水分可高达约6600毫升。因此,要达到体内的水平衡,就要根据排泄量调整饮水量。比如一次明显的出汗,人就可能多丢失1000毫升以上的水分,就应多增加等量的水摄入。饮用白开水或含盐不超过1%低盐水可有效补充体内水分。

应注意的是: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应该养成口渴前就饮水的习惯:经常少量多次饮水,而不是一次大量饮水;运动前后称体重,每丢失体重0.5千克,补充2~3杯水;尿色深时多饮水:睡眠时也会丢失水分,睡前、醒后各饮用1杯水。

注意降温避暑热 夏季高血压波动主要是因为炎热造成,所以主要对策是避暑降温。可以采取制冷造凉、避暑纳凉、散热降温等措施。现代制冷办法很多,使用空调降温时,室温不要过低,宜保持在27~28℃为佳。也可到深山老林、峰巅、溶洞去旅游避暑。最值得提倡的是浴水散热――游泳。游泳不仅可带走体内过多的热量,有降温除暑之效,还可消耗过剩营养,降低血脂、血糖,减少脂肪储存,有强身健美之功。

根据血压调药量 一般来说,到了夏天如果血压没有过分降低,仍要维持原有剂量服药,一些人夏天血压明显偏低,若这时仍服用冬天的剂量容易使血压降得太低,出现诸如头晕、脑供血不足、浑身无力甚至导致脑梗死或心绞痛发作。因此,在炎热的夏季,高血压患者要经常测量血压,最好一天测3次,并做好记录。然后把这些记录及时告诉医生,医生根据监测的结果来调整用药剂量。高血压病人在夏天宜选用长效降压药。据观察发现,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中有2个血压高峰和2个低谷,即每日凌晨1~2点为全天最低点,然后血压逐渐上升;早起6~8点为第一个血压高峰,8点后开始下降;中午12~13点为第二个低谷,然后血压开始上升;18~20点为第二高峰,也是全天最高之时,然后血压又逐步下降。长效降压药一天只需服1次,具有24/小时平稳降压的作用,而一般高血压患者夏天夜间睡眠质量差,常会出现夜间血压急剧升高,会引发张老师那样的出血性中风等并发症。这时应该选用起效快的降压药,使较高的血压在短时间内下降。如福辛普利钠,其口服后1小时起效,2~4小时达最大效应。另外某些患肠炎、腹泻的高血压病人不宜服用控释和缓释类长效降压药物。因为,这些长效制剂需要在肠道缓慢释放药物以保持长效,肠炎、腹泻患者服药后会很快将药物排出体外,达不到长效目的,反而会因药物排出使血压升高。

老年人不可过度降压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血压稍高些,反而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得不偿失。一般而言,夏季老年人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左右为宜。

良好习惯,持之以恒 如果你已经养成了防治高血压的良好生活习惯,千万不要因为夏季血压有所下降而废弃。你应坚持科学地安排每天的生活,消除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保健习惯,诸如:早晨缓慢起床、洗漱后饮白开水或淡盐水1杯、适当晨练、耐心排便、饮食清淡低盐、三餐八分饱、控制体重、睡前烫脚或泡温水澡、保持乐观情绪等,以上措施一定要长期坚持,不可在夏季中断停止。

中年人突发脑梗 原是风心病惹祸

王小衡

蒋先生40出头,是某市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部门经理。前几天,他早晨起床后突然说话不清楚,左下肢麻木,活动受限,家人紧急将其送往附近市人民医院。医生听诊时,发现蒋先生的心脏有明显的杂音,随后做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心脏的二尖瓣狭窄;查血沉,发现明显偏高;查风湿因子,结果为阳性:做脑CT,为典型的脑梗死影像。追问病史了解到,蒋先生平时工作比较劳累,运动之后容易气促,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也没有风湿性关节炎史。住院后,查明蒋先生患上了因风湿性心脏病引发的脑梗死。在进行了两周的抗凝治疗后,医生为蒋先生进行了球囊扩张手术,整个手术只用了半个小时,术后第二天,蒋先生就能下床活动了,治疗效果明显。

[点评]

中年人突发脑梗死,多数源于心脏病。从蒋先生此次患病在脑、病根在心的情况分析,他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至少有七八年了。如果不是这次心脏病引发脑梗死,蒋先生的风湿性心脏病还会继续悄悄地发展,也许发展到心衰晚期才会被发现。据国内相关资料报告,心脏病引起的脑梗死概率,比正常人高8倍。而在40~50岁的中年人中,80%的脑梗死是由心脏病引起的。故中年人突发脑梗死,首先应考虑心脏病。需要指出的是,在患上风湿性心脏病之前,蒋先生肯定有过风湿热病史。如曾经患过风湿性咽喉炎、风湿性关节炎等,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尤以二尖瓣瓣膜病变最为显著,进而形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小贴士]

(1)要预防风心病,首先应防止感冒,讲究居住卫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对急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和淋巴结炎等急性链球菌感染,以及拔牙、外伤后出现的红肿感染,都应早期予以积极彻底的抗生素治疗。

(2)劳逸结合。适当的运动和体力劳动可增加心脏的代偿能力,但是要避免剧烈的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休息可以减轻心脏负担,是防治本病的必要措施。

(3)坚持一年一度的体检,尤其是南方女性,最好每年体检时查一下血沉,对风湿和风湿性心脏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上一篇:基因与长寿 下一篇:戒怒与泄怒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