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潮中的北欧风

时间:2022-10-05 03:52:32

创新潮中的北欧风

北欧国家是如何为初创企业提供宝贵养分和土壤的。托马斯・史班达英国BBC制片人、之华媒体国际主笔;常驻欧洲、中东和中国从事媒体工作逾10年。联系:

除了美国硅谷之外,全世界若按“人均产生独角兽公司”数量最多而论的话,就要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了。非但如此,“全球创业生态”指数(Global Startup Ecosysterm Index)2015年的索引称,以(成功交易后)创投退出的增长率而论,斯德哥尔摩也位居欧洲第二。

在这个人口不到90万的城市,如今吸纳了所有投往欧洲科技板块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的15%。

另据创投数据与资讯公司CB Insights(其以定期投融资与并购趋势、独角兽公司名录等而著称)统计,在创业投资交易案例的增长量维度,斯德哥尔摩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北京。在2014年,就有来自全球各地788亿美元的风投及初创公司投资(不包括私募股权交易)被注入瑞典创新公司,该国接收风险投资量同比增长高达338%。

难怪,斯德哥尔摩如今获称“制造独角兽的新工厂”――

让我们未细数几个斯堪的纳维亚型的“独角兽”:声破天(Spotify)――一家音乐流媒体服务提供商――如今可能是欧洲最知名的企业之一了,2014年估值达到85.3亿美元;而老牌电信公司TeliaSonera投入1.15亿美元、获得其1.4%股权的交易已被视为“老少绝配”:TeliaSonera也借此构建起一个更年轻、极富创新和快速增长的品牌形象。而在通讯领域曾经引领创新先河的Skype来自亦诞生于瑞典,2005年获得来自eBay的26亿美元注资、2011年以85亿美元获得微软公司收购;这也成为微软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收购案。

另一宗创世纪的收购案则是在MySQL(一家瑞典软件企业)在2008年被太阳微系统公司以10亿美元收购、现在被甲骨文公司拥有。

在数码游戏和娱乐领域,著名的《糖果粉碎传奇》出版商King Digital公司最近被美国互动娱乐巨头暴雪公司相中,以59亿美元价格招至麾下。此前,King Digital在纽交所上市时的估值即达71亿美元。而在2015年早些时候,瑞典另一家成功的游戏开发商、《我的世界》出版商Mojang同样被微软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无身份认同危机:一出生即面向世界

斯德哥尔摩于1994年即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开放式光纤网络,它惠及了当今所有企业和90%的家庭。同样从上世纪90年代起,居民甚至购买个人电脑还能获得税务减免。以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为中心的教育课程获得政府支持,更多学生在走出校园创业之前即得到学费减免的机会、从而无需承担偿还学贷的压力。

如今,仅在斯德哥尔摩一地,就有19.7万人从事技术工作(约占全市总人口20%),其中程序员可谓到了“砸下一块砖就是一个程序员”的普遍地步……与此同时,类似斯德哥尔摩创业学院(Stockholm School of Entrepreneurship)和皇家理工学院(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这样的高等学府提供有创业加速器,市内亦有像Sup46(聚焦于数字产业初创公司)和Things(为硬件制造商提供孵化平台)等共享工作空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瑞典企业的DNA中,似乎传承着“一出生即面向全球市场”的基因,包括沃尔沃、宜家、H&M、绝对伏特加(Absolut Vodka)这样的“先辈企业”即是在国际市场的披荆斩棘中打下了基业。“可以说,瑞典人世代是从事出口的,”企业家、Sqore公司创始人Gustav Borgefalk不无调侃地说道,“从萨博汽车到沃尔沃、爱立信,甚至到著名的Abba乐队――皆是如此。”

企业主从公司创立之初即从全球视角(而非仅于本土市场)来筹划业务拓展,也无形中帮助企业脱离了潜在的“身份认同危机”。从这一点而言,新世代的创新企业做得比前辈更为出色。

例如,成立不到4年的初创公司Tictail可谓是向Etsy和Shopify这样的老牌电子商务交易商叫板的新锐。在其平台上汇聚的超过85000个卖家尽管大多由瑞典本土设计师和品牌构成,但带着北欧风真正意义上“面向世界”的秉性,公司在拓展外部市场过程并无像Etsy进入美国市场时曾经遭遇过的认同危机,如今在移动终端为重头的Tictail交易平台上,每三分钟即产生一位新的全球客户。

而从另一视角而言,在为初创企业提供宝贵养分和土壤方面,瑞典的大型企业亦功不可没。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会计学教授Martin Carlsson-Wall认为,“瑞典出产的大量成功的跨国企业为整个经济带了大量税收支持;而创新企业与社群并非‘在真空中诞生’――他们往往依靠大型成熟企业的技术与人力资源,从中吸取了大量养分,从而才有可能造就‘下一个神话’(the next big thing)……”

美国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David Hsu在接受“沃顿知识在线”采访时也表示,“类似沃尔沃和爱立信这样的巨头公司为瑞典的经济多元化创造了积极条件,使整个企业群体能够在经济低迷期保持韧性与生长力。他们是瑞典经济的宝贵财富。”

此外,瑞典创新经济的另一个文化烙印是其“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作为传统瑞典人每年夏季都会有数周长的假期;女性就业率以及和职业母亲在人口中的比例也是欧洲最高的。成功也有美中不足

在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日益渗入商业宝典的今天,以强大的工程、设计和数据文化独有的交织而著称的瑞典自然享有更多的竞争力。“北欧风的设计精到可以追溯到数代人以前,”在英、美、挪威、丹麦和瑞典都有分支机构的创司Northzone董事总经理Marta Sjogren说,“一个微型的、但又精于技术的当地市场是任何新产品走向全球市场的最佳‘试验床’;最重要的是,一个以产品为主导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从个体机构、一直上升到决策制定的层面――藉此也就构成了北欧式的创新基因。”

诚然,说到斯德哥尔摩的创新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并非没有改进空间。除了税收和住房等生活成本偏高之外,有些“不利于吸引外部人才”的现象依然存在。例如,在斯德哥尔摩,要成为有出租房屋资格的房东必须取得特别许可,这使得住房的转租成本进一步高企。

同时,在该市若一个企业破产,则董事会成员和公司CEO的个人信用档案中也会有与此相关的记录,这将使其个人在今后获得住房贷款及创业借贷方面变得困难。“瑞典的整个社会需要意识到,破产有时候是难以避免的,一些公司需要经历失败,而其董事会成员或CEO个人仍然可能是伟大的企业家,”在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从事博士研究的Gabriel Karlberg表示,“上述征信体质无疑将会让人们不愿意创立公司并承担破产的风险,因为一旦失败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多年以后依然存在。”

上一篇: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 下一篇:一招鲜和组合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