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似一只“无形的手”

时间:2022-10-05 01:25:38

好似一只“无形的手”

研究性学习(以下简称“研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要完成这个目标,不仅需要改变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作为班集体管理者的班主任的管理观念也必须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班主任扮演着期待者、引导者、支持者和反思者的角色,在班级研究氛围的营造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好似一只“无形的手”。

一、班主任要成为研学的“期待者”,做好动员工作

在正式进入研究性学习课程之前,作为班主任,我会做一次简短的动员,主要说两个问题:第一,我期待你们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要严肃而认真地研究自己的课题,另一方面在开题、结题和评价中要严肃而认真地给其他课题提出批评和建议,真正体现我们班“至精至诚”的班训;第二,作为文科班的学生,我们研究的课题以人文类为主,课题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我们更应克服功利心,好好体验与享受研究的过程,努力掌握课题研究的正确方法。

二、班主任要成为研学的“引导者”,选好学生助手

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充分体验研究的过程,特别是让学生按计划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这就需要班主任“无形的手”与班里“有形的手”相结合,班里“有形的手”就是研学课代表和课题组长们。首先,为提升研学课代表在班里的地位,我会在班里设置两个学习委员,其中一个专职负责研究性学习,另外一个负责其他各学科的协调工作,这就表明研究性学习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涉及其他所有学科,研学课代表的地位不同于其他课代表。其次,选什么样的人担任研究性学习课代表也至关重要。我认为,研学课代表未必是班里学习名列前茅的学生,但他必须具备三个素质:一是做事认真严谨,二是为人正直公正,三是表达能力好,讲话条理清晰,善于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和任务简明扼要地传达给学生。关于课题组长的产生,我给学生两个建议:一是建议选择对课题最感兴趣的学生担任组长;二是建议让不担任班干部的学生优先成为组长。根据这些条件选出的课代表和课题组长,往往能够成为学生自主研究的助推器,作为班级研学“有形的手”,具体负责课题的研究进程,与班主任“无形的手”相结合,共同指导和带领全班同学有效地完成研学任务。

三、班主任要成为研学的“支持者”,开好研讨会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学生研究的具体课题虽然不同,但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班主任可根据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不同阶段的具体需要,将班会与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整合,为学生研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具体支持,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提供平台。

在这一年的研究性学习中,我利用三次班会课,和学生一起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整合。

第一次整合,即在班会上让学生进行有关问卷调查法的交流。我们班的学生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有很大差异,有的小组的学生一上午收回不到20份调查问卷,有的小组却可以一上午顺利完成100份调查问卷,因此,“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调查问卷”就成为一个主题。我利用班会课,以关于电池回收的调查问卷为例,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开展有效的问卷调查工作。

我先让参与了电池回收调查问卷的学生(事先的样本构成已确定,且符合抽样原则)谈谈个人的体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经过一番交流和讨论后,大家得出这样的结论:有效地完成问卷调查需要内因和外因相互结合。第一,内因是关键。要让被调查者明确我们的学生身份,因此即使在周末也要穿着校服去做调查问卷,否则会让人误以为是推销员,导致被调查者不配合的现象。第二,外部条件也很重要。问卷调查要选择有利的地理位置,根据学生的实践发现,在学校门口、天桥和书报亭等附近调查不如在图书大厦里和大学校园等地方效果好。因为学校周边的人流往往忙着赶路,无暇认真完成调查问卷,有时间的又往往是周围校区的退休人员,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图书大厦里或大学校园内的人员素质往往要高一些,愿意支持学生调查,而且有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员,使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经过班会上大家的交流,同学们对如何更好地开展问卷调查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二次整合,即在班会上让学生进行有关访谈法的交流,以集思广益,指导实践。根据实践,在访谈法的运用中,学生的主要困惑是联系不上专家或专业人士。2003年,我的学生采访了《北京青年报》的主编。我以此为例,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如何解决采访不到专家或专业人士的困惑。

经过师生共同切磋发现,主要有三种途径可以获得专家资源。第一,让学校出具介绍信会引起专家的重视。第二,争取指导教师的社会关系(大学同学或老师)。第三,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另外,要进行一次成功的访谈,不仅要争取到与专家交流的机会,更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写出切实可行的访谈提纲。2003年,我的学生采访了《京华时报》的主编,我以此为例,通过具体的分析和指导,逐渐让学生领悟在运用访谈法时怎样设计问题、怎样分工协作以及怎样整理素材,才能更有效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发挥访谈法在研究中的促进作用。

第三次整合是在文科试验班社会实践课题汇报的时候,我将每个学生的研究课题按照研究内容进行合并,让选题相似和互补的学生交流协作,进行课题内容的汇总、调整、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陕西怪的地理成因分析”“汉唐外交异同”“从唐诗中还原7世纪时关中的地理风貌”“陕西小吃的特色和发展建议”四个课题,然后再将这四个课题做成报告在班级里和年级内进行交流。

通过班会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既避免了课题内容的重复,提高了课题的质量,大大缩短了课题汇报的时间,又通过解决一些学生遇到的共同话题,搭建起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总结、交流和反思,不仅提升了社会实践课的质量,而且通过研学课程这个载体,使学生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这种沟通与协作的能力将会让学生受益终生,助其成才。

四、班主任要成为研学的“反思者”,在反思中提高领导艺术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从2002年我第一次开始指导研究性学习,到今年(2012年)恰好十年;同时,在这十年里,我也一直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再回首,反思这十年来班主任教师与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双重角色,我不禁要问:研究性学习对班级建设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怎样让研究性学习与班级建设形成良性互动?研究性学习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研究性学习带来了全新的学习方式,让我们总是面临全新的挑战。我也曾觉得力不从心,也曾想应付了事,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反思所得,我发现:

1. 研究性学习给班级建设带来了两笔宝贵的财富

一方面,研究性学习有利于班级形成科学求实的态度、认真严谨的学风。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由“教学权威”转变为“平等的参与者”,学生在自主研究的过程中追求真理,正所谓“我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在研究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真正明白一个课题的完成既需要团队的合作,更需要得到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支持。

2. 研究性学习带给班主任的收获

一方面,班主任要真正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在选题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越自主就越表现出能力的差异,这时班主任不要扼杀学生的研究热情,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比较优势。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有的热情但不严谨,这样的学生善于组织协调、联系访谈等工作;有的学生内向而严谨,这样的学生可以负责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等工作。此外,班主任不要一味地要求每个学生都尽善尽美,而是要学会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团队合作,让每个不完美的学生在班级中发挥最佳作用,展示其最擅长的能力,唯其如此,才能搞好研究性学习以及班级的各项活动。

一言以蔽之,我想借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无形的手”来比喻研究性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研究为主,班主任不要做强制的干预者,而要成为无形的调控者,引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使研究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上一篇:孙钧院士:“退休?看来要指望90岁了” 下一篇: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对大学先修课程的理解与尝试