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郑麦103的品种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05 01:45:28

浅论郑麦103的品种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摘 要:本文重点论述了郑麦103的优良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以便在小麦生产中能够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郑麦103;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88

1 郑麦103的突出特性

1.1 高产稳产、抗逆性及广适性

该品种3要素协调,具有高产特性,穗数39.7~42万穗/667m2,穗粒数31.3~34.0 粒,千粒重43.1~48.2g。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Ⅰ组区域试验,增产点率66.7%,平均每667m2产466.2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3.1%;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区试,13点汇总,增产点率100%,平均每667m2产522.6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5.8%;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生产试验,16点汇总,15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每667m2产563.4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6.0%。 2016年郸城县虎岗乡3.33hm2示范田,平均每667m2产达632kg;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抗寒性好,不易产生冬季冻害和倒春寒,后期耐高温,抗干热风,成熟时落黄较好;该品种适应强、适宜范围较广,早中茬中高产地块都可种植,适宜种植范围广,在河南除南部稻茬麦区外都可种植。

1.2 冬前分蘖力较强

冬前分蘖力较强,大分蘖成穗,成穗率高。

2 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在河南区域其最佳播期10月10―15日,过早冬前分蘖过多或过旺,容易造成脱肥现象;过晚则生育期受到影响,容易贪青,不利于该品种的成熟。在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拌种,可用40%甲胺磷乳油50mL+2.5%适乐时20mL+3%敌萎丹40mL兑水4~5kg拌麦种50kg,小麦全蚀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全蚀净种衣剂20mL0.5~0.75kg拌麦种6.5~7.5kg,减轻地下害虫及其它一些病虫的为害;播种前要晒种,提高芽率和芽势。

该品种因为冬前分蘖力极强,所以播量不易过大,适播期内播种,每667m2基本苗15万左右即可,若晚播可以适当提高播量。由于郑麦103株行间通风透光性较差,播种时最好实行宽行播种。适宜播深是根据土质、土壤墒情而定,一般3~4cm为宜。如果土壤质地粘重、墒情较好,可适当浅些;土壤质地疏松、易于干燥的砂壤土,可适当深些;但一般不超过5cm。应注意在土壤墒情、肥力较好的土壤播种过浅,会在苗期产生大量的无效分蘖。

2.2 搞好麦田化学除草和小麦化控

麦田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为年前11月底前后,小麦3~4叶,杂草2叶1心,效果最好。方法:每667m2施5.8%麦喜悬浮剂10mL+草酸炔30 mL、或者5.8%麦喜悬浮剂10mL+金马40mL,防止重喷或漏喷。郑麦103抗倒性一般,应进行化学防控,方法:小麦起身前667m2用15%多效唑30~50g,加水30kg喷洒,可抑制小麦基部节间伸长,控制旺长,抗倒伏能力增强或在小麦拔节期,每667m2用助壮素15~20mL,对水20~60kg叶面喷施,可使植株矮化,茎基部粗壮,具有显著的抗倒伏作用,增加产量。

2.3 浇好水、合理追肥

浇好底墒水,在小麦播种时若果墒情不足,应在小麦播种前后,注意浇水造墒,保证该小麦品种一播全苗;浇好越冬水,保证麦苗能够安全越冬,时间一般在12月中下旬,小麦进入越冬期前;在小麦孕穗期,也是小麦需水的敏感期,墒情不好,要沧闼,保证小麦能够成功孕穗扬花。

郑麦103冬前分蘖较强,这样很容易造成麦田脱肥,所以在春季要及时追施氮素肥料,保证小麦中后期对养分的需求。可分2步:在返青起身期,每667m2追施10~15kg尿素;在小麦拔节初期每667m2追施尿素8~12kg;在小麦生长后期要进行叶面喷肥,以减缓小麦衰老,增加小麦籽粒的千粒重。

2.4 综合防治病虫害

小麦地下害虫的防治可结合整地及药剂拌种进行防治;小麦害虫主要有小麦螨虫、蚜虫、吸浆虫及小麦线虫等,要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的防治;小麦中后期病害防治,该小麦品种具有中感白粉病、纹枯病,高感小麦赤霉病的特性,所以应重点防控。可在小麦返青起身期每667m2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g或30%三唑酮乳油100mL兑水50kg喷施,对小麦纹枯病防治,在4、5月份白粉病高发时期,每667m2施30%的戊唑醇8mL进行喷施,同时可防治小麦锈病;在小麦扬花初期,不论是否有阴雨天都要每667m2施40%多菌灵150g+20%三唑酮100mL兑水30kg对准穗部均匀喷雾,如果遇到阴雨天,雨后按同样药品计量再重喷1次。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可根据小麦田间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药剂混合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治。

2.5 收获

小麦在蜡熟末期收获,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入仓。

作者简介:王红梅(1981-),女,本科,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作物栽培研究。

上一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关于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社经济管理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