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注高原,汗水绘蓝图

时间:2022-10-05 02:44:06

深情注高原,汗水绘蓝图

第一次听说岳亮,是听到办公室的同事在商量给乌玛二小的同学们献爱心的事。后来问起他这件事时,他只是说,其实也没什么,只是想为孩子们做点自己能做的。

乌玛二小位于当雄和那曲的交界处,已属深牧区,所以路特别难走,岳亮和他的伙伴们在行驶500公里后下车徒步走了一小时的土路才来到了学校,把大家捐钱买的45套运动服送到了小朋友的手上。

等你长大了。就知道这是爸爸的事业

谈起,岳亮感慨万千。他说:“是一份光荣而崇高的任务,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是职业生涯的光辉和荣耀。”所以他怀着一颗为建设祖国边防的心和对边防人民的无限热情来到了他向往中的拉萨。妻子在担心之余,还是给了他很多的支持。

提到家人,岳亮没有掩饰自己真实的情感,满脸都是愧疚。他说:“刚满5岁的儿子、80多岁的双亲、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部都压在了柔弱的妻子身上”。记得有一次父亲感冒发高烧住进了医院,对于普通人来说感冒其实算不了什么,可是对于一个81岁的老人来说,那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再加上父母住在农村,卫生院不能住院,只能由母亲推着三轮车穿过农田颠簸的土路,每天走三公里送父亲到卫生院输液。但父母为了让远方的儿子一心一意地工作,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他,是妻子替岳亮担起了这些责任,在市区和郊区之间两地来回奔忙着。这件事是在父亲康复之后岳亮才得知。还有5岁的儿子,他经常打电话会问:“爸爸,你是不是明天就回来了?”每次听到这些,他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好几天都缓不过劲来,说到这里,这位四十岁的大男人眼眶有些红了。是的,在年幼的儿子心里,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所从事的是一件怎样崇高的事业,不过这对于他来说也算是一种锻炼,等他长大之后就会理解和明白了。这对大人和孩子都是一种考验,岳亮这样安慰自己。在闲暇时间打电话和家人聊聊天,送上自己的关心和祝福,这是他最幸福的时刻。想儿子的时候,岳亮内心总是重复着一句话:“儿子,等你长大了,就知道这是爸爸的事业。”

严格管理。排除隐患

初到拉萨,由于现在的工作与原来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刚开始时并不顺利,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工作中困难随处都是,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问题出现,但他说“在建设领域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问题遇到太多了,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有调研才有发言权。”于是,一部手机、一支笔、一个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一个包、一个相机、一顶安全帽,就成了岳亮的所有装备。穿一双旅游鞋,戴一顶安全帽,经常在各个工地之间来回奔波,与施工单位、监理公司,还有管理部门进行了无数次的沟通、现场调研。不管多晚,电话随时开机、笔记随时记,甚至把每个相关人员的电话、住址,甚至家庭情况都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能把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问他干吗这么拼命,他说:“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北京的资金,更多的是肩负着北京人民对拉萨人民的深厚情谊,拉萨虽然偏远,但绝对是值得为之奉献的一片热土;工作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工作的成就感和奉献自己的神圣感在别的地方是体会不到的。三年是短暂的,但这也绝对是无怨无悔的一段人生经历。”

除了检查和盯现场,安全隐患是岳亮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记得去年市委党校公寓的建设中,在一次检查中竟然发现有的工人没有戴安全帽,工程现场临时用电也不规范。还存在带电金属外漏、不接地线、电焊机接线不合规范,有的还把钢筋当地线使用,塔吊没有安装避雷设施、好多机器接线都不规范,甚至脚手架的搭建也不合格,看到这些,岳亮急了,工程必须马上停工整改。

他说:“出现这样的问题,都是我的错,是我监督不到位。且不说工程质量一定是要过硬的,就说参与施工的这些工人,每个工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我要负责的不只是这几个建筑工人,我还要对这么多建筑工人背后的家庭负责,家人把他们送到我们的工地上来,希望的是工程结束的时候自己的亲人能够平安返回与家人团聚,可是现在施工现场出现这么多的安全隐患,哪个地方稍有不慎,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还有那个脚手架的搭建,那是工人在空中的生命支柱,搭建不合格,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塌了,到那时就出大事了,谁都承担不起。麻痹大意不得,隐患必须清除,所以工程必须马上停工,什么时候整改合格了什么时候再开工。”

在停工整改的日子里,岳亮天天除了给建筑公司、监理公司开会之外,其他的时间就和施工现场的工人们在一起,他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给工友们讲怎样杜绝安全隐患,怎样在施工过程中保护自己,怎样发现不易察觉的问题井及时纠正它们。他给工人们讲规范、举实例、用责任心打动工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星期的停工整改下,可以正常施工了。监理公司和建筑公司负责人都告诉岳亮,整改以后工人们谨慎多了,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公司汇报并及时处理,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很多,杜绝了事故的发生。这个时候,岳亮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情牵高原,奉献

高原上的孤寂有时比寒风和缺氧还让人难熬,尤其是远离家乡,一人在外,难免孤单无聊,指挥部专职干部的公寓在柳梧新区,交通多有不便,就算打的,出租车司机也都不愿意走,要进一趟拉萨市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闲暇时间拍拍周围的风景,或约几个同事绕着整个新区走走路、散散步、聊聊天、炒几个小菜大家一起聚聚,打发无聊的时间。更多的时候岳亮还是把时间让给了工作,为了掌握更多建筑方面的知识,他经常随身都带着专业资料,学习更多更专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使枯燥乏味的生活也变得多彩起来。

的时间已经过了一年多,岳亮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爱上了这里的蓝天白云、洁白的哈达、五彩的经幡、善良的人民。岳亮和他的团队,怀揣着至高至真的责任心,靠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克服重困难,奉献在为了的长期繁荣与稳定发展的路上。

石凉:把《档案》理论付诸《绝战》

35集抗日谍战题材电视连续剧《绝战》近期登陆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首都剧场。该剧由马鲁剑执导,肖森编剧,石凉、温峥嵘等主演,以抗战史上著名的“桂林保卫战”为背景,讲述1944年间八路军、桂系、军统、日军多方势力围绕由神秘特工“冷锋”启动的谍报计划,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殊死搏斗的故事。

石凉曾是北京卫视《档案》栏目的金牌讲述人,他透露之所以离开《档案》,主要是自己太久没有演戏,“主持《档案》是玩儿票,没想到后来‘越陷越深’、欲罢不能。我的本行还是演员,我渴望新的角色、新的挑战。”

在北京卫视的传奇探索类纪实节目《档案》中,石凉用富有磁性的浑厚嗓音将尘封已久的神秘故事娓娓道来。戴着白手套的双手将一份份绝密卷宗缓缓展开,这些早已成为《档案》的标签。如今,脱下白手套、拿起冲锋枪的石凉终于有机会把《档案》的“理论”付诸实践了,这个实践就是《绝战》。当年,石凉放弃了在法国收入极高又很有社会地位的金融职业,转而回国投身演艺,于是有了《寻枪》中的周小刚,《危险旅程》中的丁国庆,《缉毒英雄》中的吴光林……

石凉透露接拍此剧除了因为导演马鲁剑以“粉丝”身份发出邀请使自己受宠若惊外,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个戏的故事很精彩,有历史背景和史实为依据,“我之前在做《档案》时就对历史上的桂林保卫战有所了解,一接到这个以桂林保卫战为背景的剧本,就激发了我很大的创作兴致。这部戏是根据真实事件的脉络来写的,故事情节在逻辑上立得住,在同类题材的电视剧作品中,黎明江这样的人物不太多见,是一个有文化,受过高等教育的军官,是个值得深挖的角色。”

众所周知,拍战争戏特别是野外作战戏,不仅辛苦而且危险,在第一天拍枪战戏时,石凉的右眼就被意外炸伤,在医院待了一个星期才逐渐恢复,之后,尽管导演亲自操控烟火遥控器,但石凉还是又受了一次伤。石凉说:“在演播室里当主持人简直太安全了。”接戏谨慎、演戏较真的石凉认为此次拍摄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表现黎明江的情感纠结和内心挣扎,“身份限制了他的情感不能轻易外露,情绪的内敛、隐忍要求演员要靠表情、眼神等含蓄地传达内心。”

上一篇:为社区教育打造个性菜单 下一篇:帕切科离京千人送 荣辱事过已成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