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目养生15法等篇

时间:2022-03-01 07:44:53

闭目养生15法等篇

目为心灵的窗户,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闭目可以养神、养生,对于中老年人是大有裨益的。闭目养生,持之以恒,定会获益。闭目养生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闭目静心:在日常诸事纷扰、头痛脑涨之时,找一清静之地,正襟危坐,双目闭合,调匀呼吸,意守丹田。良久,则头脑清醒,心平气和,心静如水,烦恼渐渐消失,机体阴阳气血通达顺畅。

2 闭目降气:凡遇愤愤不平或遭受屈辱之时,要理智地控制感情,离开是非之地,闭目思量。同时用自己的双手食指端轻轻压在眼睑上,微微揉摩,至眼珠发热发胀,便觉胸膛闷塞顿开,肝火胃气下降,躁怒平息,心情和缓。

3 闭目行悦:在忧郁悲伤、失望空虚、心烦意乱之时,退避静舍,闭目独坐,眼珠上视,神聚头顶,微微仰面昂首,放松思想,尽量默忆、想象能愉悦身心的往事,即会觉得心神平衡。

4 闭目意驰:当事不如意,若有所失,心中烦闷时,闭目抬头,臆想浩渺广阔的天空,你就会精神振作如释重负。人身犹如沧海一粟,何堪忧虑,奈何患得患失庸人自扰。至此境界就会如释重负。

5 闭目卧思:人有三种思维方式:第一为睁眼思维形式,第二为梦境思维形式,第三即是闭目思维形式。闭目思维是一种临界思维“现象”,即卧而不寐,闭目意想联翩。在这种状态下,大脑排除了干扰,可促使大脑细胞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6 闭目消食:吃完饭后静坐休息10~30分钟,再去睡觉、散步或是做别的事情。这对肝脏的保养是非常必要的。

7 闭目养气:“人活一口气”,这“气”就是心气儿,是精神状态。老年人常感到气不够用,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病人,闭目静养以培补元气,是十分必要的。

8 闭目赏乐:你可以常常闭目听一些自己喜爱的音乐和戏曲,优美的旋律可增进大脑活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9 闭目解乏:读书看报写字作文疲乏了的时候,不妨闭目静养片刻。这对迅速恢复疲劳和养生保健都大有益处。

10 闭目释烦:常言道:“眼不见,心不烦。”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遇到繁杂吵闹的场合、自己不愿看的场面,又不便避开之时,不妨闭目静养,既能洗目清心,闹中取静,消除烦忧,又能偷空养生,何乐而不为。

11 闭目养阳:适当的闭目静心晒晒太阳,实为养生一妙法。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克劳瑟发现,如果不是严重的高血压症,经常晒太阳能够维持血压稳定,

12 闭目动形:老年朋友们不妨试试,找一处清静之地,双目微闭,全身放松,以尽可能慢的动作打一套太极拳,充分体会缓慢柔韧、圆活连贯的真谛,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3 闭目强记: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日渐衰退,常常会遇到忘事的情况。其实,此时不妨闭目静养几分钟,待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或许会灵机一现,豁然开朗。

14 闭目神游:静坐闭目,给想象插上翅膀,飞向野外,观灵山秀水、望天高云淡、攀泰山华山、听飞瀑松声、游长江大海……人到老年,不能日行百里,却能神游万里,这种“精神畅游”非常有利于身心健康。

15 闭目静息:老年人睡眠欠佳是常有的事。遇到一时睡不着,或半夜醒来再也难以入睡时,千万不要心烦意乱,不妨闭目养神,以静其心。或许不久就能安然入眠,即使不能入睡,静息也能起到养生的效果。

骄阳易躲 阴暑难防

沈 越

近年来,空调普及到了普通家庭和公共场所,人们也很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地劳作了。但是,每逢盛夏,医院里的中暑病人并不见减少。这是怎么回事?出门打着遮阳伞,单位和家里都开着空调,还喝了不少冷饮,怎么还会中暑呢?是我们的身体功能减退了,还是老天爷太狡猾?

中医认为,中暑有阳暑、阴暑、暑厥、暑风之分。阳暑主要表现为:壮热、烦躁、口渴,多由于长途旅行、田野务农、高温作业等所致。阴暑主要表现为:身热、恶寒、困倦,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冷汗不止、呼吸浅促、不省人事等,多因贪饮纳凉、久吹冷气等所致。暑厥是以高热、出汗、卒然神昏为主的危重证候。暑风则以高热、烦躁、卒然昏厥、四肢抽搐为主要表现。从一些医院急诊科近年收治的中暑病人来看,中“阳暑”的病例比以往减少了约5成;而中“阴暑”的病例却在急骤上升,比往年增加了1倍以上。

明代医家张景岳指出:“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阴暑。”夏口避暑方法不当,是导致阴暑的重要诱因。有的人喜欢长时间地待在空调房间内;有的人喜欢对着电风扇猛吹;有的人喜欢在庭院风口处铺上凉席睡觉;有的人劳动、运动出汗后即刻用凉水洗澡;有的人图一时口腹之快而大量吃冷饮。如果之后感到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四肢酸痛、肌肤发热而无汗,或者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就可能是患了伤暑症,中医称之为“阴暑”。

“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人们历来重视对烈日骄阳的防范。夏日出行,遮阳伞,遮阳帽、遮阳镜、防晒霜等应有尽有,全副武装。但对阴暑的危害则认识不足,掉以轻心。阴暑往往是“静而得之”,“避暑乘凉得之”。阴暑的致病因素不单纯是暑邪,而是兼有寒邪和湿邪。所以阴暑发病时,症状不像普通中暑那样明朗和急骤。阴暑病程比较长,湿邪缠绵。现代医学认为,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体内新陈代谢旺盛,体力消耗大,抵抗力减弱,当遇到气候突然转凉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后,病原微生物就会乘虚而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甚至造成口眼歪斜,诱发中风及半身瘫痪等病症。这就是现代医学对阴暑的解释。

老年人、产妇、婴儿是阴暑的高发人群。老年人皮肤汗腺萎缩,循环系统功能衰退。可因散热不畅而致阴暑。产妇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终日待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发生阴暑。婴儿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还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尚差,皮下脂肪较多,电常容易发生阴暑。心血管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也可由于各种病理因素的影响而容易发生阴暑。每逢夏秋之交,白天气温很高,晚上气温下降,昼夜温差较大,一热一凉更加大了患阴暑的可能。

为了防止阴暑的发生,要学会科学的避暑纳凉方法。老年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慢性病者,尤其不可过于避热贪凉,以防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睡眠时电扇不要直接对着头部吹,风力强度不可过大。使用空调的房间,空调温度比自然室温低3~5℃即可,室内外的温差不要太大。当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在树阴下、阳台上纳凉的时间不宜过长。从炎热的室外

进入室内,应先将身上的汗液擦干,不要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也不要立即喝大量凉开水或冰镇饮料。如果只顾一时痛快,采用错误的方法,就会不知不觉地中了“阴暑”的暗箭。

夏天要多饮水,多吃西瓜、香蕉、梨子等水果,常喝稀饭、淡茶、菜汤、豆浆、果汁等。饮食上要多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如黄瓜、萝卜、荸荠、西红柿、豆腐、菱角、莲藕、蜂蜜、瘦精肉、木耳、老鸭肉、鳖肉、青鱼、鲳鱼、银耳、百合、紫菜、莲子、芡实、核桃、乌梅、芝麻等。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还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治疗阴暑宜采用辛温解表之法,可以选用银翘解毒片。阴暑伴有呕吐、腹泻时,可以加服霍香正气水;伴有发热、尿少时,可以加服六一散;伴有身热无汗时,可以用生葱白煮汤送服药物。除了服用中成药外,还可以选用香薷饮。香薷饮是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名方,南香薷、白扁豆和厚朴组成。取香薷10克、白扁豆5克、厚朴5克、白砂糖20克。将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人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加入白砂糖,盖严温浸1小时,代茶饮用。方中香薷能解表散寒、祛暑化湿,白扁豆能健脾化湿、和中消暑、降浊升清,厚朴可行气宽中、除湿散满。三药配伍,对阴暑既有治疗作用,又有预防作用。

有的人伤于阴暑后误以为是所谓的“内火”太盛,自作主张地服用“苦寒败火”的中药,这是非常不妥的,很可能引邪入里,加重症状,使病情变得更为复杂。如若一时无法辨别自己的病情,应去医院就诊。

有道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在此盛夏之际,真情提醒各位:骄阳固然应躲,阴暑也不得不防!

自寻乐趣 人长寿

冯恩昌

人的乐趣是自寻的,人活着就要善于寻觅乐趣。寻乐者。心理平衡,其乐无穷;忧愁者,心中郁闷,日子过不舒畅,甚至生病早亡。人要健康长寿,就必须具有自寻其乐的人生观念。

我有一位老友,已有84岁高龄,身板硬朗,满面红光,耳不聋眼不花,走路腿脚又快又轻便,每天都骑自行车去市场买菜,在众多的退休老人中,身体状况可说最佳。我同他交谈晚年生活时,他说他占到了“五个有”:有老家,房改时买了一套单元楼房,舒适亮堂,可谓养生宝地;有老伴,他老伴是原配妻子,也过80高龄,身体同他一样健康;有老底,他每月领数千元的养老金,月月有不少节余;有老友,他为人潇洒大度,结交了不少好友,可随时相约聊天、玩乐:有爱好,他打扑克、下象棋、搓麻将、打门球等,迷恋的项目有好几个。这“五个有”是他自寻乐趣的基本条件,也是他快乐晚年的源泉。他深有体会地说:“我离休后比在岗时还忙,有的约这,有的约那,有些娱乐项目还真排不上号呢!”

乐趣反映在人的身上,是一种感觉,它受人的情绪所支配,人高兴了,一寻它就来,人苦恼了,一生气它就走。因此,我认为乐趣在自寻。在日常生活中,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很多,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了,都不要被其纠缠住,产生不良情绪,造成摆脱不掉的苦恼。这当儿,要赶快采取“转移”措施,主动找乐趣。如心里发闷,找本闲书看看,让思想进入书中情节,或跑到花园中静心赏花,那花的色彩、香味,小蜜蜂采花粉的可爱动作,花蝴蝶的秀美舞姿,很快就会牵动人心中的乐神,把苦恼赶到九霄云外。我觉得,乐趣找上门来的现象也有,但不是很多,也不是很长久。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句名言说得很有道理,但对一个人来说,不会天天时时逢喜事,心情不好会时有发生,这就必须自己经常寻乐,使寻乐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乐趣催生人的美好精神,是生活的强大支柱。精神是人体最好的免疫力,很多疾病,药物不能治愈、精神却可以把它压倒。现在有种说法:“10个癌症病人,9个是被吓死的。”这从另一面证明了精神力量的强大。我们如果做到了时时快乐,天天快乐,长久地自寻其乐,那么,肯定会延年益寿。

上一篇:退休生活“三三制”等篇 下一篇:基因与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