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培养语用能力

时间:2022-10-05 03:18:42

优化作业设计,培养语用能力

摘要: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教学实践中巧妙开发课文语用资源,抓住文中的语用点,综合运用“关注表达形式,言意兼得,内化语用点”“展示独特思维,适度拓展,增值语用点”等作业设计策略,精心设计各种针对性作业,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达成语用目标,提高语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文字运用;作业设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9-089-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而进行语文实践最好的途径之一就是语文作业。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教学实践中巧妙开发课文语用资源,用课文教语文,抓住文中的语用点,综合运用作业设计策略,精心设计各种针对性作业,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语用能力。

一、关注表达形式,言意兼得,内化语用点

1.以典型句式为依托,构建语言环境。例如《庐山的云雾》中这样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教学时,指导学生朗读,明白这是什么句式,然后布置作业:模仿这个句式写“校园里的花朵千姿百态。”有机结合课文内容训练学生写排比句、比喻句等。这一作业设计是以典型句式为依托,为学生构建了“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的语言环境。

2.在揣摩中“建模”,破解语言密码。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表达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表达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有价值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通过读、悟,了解“典型的段”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感受作者构思的精妙,完成“建模”;接着尝试运用这一写法,学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如在教学《游金华的双龙洞》第五自然段时,教师要求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作者介绍了“孔隙”的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概括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空隙“窄”、“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小结写法。

3.挖掘文本特质,体悟语言特色。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不光要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还要了解课文是“怎么写的”。教学时,我们不光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抓住具体的动作、语言等细节,读懂内容,读出感情,还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手法,并适时地进行迁移练习,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教学《最后的姿势》,文章集中笔墨刻画谭老师的形象,主要用了以下手法:一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这是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个很好的“范文”。因此,课后可给学生留下一个作业:仿照《最后的姿势》一课,采用正、侧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写一个你最尊敬的人,注意详略得当。

二、展示独特思维,适度拓展,增值语用点

1.以“补白”深化文本内涵理解,提升表达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多处运用了省略号,同样的符号但蕴涵的内容却不尽相同,这就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这些省略掉的“空白”是否相同,作者这样表现的独特之处是什么。如《孔子游春》一文中的两处列举省略,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最佳切入点。通过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对大自然和母亲的共同点以及水的其他品性的补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同时大大提升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2.以“扩展”加大信息量,丰厚表达文采。教学时,对文本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补充扩展,有利于学生准确全面的掌握知识,理解文本内容,还能训练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如《虎门销烟》一课中有这样一个词“人山人海”。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时候会有“人山人海”的场景出现?用几句话说说当时的情景。这个练习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人山人海”这个词语的意思,又让学生体会到了虎门销烟时场面的壮观,还让学生进行了场景描写的写作练习,可谓“一箭三雕”。

3.以“延伸”引领表达,强化语用意识。语文教学大力提倡学生课外阅读,广泛摄取课外知识,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更应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尽可能多地涉猎、应用。如在教学《莫高窟》一文时,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让学生收集有关“莫高窟”的各种资料,课堂上大家互相交流。有些同学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有些同学交流了莫高窟的历史价值、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这样,根据文本特点及学生实际,设计延伸性的作业,既增加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课内外作业的设计必须立足学生、立足课程、立足文本,以“语言文字运用”为基点,带领学生充分感受汉语言的魅力,让语言学习从“理解”走向“表达”,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自主表达。

上一篇:锤炼多彩和谐的教学语言风格,构建小学语文高效... 下一篇: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巧用“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