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大学瞄准北大清华

时间:2022-10-05 03:47:13

杜克大学瞄准北大清华

莫科斯简历:生于委内瑞拉的一个海港马拉开波。11岁随父母移民到美国。本科就读于哈佛大学,获人类学学士。研究生就读于耶鲁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瑞典的Gotebergs大学,新墨西哥大学,担任过《拉美研究》等一流学术刊物的编辑。2000年来到杜克大学,现任社会学系教授,并担任学校分管国际化以及外事方面的副教务长。

宗兴:杜克大学研究生。

宗:作为分管学校国际化的最高领导,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国际化进程对于美国高校的影响。

莫:国际化对于杜克来说,不只是一个活动,它是一系列活动的组成。总的目标是在每一个方面,都把杜克建成一所国际化的大学。这就意味着,在师资、学生、课程、研究的方法等方面与世界上其他大学进行合作。

国际化涉及的方方面面远远超过了你的想象。从学生生活到研究,国际化比起20年前更加让人心潮澎湃。今天,每个人都意识到了我们在全世界的舞台上竞争。这对于数学,对于物理,对于任何自然科学都是一样。很多学术著作不再是美国人的专利。所以尽管美国仍然是全世界科学的领导者,它不再占绝对主导地位。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你必须要拥有全球化的视野。你最重要的合作者或者对手也许来自中国,来自印度或是俄国。对于科学是这样,对于商学院、法律、医学,舞台都是全球化的。我们的职业学院对于国际化尤其感兴趣。

总而言之,全球化的含义不仅仅局限于把学生送到国外,或是让他们学习外国的语言。它可以为一所大学注入无限的生机。所以我们希望每一个在杜克学习的学生,不论他们的学位怎样,都能够成为一个地球的公民,而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公民。

宗:国际化应该可以分为好几块。比如东亚、南亚、欧洲、非洲、拉美都应该是在杜克全球化的版图之内吧?

莫:我们对于国际化的兴趣非常浓厚,但同时我们提供对于世界各个区域的研究。在杜克,有许多具体研究世界的各个板块。我们有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他们主要研究中国、日本和其他东亚国家。有俄罗斯研究中心,有欧洲研究中心,非洲和拉美研究中心。我们现在刚刚开始中东研究。所有的这些研究包括了民主、性别、流行文化、贸易等等。每个研究中心都有来自学校各个学科的教授:历史、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和文学。你把这些教授聚集在一起让他们孕育出好的主意。目前杜克共有七所VI级国际研究中心得到联邦资金赞助,而哈佛和耶鲁各自只有四所同等级别的研究中心。

宗:学校的管理层正在摸索“与中国发展合作”的计划,从而稳步发展杜克与中国大学的合作交流,促进杜克在中国的学术声望。您能不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莫:杜克大学国际化中与主要国家的合作发展,中国被放在首位,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和学校董事会讨论,正在制定新的计划,并处于积极热烈的讨论之中。我们并不是“形单影只”,整个高级管理层都在讨论这个问题。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制定并有效实施这个计划?如何能够在经费允许的范围内做得最好?

这里有很多实际问题。首先是我们学校的很多教授与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能不能做的更进一步?能不能设计出一个更加完整的战略。许多美国大学都正在不断发展和中国的关系。如果你去清华、北大、复旦,你会发现他们已经与很多美国大学有了合作项目。这个时候我们能不能与众不同一些?这些都是战略性的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在北京设一个代表吗?我们是不是应该在杜克设立一个基金?我们现在有很多华裔毕业生给杜克捐款。但是他们绝大部分来自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当然,十年之内,来自大陆的杜克校友会越来越多。而且现在大陆的经济越来越以市场为导向,那么将来很多大陆校友会给杜克捐款。所以这里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校长应该在什么恰当的时间去访问中国?他何时去并应该签订什么协议?哪一所中国大学会对我们感兴趣?如果一所中国大学已经与哈佛、耶鲁或是普林斯顿有了合作,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和杜克合作呢?所以我们不仅要探索自己的兴趣,还要积极寻找中国的合作机构如何看待杜克,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们对于自己的一些兴趣了解得比较清楚。希望好的中国学生来杜克读书。现在的招生情况不错。每年申请杜克的中国学生都很多。中国学生对于我们的科学和工程专业来说尤其重要。另一个兴趣是我们希望能够招募到优秀的中国教授。

目前和中国大学的合作中,我们主要把目光放在北大和清华这两所高校上。清华很像麻省理工学院,北大更像哈佛,因为它的人文学科很强。我期望在北京,我们能够持续发展和这两所高校的关系。

除了这两所之外,我们会积极地“独辟蹊径”。厦门大学在中国的海滨,他们的环境与海洋院系非常强大,很多方面与杜克的尼古拉斯环境学院并驾齐驱。所以我们环境学院的院长打算近期内访问厦门。我们会和厦门大学发展这个领域的合作。同样的道理,我们会在其他一些专业领域与中国的一些其他大学和科研机构展开合作。

另一个杜克校内的挑战就是在校内建立一个有关中国的信息交换所(clearing house)。如果我们的教授决定访问中国,或是中国来的客人访问杜克,我们就会清楚。现在这方面我们的工作有待改进。比如说,杜克校长去新加坡参加一个会议,他预计在那里会和一些中国的大学校长们会晤。临行前,他向我要一个最近杜克与中国合作协议的清单。我说我这里没有。然后校长就问我,知不知道北大医学院的院长上周来访问杜克,我说我不知道。因为没有人告诉我。所以建立这样一种信息共享的机制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个信息交换所的功能非常有用。比如物理系举办一个会议,请来了中国的物理学家,或是商学院请来了中国的企业家,就会一目了然。我觉得信息交换所的最佳形式还是利用因特网。这就又遇到一个问题:如何激励一位教授告诉我们他准备邀请中国学者或是打算访问中国。我想一种可能性是要求在填写旅行报销清单的时候必须同时填写网上的表格。

最后,我想谈谈除了提供优秀的学生和一流的学者之外,为什么中国对于杜克大学来说如此重要?中国的一流高校都可能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术的交流能够建立起中美两国的相互信任。我们两个国家在某种意义上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国家。两个国家之间的健康的伙伴关系不仅对于两国,对于世界其他国家也极其重要。所以从广义上讲,杜克与中国的关系对于杜克十分重要,同时也更是两国友好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友好关系始于尼克松总统访华。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两国的友好关系能够不断向前发展。

上一篇:公派留学网上签证系统试运行等 下一篇:体验韩国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