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层筏板基础设计实例

时间:2022-10-05 02:07:35

某高层筏板基础设计实例

【摘要】筏板基础在高层建筑中属于比较经济的基础形式,文中通过PKPM程序JCCAD模块的计算模型,计算了筏板基础的内力,并附以手工验算,得出最后实际配筋。

【关键词】筏板基础

1、工程概况

目前广东地区高层建筑通常采用桩基础,但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在满足安全,经济和适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采用筏板基础。

某高层商业楼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建筑长81.6米,宽49.2米,地下室为车库和设备间,地上三层为大空间商业,其上有两座7层塔楼,屋面结构标高37.9米,首层高5.1米,二三层高4.5米,标准层层高3.4米。在塔楼间设置两条沉降后浇带,在建筑物中间设置1条温度后浇带。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7度,地震加速度0.10g,场地类别为Ⅱ类,抗浮设计水位-1.5米,地下室顶面标高0.000,室内外高差0.3米,地下室底板面标高-4.5米,地板底面标高-5.8米,基础设计等级乙级。

场地土层情况见表1: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宇一版地质条件而言,采用筏板基础的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包括基坑支护和开挖施工)的费用约占建筑总造价的10%~20%,施工工期约占建筑总工期的20%~25%。若采用桩基础,则其所占比例分别达到20%~30%和30%~40%。可见筏板基础的经济效益较为明显。尤其建筑物有地下室,筏板基础亦可以做为建筑物地下室防水地板。本工程初步设计为预应力管桩基础,考虑到场地内有1各钻孔发现溶洞,结合该地区地下溶洞较为广泛,优化设计为梁式筏板基础。

2、筏板基础计算

本工程地基持力层为(2-1)粉质粘土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150KPa。

2.1抗浮计算

地下室底板板底标高-5.8米,抗浮设计水位-1.5米。

底板恒重:0.05*20+0.65/25=17.25KN/m2

底板水浮力计算:(5.8-1.5)*10*1.1-17.25=30.055KN/m2

由于地下室车道板均在建筑物内部,则车道板底不需要另作抗浮设计。

2.2基础持力层颜色

按照PKPM模型计算结果,取JCCAD模块中上部荷载的标准组合下,柱底最大内力值,将最大柱轴向力平均于每个板块内,基底压力去最大值为169 KPa。

基础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层,修正后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为

Fa=fak+ηbγ(B-3)+ ηdγh(d-0.5)

=150+1.5*9*3+0=190.5 KPa 大于169 KPa

故基础持力层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3底板计算

根据经验,本工程筏板厚度采用0.60米,纵横向均外挑1.5米。

2.3.1基础底板偏心计算

在荷载准永久组合作用下,偏心距计算:(取Y方向计算)根据PKPM计算结果有emax=760mm,底板面积A=B*L=8384.8 m2,基础地面边缘抵抗距W=B*L2/6=38147.8 m3。0.1W/A=0.1*38147.8/8384.8=870mm,满足emax≤≤0.1W/A ,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2要求。

2.3.2筏板板冲切承载力计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4.11,8.4.12条 Fl≤0.7βhpftμmh0

底板厚取600mm,h0=560mm,P=8626/8.1*8.2=130 KN/m2

扣除底板自重后净反力Pn=P-0.6*25=115 KN/m2

Fl =Pn*A(阴影)=115*(7.6-0.56*2)*(7.7-0.56*2)=4903 KN

0.7βhpftμmh0=0.7*1.0*1.43*10-3*(7600-560+7700-560)*2*560=15897 KN

Fl≤0.7βhpftμmh0 满足抗冲切要求

2.3.3筏板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2-3条 VS≤0.7βhsft(ln-2h0)h0

VS =Pn*A(阴影)=115*(0.1+6.58)*3.24)/2=12405 KN

0.7βhsft(ln-2h0)h0=0.7*1.0*1.43*10-3*(770-2*560)*560=3688 KN

VS≤0.7βhsft(ln-2h0)h0 满足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要求

2.4筏板内力计算

2.4.1本工程上部结构属于框架结构,上部刚度较好,柱网及荷载均匀,柱网为8.1mx8.1m,相邻柱荷载及柱间距变化不超过20%,地基土比较均匀,基础筏板厚度0.6米,基础梁高1.3m,高跨比l/h=8.1/1.3=6.2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4,8.4.15条,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此时,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乘以1.2的系数。故本工程筏板计算按倒楼盖模型计算。

2.4.2人工补充验算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3.2条,第3款对于交点上的柱荷载,可按静力平衡条件及变形协调条件进行分配。本工程柱网及荷载均匀,地基土比较均匀,柱下荷载按照基础梁线刚度比值进行分配,计算基础梁配筋。

例:取其中一柱跨计算,平面布置如右图

柱底力N=3220KN

梁线刚度计算: 左= 右=I/L=bh3/12/8100=500*13003/12/8100=11.3*106mm3

上= 下=I/L=bh3/12/8200=600*13003/12/8200=13.4*106mm3

荷载分配比例:

S左=S右=11.3/(11.3*2+13.4*2)=0.229

S上=S下=13.4/(11.3*2+13.4*2)=0.271

分配到基础梁上荷载:

F左=F右=N*S=3220+0.229=737.4KN

F上=F下=N*S=3220+0.229=737.4KN

分配后荷载简图如右图

根据柱脚内力在各个方向分配的力,按照连续梁计算基础梁内力。用理正结构计算软件计算,并根据规范调整第一跨弯矩,得出配筋。

本工程板配筋根据静力计算手册,按照四边固定板计算。板底实际配筋为ф16@200双向通长布置,板面为ф16@200双向通长,支座处底板另加ф20@200附加钢筋。

2.5筏板基础沉降计算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3.0.2条,第2款,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应按地基变形设计。规范5.3.5条及公式计算得出:

2.5.1根据地质报告,土层参数如右表

筏板基础尺寸为:l=84m,b=52m

Z1/b=4.6/52=0.1 l/b=84/52=1.6

Z2/b=10.5/52=0.2 查附录K.01-2 得出а1=0.25 а2=0.249

查表5.3.5可得 ψs取0.4

根据PKPM基础计算结果,得出P0=120KPa

规范公式5.3.5条

S=ψs*s`=ψs*

=ψs*[P0*(4.6*0.25)/5.69+ P0*(10.5*0.249-4.6*0.25)/7.82]

=ψs*P0*0.389=18.9mm

本工程已经竣工,实际测量大楼沉降量为14.5mm。

2.6结 论

PKPM程序JCCAD计算式偏小需要用手工验算,取手工验算的结果进行配筋。

参考文献

[1] GB5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2] 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 JGJ6-2011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

[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PKPM、JCCAD用户手册及计算条件

[5] 北京理正软件设计有限公司 理正结构快速设计2013

[6]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三版)

上一篇:对比智能变与常规变电站的工程造价 下一篇:长沙市第一垃圾中转处理场配套废水处理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