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如何推行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

时间:2022-10-05 01:51:16

争议如何推行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000-01

摘要: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其基本途径在于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业;产业化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废除,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些根本性改革,大大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带来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性巨变。贵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实现了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丰年有余,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形势,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推动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总书记指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一定要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我省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省建设现代农业的现实途径

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实现价值取向从自给型向市场型的转变;产业结构从分割型向联动型转变;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劳动者技能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而推动上述转变基本的途径在于实现农业产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利益为纽带,以科技为支撑,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及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动而形成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经营方式。总之,农业产业化经营能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载体,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新阶段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化经营组织整体竞争力弱。

我国农业产业化竞争力弱,不仅体现在单项产品、单个市场主体上,而且体现在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科技和产品质量、品牌与价格以及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化体系的综合竞争力上。虽然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达66000多个,但龙头企业没有摆脱“小、散、低、弱”状态。大部分组织的龙头企业还是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面狭窄,带动能力不强,缺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普遍较低,目前我国农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80%处于20世纪70―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15%左右处于90年代水平,只有5%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产品精加工、包装、营销、品牌管理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龙头企业的弱小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为3:1至4:1,而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40%―50%,其中二次以上的深加工只占到2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为0.8:1。总体来看,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缺乏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品牌效应尚未形成。

(二)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

完善的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现在农户和企业还都缺乏制度约束和风险保障机制。一方面,龙头企业扶持生产的机制没有健全,加工、运销企业不能自觉地扶持生产,不能自觉地为生产环节提供资金、技术等各项服务,不能自觉地让利于农;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与农户双方普遍没有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助协作、联动发展的关系,因而不能做到同甘共苦,不能形成长久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三)主导产业缺乏长远发展能力。

主导产业是指能支撑区域经济状况和有鲜明特色的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源头和基础。尽管各地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时,都确定了一些主导产业,但多是小规模、不成批量的产业,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支柱性的主导产业较少。

(四)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强有力的中介组织的缺失是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至关重要的瓶颈问题之一。中介组织是将松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较为成功的发达省份,中介组织往往由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组织担当。目前,我省大多数专业合作组织规模较小,服务内容单一,主要限于技术、信息咨询和市场销售服务,而真正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则很少,缺乏适应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大部分合作组织生存较困难,因而很难做到积极有效的带动广大农户,服务农民。

三、进一步加快和推进新形势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的总抓手。工作的重点放在优化区域布局、培植主导产业和扶持龙头企业上;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完善配套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健康发展。

(一)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近年来,我省各地立足本区域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导向,不分所有制形式、不限地域积极培育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已有部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9家;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700多个,形成固定资产总额40多亿元,带动农户200多万户。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迅速发展,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这些龙头企业无论在数量、规模和效益等方面,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以及加入世贸组织所面临的激烈竞争都不相适应,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必须加快发展。

(二)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建立商品基地。

选择农业主导产业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内容,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应该按照“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突出本地特色、符合市场需求、形成生产规模”的原则。这样可以达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的目的,还可以有效避免农业产业地区趋同的问题,防止某些农特产品生产能力过剩,有利于开发特色农业、开发特色农产品,创出名优特新产品,确立市场优势地位。

(三)完善利益连接机制,促进产业化健康发展。

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核心。要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把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起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大力推行“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和各类行业协会等多种方式,建立产业化各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分配机制。

(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民是自主选择经营方向、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但要改变农民抵抗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弱,法制观念淡薄,市场竞争意识、诚信理念缺乏的状况,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民自己信得过,对农民生产经营具有支持力、约束力的农民合作组织。一方面为农民生产经营、市场销售、科技服务、信息采集进行全程的社会化服务,办一些单个农户需要而又难以办到和办好的事情。另一方面又可以代表农民处理与企业的关系,提高农民的谈判地位,争取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万宝瑞.中国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展望[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刘福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水平[J].贵州信息与未来,2010(4)。

[3]党的十七大报告。

上一篇:Two Gilded A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r... 下一篇:“南方谈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到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