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技巧找寻器乐教学中的魅力

时间:2022-10-05 02:39:12

远离技巧找寻器乐教学中的魅力

中小学音乐中的器乐演奏教学可以在增强学生美感、乐感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亲近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以达到陶冶情操、开发心智以及提高鉴赏能力的目的。新课程背景下,音乐已从掌握技能的“实用主义”转向“人文主义”的体会熏陶。作为音乐教学和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器乐教学也应该渗透新的理念,呈现新的面貌。

因此充分挖掘和激发学生资源才是成功的关键。以下是我在竖笛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

一、顺应个性,择曲而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小学生好奇心强,往往对新鲜的事物怀有强烈的探索欲,可兴趣的持久性却相对较弱。

如何激发学生吹奏竖笛的兴趣呢?为此,我在一开学就和学生签定了一份“协议”。“协议”如下:1.必须完全掌握书本上各种指法及吹奏技巧;2.可以在生活中、网络上寻找感兴趣的乐谱吹奏;3.对所吹奏的乐曲必须上台介绍乐曲资料、图片等。这份协议使师生双方互动,使课堂和生活互通,使现实和网络互联。学生有目的选曲、运用学过的乐理知识进行改曲、寻找音乐资料故事等。资源的开发、实践的体验、自我的需求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吹奏积极性、技巧也大大提高。

二、师生互动,彰显个性

曾经有一位学者说过,中国的课堂上站着的是老师,坐着的是学生,可从精神上来讲站着的是学生,坐着的是老师。新课程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师生关系。

为了开发孩子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调动学生上台演奏的积极性,我和学生商量了新的“竖笛法”:决定每堂课均由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来对大家进行竖笛指导。也就是预先布置好一位学生回家练习(当然老师要进行细致的指导帮助),曲子自选,形式自定,办法自想。然后在下堂课上进行吹奏指导、个性展示。

谁不想得到肯定、赞赏、成功,更何况是孩子。在一次的“大师”指导中,我们的吴镇宇同学竟然用小小的竖笛吹奏了《行街》,那种行云流水、如痴如醉演奏获得了全班同学如雷的掌声。“大师”自豪的神情、同伴羡慕的眼神把学习的内驱力推向至高点。

而至此,学生从中所学到的和所表现的已不仅仅是音乐课堂上老师所能给予的,而是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所营造的一种艺术的升华。

三、拆除“路障”,采撷芬芳

学校教育应追求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统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可有些老师教竖笛图快、省力。把竖笛课的教学集中在一堂课上,一节课完成一首曲子的教学。这对处于塔尖的学生来讲也许能够接受,可塔底的呢?

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是接受快,但生疏遗忘得也快。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性我在学习摸索中调整了教学方法,形成了竖笛“三步”教学法:第一步,先完整欣赏全曲,理解乐曲并熟练演唱;第二步,每一次只教其中的1-2句,并严格每一句的节奏要求;第三步,每次吹奏前先口唱乐句,手中进行无声的指法练习,最后进行竖笛吹奏。循序渐进的“三步”教学使复杂的简单了、枯燥的形象了、静止的生动了,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参与,愉悦的学习心境衍生了喜人的学习效果。

的确,对于孩子来说,器乐学习首先不是学“音乐”,而是他们生活的需要,是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应该把他们束缚在狭小的、由符号组成的抽象、枯燥的世界里,而应打破音乐与生活、学科之间的界限。器乐学习的路途中,我们要拆除不该有的“路障”,带来学生尽情采撷生活的芳菲,倾吐生命对艺术的美好遐想。

四 、档案评价,人文关怀

美国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能温暖每一个心房,赞美好似火苗,能燃起希望的火焰。

小学生对于评价表扬尤为在乎。一句“你真棒”、一朵小红花就能让低年级的小学生快乐无比并自我激励。可这已经不适合富有较强个性和主见的中、高年级学生了。于是,我征得学生的同意,为每个学生建立“音乐档案袋”。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生评等多种形式将学生每节课上的表现、进步、成功等都一一记录下来,作为评价的一种形式和依据。这样就避免了以往音乐课上为追求课堂完美,常常把大量的表现机会给音乐素质好、领悟能力高的学生,而忽视了全体。有了这份“音乐档案”,你就会认识到原来默默的一群学生居然有如此成就,而往后的适当表扬也给这些学生自我的肯定。在这样一种音乐的气氛中,同学们人人参与,个个情绪激动,完全沉浸在音乐的魅力之中,自然地接受着艺术的熏陶。既掌握了技能、发展了思维,性情也得到了陶冶。

有了“音乐档案”,我也改变了以往对每个学生器乐成绩的评定,舍弃了传统的考核模式,而采用了档案记录来作为学期学生音乐发展的评价,给了学生客观、公正、全面的肯定。而对于学生来说,“音乐档案袋”是他们学习的印证,成长的足迹。

一个小小的举措能让教师和学生时时有发展、课课有惊喜,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普通的音乐教育像鸽子一样能够自由飞翔就可以了。不要苛求其飞翔的姿势,高度和距离,更不可以用专业意识的标准去要求规范学生。”同样,在器乐教学中,我们也应该远离繁难的技巧要求和高深的知识要点,让他们用器乐来表现生活、创造美感、舒展心灵。

上一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对策 下一篇: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方法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