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科技信息资源提供数学教学支撑

时间:2022-08-02 07:49:23

依托科技信息资源提供数学教学支撑

摘 要:随着科技社会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辅助手段。但是在教学现状中,由于部分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的科技意识相对淡薄滞后,他们对多媒体技术运用起来还比较生疏,远不如运用传统教学手段那样得心应手,所以他们依然坚守传统教学阵地,这既与多元化教育途径下的学生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同时对提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质效也有一些不利影响。因此,应当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加大信息教学力度,努力依托科技资源,为推动数学教学进步、促进学生素质化发展不懈努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技术运用;促进教学;实践与思考

笔者曾参与对我市驻城小学信息教学情况的调研,从500名人员的调研结果来看,课堂教学正常使用信息手段的教师,35岁以下的占近90%,其中音美学科偏高,而两语一数学科偏少;36~45岁之间的占45%左右;而46岁以上的仅有6%。其主要原因有:一是近四成的学校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信息教学条件;二是许多学校没能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教学的系统培训,中老年教师的那极低计算机使用水平还是来自于职称电脑培训的残留物加上自己的兴趣凑合起来的;三是主观思想相对落后,科技意识不强。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科技信息手段,无论对于师者之“教”还是对于学生之“学”,都能发挥无可比拟的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试简要阐述之。

一、依托信息手段支撑教学,能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尤其对于儿童来说,只有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吸引他们。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一定的环境和氛围,用兴趣来牵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跟随教学过程积极思维。在这个方面,多媒体是真正的行家里手,能够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模拟情境之中,并且从中激发他们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例如,在“时、分、秒”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动画演示手段设计出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龟兔赛跑”。通过课件放大演示,让一只非常可爱的小乌龟与一只活泼好动的小白兔进行跑步比赛,在相同时间里,当小乌龟正好跑完一大格之时,而小白兔沿着圆形跑道则跑完了12个大格整整一圈的路程。尽管有些小朋友在为小白兔欢呼雀跃,有些小朋友在为小乌龟惋惜不已,但时间一到“比赛胜负已定”。通过“龟兔赛跑”的友情表演,让学生能够明显地得出“1小时=60分钟”的时分关系。教师可以借助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再次感悟到“1分钟=60秒”的数量公式关系。这种极富童真、童趣的游戏式演示,充分发挥了引人入胜的功用,让小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津津乐道,能够从中产生一种欲罢不能、余音绕梁的心理感受,由此也会给他们留下永久性的记忆。

二、依托信息手段支撑教学,能增加教学内容、拓展学习空间

在学校教育中,语文老师的抑扬顿挫、书本语言的“温度”、课文插图以及有趣内容,能给小学生带来某种心理享受;而数学课程却“先天性不足”,那些烦人的数学概念、单调的数字以及冰冷的图形,则难以激起小学生的课堂学趣,只能依靠数学教师的讲课艺术“生成”一些趣味性而已。自从多媒体在校园登堂入室之后,原来的这种不平衡被逐渐打破。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手段,在拓展内容、加大厚度的同时,来增强数学教学的人文化、艺术化和趣味化。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导入时,可以运用“乌鸦喝水”的动画课件,让学生通过“聪明的乌鸦投放小石子,最终喝到了瓶中水获得自救”的故事,从中感悟到“所谓策略,简单地说就是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这种演示能对小学生产生“遇事善于讲求策略”的积极性影响。

三、依托信息手段支撑教学,能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多媒体不仅能带来无限的时代气息和艺术乐趣,还能有效促进互动创新和教学相长。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如果我们仅仅依靠课本上的“倾听、枫叶和天平”来讲学,是难以奏效的。对此,我们完全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轻而易举地从互联网上下载各类图片,可以涉及生活用品、植物、动物、建筑类等学生熟悉的任何范围,把之制成若干网页,引导小学生从中进行自由的搜索、浏览、比较和分析。让他们通过小组观察、探究讨论和交流体会,能够有理有据地分辨出哪些属于“非对称图形”,哪些属于“对称图形”,哪些则属于“轴对称图形”,从中既能搞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又能加强对“轴对称图形”含义的准确理解。再如,画图作图是数学学习的必学能力之一。而传统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学生作图,既费时费力又模糊不清,对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和破题解题都是“帮助但不能到位”。而今,我们一旦教会了小学生“电脑画图”,则不仅能够在数学学习上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对他们的想象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开发和培养发挥巨大作用。另外,把多媒体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还能有效改变课程学习方式,促进数学学习的“再创造”,逐步建立和形成民主开放式的教学管理模式,对于推进整个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作者单位 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第二中心小学)

上一篇:常态化写字教学 下一篇:挖掘“简单”中的“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